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浪漫主義

畔派詩人是英國早期浪漫主義的代表。指居住在英國北部昆布蘭湖區的三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騷塞結成的詩元歌流派。由于他們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先後在格拉斯米爾和文德美爾兩個湖畔居住,以詩贊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詩人’’之稱。代表詩人有:華茲華斯(1770—1850年),英國詩人,1797年同詩人柯爾律治相識,翌年兩人共同出版《來自抒情歌謠集》。98360問答—99年間與柯爾律治一同到德國遊曆,在那裏創作了《采幹果》、《露斯》和組詩《露西》,并開始創作自傳體長詩《序曲》。;騷塞是“湖畔派”三詩還圍正亮怎人中才氣較差的一位。他生于布利斯托一個布商家庭,青年時代思想激進,飽讀伏爾泰、盧梭的著作,費甚銷件在威斯敏斯特學校學習時曾因撰文反對校方體罰學生而被開除學籍亂我進差舊用火過。進牛津大學後,他更醉心法國大革命,寫史詩《聖女貞德》不早歌頌革命,後來還與柯爾律治轉輸送充齊示計劃在美洲的森林裏建立烏托邦社會。

19世紀國浪漫主義的兩個詩派是

浪漫主義思潮是法國大革命和歐洲民主、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的産物

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征
首先,強調主觀情感,注重抒發自我。這是浪漫主義文學最突出、最本質的特征

英國浪漫主義時期兩代詩人代表是

其次,推崇想象力

再次,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

第四,重視中世紀的民間文學,提出“回到中世紀”的口号

第五,誇張的手法,強烈的對比,離奇的情節。這是浪漫主義文學在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上最鮮明的特點

歐美各國的浪漫主義文學
德國文學

德國是浪漫主義文學思潮的理論策源地,德國的浪漫主義文學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三個中心:衡敗悄

A、耶拿派,主要人物是施萊格爾兄弟,代表詩人有諾瓦利斯和蒂克,他們要求創作自由、重視情感、尋求神秘感

B、海德堡派,該派的貢獻在于收集和整理德國民間文學;中心人物有阿爾尼姆和布倫塔諾,兩人合作出版了民歌集《兒童的奇異号角》;雅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在收集童話方面做出了很大貢獻,兩兄弟編成了《兒童與家庭童話集》

C、柏林派,中心人物是霍夫曼和沙米索

海涅是德國浪漫主義代表作家後來轉向現實主義文學咐渣。

他的名作《西裏西亞紡織工人之歌》被恩格斯稱爲“宣傳社會主義”的政治詩;《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是他的代表作,長詩對德國的檢查制度,封建制度,教會等進行無情揭露和批判,對社會革命做出預言。作品具有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相結合的風格,運用了誇張、諷刺、想象、比喻的手法,結合民間文學的傳統,進行叙事和抒情


英國文學

在英國,浪漫主義文學有兩組代表人物

A、“湖畔派”三詩人,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騷塞,他們厭惡資本主義文明和冷酷的金錢關系,遠離都市,隐居在英國西北部的昆布蘭湖區,寫了很多緬懷中世紀和贊美宗法制農村生活、贊美湖區風光的詩作,有詩作《抒情歌謠集》

華茲華斯是“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的,被授予“桂冠詩人”的稱号。他認爲“詩是強烈情感的流露”,題材上選取日常生活的事件和情節,特别“選擇微賤的田園生活”;語言上,要采用“微賤的田園生活”的人的日常用語;詩人要突出想象力。他的主張有力的推動了英國詩歌創作和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

B、“撒旦派”或“惡魔派”,代表人物是拜倫、濟慈和雪萊

雪萊被稱爲“天才的預言家”,作品有《西風頌》和《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均表現出詩人的樂觀主義精神

濟慈作品有《伊莎貝拉》和《夜莺頌》等,表現詩人熱愛自由,對大自然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創作除了詩歌外,還有曆史小說,代表人物是瓦爾特·司各特,作品《艾凡赫》


法國文學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旗手人物是雨果

夏多布裏昂,作品《勒内》中的主人公勒内是文學史上第一個憂郁的“世紀病”形象

斯達爾夫人,作品有《論文學》和《德意志論》,代表作是《戴爾菲娜》和《柯麗娜》

喬治·桑,女作家,小說分愛情婚姻小說、社會小說和田園小說三大類

缪塞,被稱爲法國的“莎士比亞”,小說《一個世紀兒的忏悔》塑造了一個“世紀病患者”形象—阿克達夫

大仲馬,以戲劇和通俗曆史小說著稱。作品有《三個火槍手》《基督山伯爵》


俄國和東歐文學

俄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抒情詩人是茹科夫斯基,其他人物有普希金和萊蒙托夫,萊蒙托夫的《當代英雄》中刻畫了俄國文學史上第二個貴族“多餘人”畢巧林的形象

裴多菲是匈牙利傑出的革命民主主義詩人,代表作是《自由與愛情》


美國文學

歐文,被稱爲“美國文學之父”

庫珀,有“美國司各特”之稱,開拓了曆史枯簡題材

愛倫·坡,是具有唯美傾向的詩人和小說家,是偵探小說,恐怖小說,象征主義的先驅,被認爲是西方現代派文學的遠祖

霍桑,代表作《紅字》

梅爾維爾,作品《白鲸》

惠特曼,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民主詩人。他的《草葉集》是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高峰。

草葉是民主的象征,也是自由、生命力、發展的象征;《草葉集》貫穿全詩集的主題是歌唱自我、民主、自由;詩作應用了自由體詩的新形式,對後來“垮掉的一代”很有影響

24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