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画家石涛作品 石涛的花鸟画赏析
石涛作品
石涛,他的原名是朱若极,表字为石涛,他是明末皇室中人,他的父亲是明元宗朱亨嘉,因为政治变故他后来出家为和尚,他的法号是元济,他是清朝早期非常出色的画家,是公认的国画宗师。他的著作有《采石图》、《竹石图》和《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等。
石涛山水图
石涛作品主要在景物方面,他云游四海,为他的景物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石涛作品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中期和晚期。他早期时的作品有《山水图》、《山水人物图》等等,这一时期他的画主要受梅清的熏陶和影响,笔法稚嫩青涩但画风飘逸自由,这一时期他描绘许多的人物。他中期的作品有《细雨求松图》和《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等,这一时期他多画风景,人物渐渐少了。他游历了大江南北大半个中国,吸收了前人画作的精华。此时的作品青涩稚嫩已经转化成了熟稔,他的画作新奇俊秀岩答,线条莹润饱满。他晚期的作品有《采石图》、《横塘曳履图》、《云山图》等等,这一时期他不论是画作和绘画方式都已经成熟了,这时的他突破了前人的画作的禁锢,将大自然的美妙糅合夹杂,他的笔法痛快尽致,大胆肆意,画作一气呵成,气势恢宏。
石涛作品在中国古画中一朵开不败的花,特色鲜明。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内心的变化,更展现中国画的精髓。告诉了世人什么事意境深远,什么叫笔法成熟,什么叫游刃有余。
石涛花鸟画
石涛原本姓朱,据传是明代皇亲中的一员,明朝被灭的时候他才三岁,后来为了自保不得已入了佛门,以来表示自己这个明代的皇亲国戚再不理世事的政治态度,他是一位很擅长作画的著名画家,山水、花鸟、人物他都有所涉及。其中石涛花鸟画作有很多,如《苍松秋色》、《墨荷》等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石涛花鸟画图片
花鸟画并不是单指花和鸟,而是各种动植物的画作都能被称为花鸟画,石涛在花鸟画的方面虽然不像山水画那样十分著名,但是其实也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如《墨荷》,顾名思义这幅画是以荷花为主题的,但荷花并没有占据整个画幅,石涛是通过对荷叶、茨菰、莲蓬、蒲草这些物体进行的相互遮掩,把这幅画画出了空间层次感,通过对笔墨极高的掌控能力,富有技巧的将这幅《墨荷》画出了蓬勃生长的感觉。
《贺寿千春》主体是一只微微低头的丹顶鹤和一颗仰面向上带枝者行叶的桃子,与层次分明的《墨荷》不同,这幅画并没有那么多的外来景物,整幅画只是在扣着主体,但会对看者的视线造成一定的冲击力,丹顶鹤的翅膀微微张开,低着头看自己脚边的桃子,眼神专注,桃枝上的桃子并不是十分圆润的那种,而是有点扁扁的,正好以正面的姿态向丹顶鹤的方向张开自己的枝叶,让这幅画上的鹤和桃在大小、方向、动静上形成了很强烈的对比,是一副很值得欣赏的画作。
石涛花鸟画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画风从来不受别人的局限,这在那个古风画很时兴的时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石涛山水画粗嫌慧
石涛,清代著名的画家,出生于1642年,大约在1707年前后亡故。石涛年幼时出家为僧,他是明朝靖江王朱守谦的后世,他姓朱,叫若极,他的法号是原济,人称苦瓜和尚。他的存世名画有《山水轻音图》、《竹石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等等。
石涛山水画
石涛一生大半的时间云游四海,得山水精髓和灵性,石涛山水画是他画作中的精品。石涛山水画明显不同于他所在的那个时期,石涛山水画挥洒自如,自成韵味。他早期的山水画,受梅清的熏陶和感染,画中的风景峻奇秀丽,所作的山水画笔法稚嫩青涩。后来,他四处游历,遍观奇山峻石,高山流水,清泉青山,寻找大自然景物的美妙,因此他中期的画作气势恢宏。之后,他又吸收前人的绘画精华,此后,他在风景画方面的绘画技巧愈发成熟。轻描、淡抹、勾勒等等没有一处不让人叫绝,他晚期的画作突破了前人的禁锢,这时他在山水画方面的典型画作有《采石图》等,《采石图》中石头峻峭奇丽,独具一格。石涛石涛山水画非常大胆新奇,他对景物的勾勒描绘灵活多变,意境高深,他人很难模仿,他笔下的景物有一种灵性和生命,是中国山水画的珍品。
石涛山水画是石涛画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山水画有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分别,但无论哪个时期,他画中的精髓都没有变过。他的画是中国古画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石涛字画鉴定
