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的馆舍介绍
展览由5大部分组成:埃及和东方,古典艺术,绘画,雕塑和装饰艺术,纪念章和货币。
埃及和东方部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古埃及馆藏之一。12000多件藏品时间跨度近4500年,从古埃及史前时期(约公元前3500年)至早期基督教。地理上跨越埃及、努比亚,东地中海、两河流域及阿拉伯半岛。埃及藏品由4部分构成:死亡崇拜、文化史、造型艺术和文字发展。重要展品包括古王国时期装饰华丽的Ka-Ni-Nisut祭室,棺椁,人类和动物的木乃伊,亡灵书,墓碑,神像,日常用品如衣物及化妆品,以及精彩纷呈的圆雕。东方重要展品则包括南阿拉伯古典时代的人像碑柱和巴比伦伊什塔尔大门的狮子壁砖。
图册中包含如下珍贵文物:1.Ka-ni-nisut陵墓祭室北墙浮雕(第5王朝,约公元前2450-2181年,1913年发现于吉萨)Ka-ni-nisut是古埃及官员,名字意为“灵魂永远属于国王”。祭室设有通向外部的出入口供后代入内祈祷祭拜。浮雕上的巨人即Ka-ni-nisut,左下角是他的长子,右侧是书记员。2.阿蒙霍特普三世狮身人面像残部(第18王朝)雕像仅存上半部分。3.浮雕女头像残片(第19王朝,公元前13世纪初)根据装束推测来自自由民墓葬。4.祭司Pa-nehem-isis石棺(托勒密王朝,公元前2世纪)木乃伊形石棺以巨大的人面像和神秘的微笑而闻名。仔细打磨的表面布满了精细的图文雕刻。5.巴比伦狮子浮雕壁砖(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562年)来自伊什塔尔大门,本馆仅存局部,其余部分收藏在柏林和伊斯坦布尔。
古典艺术部(古希腊和古罗马)展出约2500件藏品,时间跨度超过3000年,从青铜时代塞浦路斯出土的陶器直到早期中世纪遗存。除了大量精美的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特藏以外,展览有3大特色:以奥古斯都石(Gemma Augustea)为代早渣肢表的古罗马浮雕挂坠,异族入侵民族融合和早期中世纪的珍宝遗物,如罗马尼亚圣尼古拉市出土的黄金制品,以及古希腊陶器花瓶收藏。此外重要藏品包括:塞浦路斯巨型祭司像,亚马逊石棺,铭刻有议会酒神节禁令的青铜牌,以及发现于萨尔茨堡的忒修斯马赛克。
绘画源自哈布斯堡家族旧藏,是当今世上最重要的收藏之一,尤以17世纪作品闻名。展览涵盖16世纪的威尼斯画派:如提香《好消息》,委罗内塞《基督复活纳因青年》,丁托莱托《赛巴斯蒂亚诺·维尼尔》。17世纪佛兰德斯绘画:如鲁本斯《自画像》《天堂四河》,安东尼·凡·戴克《抓捕参孙》。早期尼德兰艺术:如扬·凡埃克《红衣主教像》,罗吉尔·凡·德尔·维登《祭坛三联画十字架上的基督》。德国文艺复兴绘画:如阿尔布雷特·丢勒《玛丽亚和圣子》,老卢卡斯·克拉纳赫《友第德与敖罗斐乃之头》。其他重要展品包括:全世界独有的老彼得·勃鲁盖尔特藏,如《牧归》《巴别塔》《冬猎》《谢肉祭和四旬斋的斗争》《农民婚礼》,约翰内斯·维米尔《绘画艺术》,伦勃朗《自画像》,拉斐尔《草地圣母》,卡拉瓦乔《圣咏圣母》,委拉斯开兹《蓝衣王女像》,以及意大利巴洛克绘画。
雕刻和装饰艺术部展现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全貌。王室的爱好和追求使梁祥得藏品不仅工艺精湛而且多使用珍稀原料,如珊瑚、鲨齿、驼鸟蛋等。重要藏品有:本韦努托·切利尼制作的盐皿,小青铜陆世像,象牙雕刻,钟表,以及各种机械和玩具。目前闭馆。
纪念章和货币部的700000件藏品涵盖了货币的多种形式:金块、硬币、纸币、债券等。展览其中的2000件精品并特展制币机。 展品以欧洲之外为重,超过200000件实物、25000幅历史照片、136000幅印刷品和300千米的胶片反映了各民族到历史、文化、艺术和日常生活。
展览分为6部分。中北美部展示从殖民地时期到当今的传统文化;南美部的逾18000件民族和考古文物囊括所有国家;东亚部以日本为重,辅以中国和朝鲜;东南亚群岛部的藏品多来自18和19世纪的历次地理科考;北非、中近东和西伯利亚部以展示日常生活为主;大洋洲部的30000件展品除了表现日常生活,更注重反映礼仪。 展览围绕文艺复兴时大公费迪南德二世(1529-1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