简述浪漫主义时期德奥艺术歌曲的发展。

参考答案: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艺术歌曲进入发展的全盛时期。写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的舒伯特,在这个领域集中体现了他的艺术才华,当之无愧地享有“德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舒伯特艺术歌曲旋律优美,充满诗意,同时又深深扎根于民歌土壤,诗歌的韵味和意境与音乐水乳交融,具有清新纯朴的风味,心理刻画具有感染力,他的钢琴伴奏在扩大和声、丰富色彩、描绘情景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后人编撰的《天鹅之歌》是舒伯特重要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现实性。
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忠实的继承者是舒曼,他喜爱用声乐套曲的形式来描绘生活历程,作品多带自传性,如《桃金娘》、《诗人之恋》、《妇女的生活与爱情》等,他选词严格,赋予诗歌以全新面貌,有优雅深情的,也有深刻戏剧性的,其声乐旋律受器乐创作影响颇深,并带有朗诵性质,钢琴伴奏作用大大提高,甚至与声乐旋律平分秋色,巧妙地发挥了前奏、间奏和尾声的表现力,为艺术歌曲的创作提出新途径。
门德尔松更多地谱写短小的室内性质歌曲,以明朗抒情的旋律和简练的形式为主,极少表达深刻题材,《乘着歌声的翅膀》是其家喻户晓的作品。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在音乐语言上继承了舒伯特,多用分节歌形式写作,旋律宽广深沉,钢琴伴奏的描绘性不强,注重表现内在情感,忧伤、寂寞、憧憬的思绪占据他歌曲的多数,如《荒野的寂寞》、《我的呻吟更低微》等,晚年,更增加痛苦绝望的情绪,歌词取自《圣经》的声乐套曲《四首严肃的歌》表达了对克拉拉•舒曼去世的悲痛心情,是他艺术歌曲的最高造诣。
瓦格纳仅写作了少量艺术歌曲,为《马蒂尔德•维森东克的五篇诗》的谱曲可看作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预备作品,包含了歌剧的精华。沃尔夫的艺术歌曲受到瓦格纳极大影响,他将瓦格纳的半音手法用于艺术歌曲写作,并将德国的合唱和对位技巧用于声乐和钢琴伴奏中,擅长将诗歌的语言与音乐紧密结合,细致地表现深刻的心理状态,他有集中为某一诗人诗歌谱曲的习惯,作有《海涅诗歌歌曲集》、《歌德诗歌歌曲集》和《莫里克诗歌歌曲集》等,又将南欧地区的诗歌集翻译后谱写成歌曲,如《西班牙歌曲集》和《意大利歌曲集》。
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写作的德语艺术歌曲多达80首以上,《洛蕾莱》是其脍炙人口的作品。马勒的艺术歌曲努力将纯粹的民谣和丰富的管弦乐音响融合起来,用管弦乐队伴奏的戏剧化艺术歌曲是其独创,《少年魔角》、《流浪少年之歌》和《亡儿之歌》是其带有自传性质的声乐套曲,采用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诗歌为歌词的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表达了作曲家对生之渴望和死:之恐惧的矛盾心态。马勒的同时代作曲家理查•斯特劳斯的艺术歌曲亦带有“世纪末”的特点,《黄昏之梦》、《小夜曲》等都具有舞台效果,他的歌曲有钢琴伴奏的,也有管弦乐队伴奏的,旋律短小,和声新颖,去世前写作的《最后的四首歌》(1949)充满无限诗意,是人将离去前的安宁祥和。其他按照德国传统谱写艺术歌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还有格里格、柴科夫斯基、西贝柳斯等人。

浪漫主义时期合唱特点

浪漫时期音乐特征

十九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新的风格,就是的“浪漫主义”。它是一种“势如破竹的、反对权威、传统和古典式的运动,在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横扫西方文明。”(见《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译本)

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一般指1830—1850年代的创作,而音乐的浪漫主义稍晚于文学,并且延续的时间较长,可以说浪漫主义在音乐的领域里,基本上贯穿整个19世纪。我们说:浪漫主义不仅是一个创作方法和作品风格的问题,而更是一个内容复杂的世界观和艺术观的问题。

在音乐方面,浪漫主义的形成是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它的奠基者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和德国作曲家韦伯。前者的创作是抒情歌曲、交响乐、室内乐等,后者则主要是一个浪漫主义的歌剧作曲家。

1830年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促使各国任命革命意志的奋发和民族意识的觉醒,形成了进步的浪漫主义思潮的高涨,出现了法国的柏辽兹、意大利的罗西尼、德国的舒曼、门德尔松和波兰的肖邦等作曲家。

