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三宝”之二的西周青铜器大盂鼎、大克鼎,为何会这么出名?
此项展览展品包括 “青铜器海内三宝”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全形及铭文拓本,“石刻模粗始祖”战国石鼓文清初善拓本,唐颜真卿书东方朔画像赞宋拓最善本,隋开皇兰亭序宋拓本、“东北第一古碑”好大王碑精拓本,以及“全形拓”代表作《六舟和尚剔灯图》等在内的70件组旦晌镇馆藏金石拓本。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先哲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对天地秩序与万物和谐的体悟。青铜鼎是集王权与神权于一体的国之重器。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这些无不体现出商周时期礼仪文化制度,其等级地位越高,所使用青铜鼎的规格也就越高。
大盂鼎、大克鼎、子龙鼎是中国古代青铜鼎中的经典之作,承载着中华早期文明的灿烂成就,考其体量与内涵,可称“圆鼎之尊”。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聚焦精品文物,着力凸显青铜鼎这一文明载体的展示,此种规格的青铜器鲜有机会在单一展览中共同亮相,本次三尊重器齐聚一堂,殊为难得。观众在展览中可以欣赏到“青铜器海内三宝”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全形及铭文拓本。
“青铜器海内三宝”指的是西周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其中大盂鼎、毛公鼎同属于晚清四大国宝。展览汇集了近40件商周时期极具代表性的青铜礼器及其他珍贵文物,结合陶范、全形拓,从用鼎制度、造型艺术、纹饰纹样、铭文内容、制作工艺等方面综合呈现商周青铜礼仪文明的源远流长,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主题墙上通过多媒体谨旦技术滚动展示大盂鼎、大克鼎的铭文,中部是子龙鼎的鼎铭。
西周时期青铜器鼎的杰出代表作是哪个
西周大克鼎,通高93.1厘米,口径75.6厘米,腹径74.9厘米,腹深43厘米,重201.5公斤。鼎口有大型双立耳,口沿微敛,方唇宽沿,腹略鼓而垂,称敛口侈腹,是典型的周鼎器形之一。鼎足着地点比上端略宽大,重心略向外偏,是商代柱足演变为周代之蹄足的重要例证。
大克鼎的铭文是研究西周历史重要文献,对于研究西周时期的职官、礼仪、土地制度等都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由于西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精湛,铭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此铭文字体规范,字迹优美,笔画圆润,结构和谐,是西周晚期具有代表性的金文字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