随着现在人们对于古代字画的收藏研究者越来越多,很多在以前很少出现在人们口中的名字也冒了出来。其中石涛也算一个。在以前的时候,说到石涛大家都会问一句“他是谁”,但是随着他的多部作品被拍卖出,他的名字也上了热搜榜。可以说石涛的一生有着很多的作品,伴随着他越来越多的作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关于如何鉴定石涛字画的问题也被人们提了出来。
石涛作品
石涛是我国清代时候的有名画家,有着中国画一代宗师的称号。他叫做朱若极,字为石涛,他的法名叫做原济,也有人把他叫做元济。号为苦瓜和尚和大涤子、清湘陈人等。他是广西全州这个地方的人,他属于王室后裔,只不过在幼年时期因家遭变故而出家为僧,四处飘泼,以卖画为生。
对于石涛字画鉴定应尤其注重他的书画笔法。因此,鉴定者必须对于作者的手法风格极为熟悉,多看多听,从石涛的笔法、构图等方面进行不断地研究,以此来鉴定字画的真假。
对于石涛字画鉴定,我们应该知道他早年间的作品因为受到梅青的影响,所以画风清秀明亮;而晚年时代的作品则是用笔放肆,墨法畅快,格法多样,其中册页小品为最精;花卉隽朗烂漫,清气袭人;所画人物古朴纯真,独具一格,他的作品在书法诗文方面均有涉猎。
石涛字画鉴定是对石涛字画各方面价格的评定,不能随意而过。
石涛画论
石涛的绘画理论记载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中,为避祸端,石涛自小出家,自称苦瓜和尚,本书简称《画语录》,他在扬州居住时,曾将这本语录亲自刻录成书,取名为《画谱》,遗憾的是这本《画谱》没有流传下来,流传至今的是王绎晨的传抄本,和石涛自己刻的版本存在不少差别。
石涛像
石涛画论被称为“一画论”,认为一画是万事万物的根本,是事物变化万千的本源,不易被世人发现,需要人们去探索和发现。由于石涛对“一画论”的表述很模糊,很神秘,研究石涛画论的人各自有不同的见解,有的人看法很简单,认为“一画论”就是作画的时候讲究一气呵成,重视整体性和统一性,不要过分在意旁枝末节。支持这个说法的人很多,石涛的画确实也是这样,画中之景大气磅礴、洋洋洒洒,画中气势如万马奔腾,不受拘束。有的看法比较复杂,他们用儒、道、佛的观点来分析石涛画论,认为石涛是佛门中人,明清都是儒家思想统治的朝代,“一”是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学说,其复杂程度不是普通人能够了解的。
石涛三岁的时候被送入佛门,进佛门不是他自己的选择,但也是当时的无奈之举。佛家弟子本来应该青灯古佛、无欲无求、清静一生,他却静不下来,喜欢“动”,喜爱热闹。他曾经多次试图和京城权贵结交,权贵们只把他当做一个会画画的和尚,不予理睬。他的“动”能只有在画中排解,他的作品不受传统画法、画风的拘束,任意妄为、酣畅淋漓,连他自己都嘲笑自己:“一下笔就收不住啊”。
石涛题画诗
石涛酷爱作画,是当之无愧的大画家,石涛的画几乎都题有诗,这种诗叫做题画诗,是指画家在画卷的空白处写的诗,一般是表明作画的缘由、或作画的感情、或对艺术的看法。题画诗也是艺术,是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书法、诗、画三者的巧妙结合,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相映成趣,成就了中国画独特的美。
石涛题画诗图片
石涛的画涵盖的素材很广泛,山水、花草、飞鸟、走兽全都包含在其中,因此题画诗的内容很广泛,他题的《梨花图》很有名,说是人人都喜欢梨花的花香,他独独喜爱梨花的白,梨花白似月光,明月和梨花都一样的白,看着面前洁白的梨花,错把梨花当做月光,分不清那里是家乡,那里是他乡。石涛喜爱荷花,他笔下的荷花栩栩如生,清新可爱,荷花图中的诗也别具深意,比如他题的《荷花紫薇图》,先说庭院前的紫薇花盛开了,紫薇花开的季节正是如意郎君来的时候,原本羡慕紫薇姹紫嫣红今日开得艳,到现在才知道草木都喜爱“仙才”,仙才指的是荷花,荷花是神仙唯一喜爱的花卉。
石涛的画很有名,是因为他下笔如行云流水、一挥而就、浑然天成,他却很谦虚,石涛在题画诗调侃自己作画太差。比如他作的《菊竹石画》,他在画上题的是突然间想画菊花,一下笔就收不住,画成了一枝枯藤缠住许多鲜花,根本看不出菊花的样子,谁知道收笔的时候也没收好,看起来就像石头上长出了很多的拳头。
在你欣赏自然风景,画家作品和同学的优秀作
景色:这在阳光照耀下的自然风景,充伟单房省满了活力的树林在阳光下伸展着茂密的枝叶。它的枝干高大,树身上长满了青苔,浓密的绿叶愈见深广和雄伟,而地面上的花草、平静的水池更加显出橡树林的深远和厚密。这一切都十分准确地现了大自然的风貌。
画家:颜色方面上色优雅/自由潇洒/生动传神,分出近景、中景、远景,层次的丰富加强了空间感,展示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画家从生活出发,以写生为基础,为作品灌来自注了现实情感。
同学作品:树林中的蒙蒙细雨,潮湿的空气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同学高超的描绘技巧,加上画中的几个景象,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渲染了朦胧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