浪漫主义音乐具有自己的一些风格特征。浪漫主义的艺术侧重感情,理性属于次要地位,对整个世界和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都通过个人的主观感觉来表现。因此,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就成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反映了纯主观的个人感情,但也有一定的社会典型性。

下面我将具体谈一下浪漫主义时期的主要特点:

对音响、音色的追求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突出特点。浪漫主义时期讲求音响的丰满、和谐、充实、舒适;而且要求色彩性强,无论乐器还是人声,都追求新的音色。到浪漫主义末期,管弦乐队的人数一般达到一百人;铜管、木管、打击乐得到了更充分的使用,铜管增加了长号、大号、圆号和小号的数量也有增加;木管增加了低音巴松、低音单簧管、英国管,而短笛成了固定的成员。乐队的中音区乐器得到扩充。此外,有时还使用三角铁、竖琴等色彩性乐器。这是的乐队音响辉煌、宏伟。声乐方面,丰富的歌剧创作提供了多样的音色,男高音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时游乐各种不同的风格,如活泼轻快、热情洋溢、充满感情的法国风格,强有力的戏剧性的歌剧男高音风格,歌剧中英雄性的男高音风格,呜咽凄凉的意大利风格,圆润伤感的俄罗斯男高音风格等等。

旋律的重要地位在古典全盛时期就已经显示出来了,到浪漫主义时期更加突出。
旋律的歌唱性、抒情性成了十九世纪浪漫风格的重要特点。在贝多芬时期,器乐音乐的主题与艺术歌曲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浪漫时期,情况不同了。舒伯特及其歌曲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他的歌曲作品通过一些流浪者、失恋者、梦幻者及孤独的、无依无靠的可怜人,以自我感受的方式,生客地反映了他对黑暗社会的感受和痛苦梁锋。其中以声乐套曲《美丽的磨房姑娘谨渣郑》和《冬之旅》最为典型。这些作品说明了当时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歌曲创作的抒情性的典型特点。舒伯特的歌曲中旋律最有个性,也是他的作品最突出的地方,当然也是此时期的创作特点的一个体现。在风格上,他的歌曲旋律有浪漫主义的甜美和忧郁风格,如《流浪者》、〈你是安宁〉。这一点领导并体现了烂漫主义时期音乐作品在旋律上的一个特点。这种歌唱性的旋律贯穿了整个十九世纪,在大型交响乐和抒情钢琴小品,弦乐四重奏以及协奏曲等等各类体裁之中得以体现。

浪漫时期的旋律结构与古典时期有所不同。古典时期较多为平均、平衡、闭合,以进为主,若有隔音跳进或大跳,均要与其反向的级进进行相平衡,形成“拱型”结构,而浪漫风格的旋律则为了表情的需要。喜欢使用大跳音程,常常是六七度,甚至四个八度的大跳和许多增减音程的跳进。为了在乐曲中进行充分的展开,浪漫风格的主题旋律本身包含多种变化的可能性。后期浪漫主义音乐的动机继承了贝多芬的传统,具有动力性和对比性。其器乐作品的旋律带有交响性的紧张度。甚至在歌剧中也得以运用。另外,采用它的旋律经常采用或模仿民族舞蹈的曲调和民间音乐的特点,构成不规则的句法或大小调音节交替等。

在节奏方面较古典时期自由了一些。最常见的是交叉节奏的使用。快速不规则的音响与稳定节拍的结合,以及两个或更多节奏型的同时使用等,都是这个时期节奏的特点。

和声调性方面。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中,和声的发展和变化十分突出。许多浪漫作曲家恰是以其和声的独特而显示出个性的。这是为边县丰富多样的情感所决定的,也体现欧洲文化及思维的特点。

通过调性上、音区上、和声上、的色彩性变化来刻画音乐形象,刻画个人心理状态的发展,这种力求多方面地刻画一个音乐形祥颂象的表现手法,正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富有特征的表现手法之一。

古典时期不大使用不协和和弦,假使使用,也大多以功能的方式出现,如增强属主的紧张度,或在转调中使用。但浪漫主义作曲家却经常使用变化音及色彩和声。他们把不协和和弦提高到了协和的地位。浪漫主义时期还开始在三和弦的基础上,用三度叠置构成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后期则采用多种方式写出持续和弦,造成乐曲更强渴望的、寻求解决的效果。

在调性上,浪漫主义广泛使用十二个调,同时小调的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提供了自由运用变化音的可能性,也使音乐具有了戏剧性。当时这个时期,仍然以主调为主,但复调也占重要位置,音乐有了和谐丰满、戏剧性强等特点

3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