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师的作品或网

可以啊。可以打印到5寸的照片纸上,放入相册里,很漂亮,也可以打印到A4铜版纸上,然后裁剪成笔记本封面大小,替换现在的封面。

“稻花香里说丰年”出自哪首诗?

这首诗出自宋代大诗人辛弃疾所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目前已编入小学六年级课本。

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出处

《稼轩长短句》

译文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词解:

西江月:词牌名。

黄沙:江西上饶县西黄沙岭。黄沙道指通岭的大路。

别枝:另一枝,这里指所有的树枝。

鸣蝉:蝉的叫声。

旧时:往日。

茅店:茅草盖的乡村客店。

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

见:同“现”,显现,出现。

导读入境

月色皎洁,清风徐徐,我走在那江西上饶县黄沙岭的道路上,为此赋词一首:抬头望去,在明亮的月光下,树枝结巢的乌鹊被惊起,乱飞乱啼,从这一棵树枝跳到另一树枝上。大概是清风吹动树梢惊醒了劳累一天的蝉儿,它们一声一声地叫了起来。

这是多么清幽奇丽的景色啊。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当看到那稻谷扬花,人们肯定都在这稻香里谈论着秋天美好的丰收景象,一边听着耳边传来的阵阵蛙声。似乎那青蛙也在为大丰收而引吭高歌。正当我沉醉在丰收的遐想中时,一片乌云遮住了天空。远处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而山前却飘来了两三点雨星。赶紧找个避雨的地方吧,好像记得这里有个茅店在社林边,至今却不知在何处。疑惑中转过小桥,嗬! 抬头一看,茅店忽然映入眼帘。

赏析

这首词是写词人行走在田间小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上半阙勾画出了一幅幽美的农村夏夜图;下半阙则侧重于夜行人感情变化描写。笔法灵活,轻快宜人。整首词既有农村夏季生动的画面实体,又有词人空灵的想象描述。明月、惊鹊、清风、鸣蝉,一系列景物适时郑碧、适地地出现在词人的画面上,有耳边鸣啼、月光如水的眼前景,也有淡淡远山、清风吹过的陪衬物。花香、蛙声、丰年,这又是词展开联想的景物。结尾两句又用移动的镜头取景,展现出夜行人匆匆赶路的画面。而哗肆“忽见”两字又将夜行人急寻“乱丛轿茅店”而不见,及至突然见到时的惊喜表现出来。如此便把词人夏夜在田间道路上的情景、情趣写得自然亲切,同时也自然流露出作者闲适、愉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应用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词经常被日常语句中使用,表示非常的热闹的意思。下面使用这句词来进行几个造句。

今年雨水充沛,阳光充足,我们村的苹果长得是又大又甜,果农们在中秋节这天聚在一起探讨种植的经验,那场面真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早晨六点,隔壁的高中教师内又传来了高中生们朗朗的读书声,语文、化学、英语各种科目的背诵不绝于耳,那真的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