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姆特|與艾米麗的的金色幸福之吻
大多數的吻是甜蜜,溫馨的
而他畫筆下的吻是苦澀,而非幸福
是傷感,而非熱烈,卻又讓人留戀的吻醉
片子裏面的親吻彌漫着濃濃的法式浪漫,巧岩輕柔而細膩,溫情而纏綿,包含了愛情中最粘稠的部分,也是情侶間表達愛意最好的寄托。
藝術家邀請了一百多位甜蜜的情侶,他們各有各有各的故事,不難看出相同的一個吻,卻有不同的肢體語言、表情神态來傳達。而在不同身份人的眼裏,“吻”的表達形式又是充滿了多樣性。
而今天的主人公的畫布上的吻,又是迷醉的。像開篇所說的那樣,是苦澀,而非幸福,是傷感,而非熱烈,不禁讓人唏噓時光的短暫,愛情的虛幻。
相信大家對這位維也納分離派畫家并不陌生,古斯塔夫·克裏姆特(Gustav Klimt)以其金黃璀璨、情欲撩人的作品爲世人所熱愛。大膽而自由地運用各種平面的裝飾紋樣,形成了富有東方色彩和神秘意境的強烈金色視覺風格。
而《The Kiss》是克裏姆特最富有情感的一幅吻之佳作,“吻”是克裏姆特作品中的一個重要題材,在“吻”的背後所象征的愛,是克裏姆特所認爲的人類與世界,人類相互和解的途徑。
在金色幸福的世紀之吻的創作中,跪在花園中相互擁抱的男女,在微光中被金色的光芒纏繞着,姿态動人。畫中男子溫柔的雙手托撫着女子的臉龐。女子一手環抱脖頸,一手握緊男子的手背,但是,她的臉别到畫布一邊,背向男子的擁抱,可想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沒有濃稠的立體表情動态,而是把慢慢發酵的那種升溫全部壓縮在一維的平面空間裏。淡淡的憂傷不知何時從金色的斑駁中散發出來,伴随着衣服上神秘的符号,仿佛揭示了畫者内心在遏制欲望的苦悶。
在衆多的克裏姆特的“吻”中,這幅畫作的創作感情最爲豐富。其中包含了克裏姆特濃郁的傷感創作情調,關乎他的感情。
這段對他來說終生難忘的感情,是關乎他畢生未在一起的精神伴侶艾米麗的複雜感情。這幅金黃璀璨、情欲撩人的作品讓人感受到克裏姆特式的柔情。這可能是他這一生唯一的自畫像,畫面中的女性是他畢生的情人艾米麗•弗羅傑(Emilie Floge)。
克裏姆特的弟弟恩斯特與芙蘿菊家族的其中一位女兒結了婚,克裏姆特便跟這個家族裏最小與他相差12歲的妹妹艾米麗相識。當恩斯特與父親相繼過世後,克裏姆特便肩負起孝和禦照顧全家的責任。成熟的克裏姆特在新派藝術界有着屹立不搖的地位,對年輕的艾米麗來說,他的身份就如父親,除了愛人,她對他還有一份英雄般的崇敬,他們的情誼就以此種模式延續下來。
艾米麗和克裏姆特一樣,都是分離派運動的參與者,在維也納經營着自己的服裝店。無論是工作還是休閑,他總穿着自己設計的長袍,而她則穿着飄逸的半透明長裙,上面繪有方格圖案,是分裂派的風何圖案與“時尚革新”的進步要求的完美結合。她和克裏姆特很早就認識了,每年的盛夏,他們都會結伴在阿特斯棚蘆度過一段浪漫的時光。她是克裏姆特的終生朋友和伴侶,也是克裏姆特唯一願意與之合葬的人。
20年來,克裏姆特給她寫過數百張明信片,與艾米麗分享他每日生活中的細枝末節,關于看戲、天氣、旅行,取消法語課,抱怨宿醉,或隻是告訴她自己何時歸來。
這些他們愛情的碎片,收藏在列 奧波多博物館(Leopold Museum) ,這裏的展現的更多的是克裏姆特創作情感的部分,在“克裏姆特:走進這個人”中呈現了克裏姆特寄給艾米麗的400張明信片,而艾米麗正是《吻》所描繪的女主角。
對于少言寡語的藝術家來說,這些信件便是他們終身爲伴、日日親近的證詞。在美景宮公布的7封近期發現的情書中,克裏姆特稱艾米麗爲“我的寶貝,我的生命”,他寫了一首詩表明自己的愛情不求回報。我們也許永遠不能獲知艾米麗的回答,因爲她把自己的回信全部付之一炬。
既然他們彼此愛得深沉,爲何不結婚?更令人費解的是,克裏姆特總是從其他女人身上尋求感官的滿足,并以此作爲繪畫的源泉。
或許他對于愛情充滿着期待而又害怕失去,或許對彼此的向往而又走不出自己的世界,或許他知道在她身上無法得到一份肯定的愛而不敢去嘗試全部擁有,或許…一切都是或許…
克林姆特或許無法許諾艾米麗一個穩定的未來,但他用《吻》與她融爲一體。仔細觀察女子衣裳上的橢圓形螺線和男子衣服上的長方塊,裏面充滿着性愛的誘惑,潛藏着超出單純性愛的複雜心理。
關于克裏姆特的感情生活,文學、影視和繪畫作品中進行了種種揣摩,但或許因爲生性寡言的緣故,藝術家本人僅僅留下隻言片語。試圖通過這些支離破碎的語句拼湊出一幅感情的全景,或許不如仔細欣賞他的作品。
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如果你想了解我,就仔細看我的畫吧!你會看出我是什麽樣的人,想做什麽樣的事。”
這幅《吻》創作于1907-1908年期間,這段時間也是他人生中很重要的十年“金色時期”,他嘗試着使用了大量金箔的材料表現于自己的創作中。他金色和拜占庭畫風的靈感來源于威尼斯和拉文納的馬賽克藝術。像《吻》和《茱迪特》,還有《阿黛爾•布洛赫-鮑爾的畫像》都是這個時期的代表作。
他的另一件代表作品《阿德勒•布洛赫-鮑爾肖像》在2006年6月以1.35億美元的價格轉手,一度成爲全球最昂貴的畫作,甚至還有以這位布洛赫-鮑爾夫人爲原型推出的芭比娃娃在全球售賣。�
畫中女子身穿金黃的旋轉式長裙禮服,黑發濃密盤繞。柳葉彎眉,櫻唇微張,貝齒若現,紅暈的臉龐,白皙的皮膚,頸部和手臂上精緻的首飾象征了富足的家境,莊嚴端坐的神态表現了身份的高貴。而略帶憂郁的眼神和相握的雙手,又隐隐表現了女子的有些撩動思緒。隐藏在眼底的情愛交織在絢麗的視覺感官中,金色的光鮮背後是人性最初始的欲望。
這幅金色的華麗女子創作于1907年,是作者爲奧地利19世紀末最富有的女人——銀行家和制糖大亨費丁南德•布羅赫•鮑爾的夫人所繪的一幅肖像畫。以瀝粉、貼金箔、銀箔等克裏姆特的特殊手法表現了雍容華貴的高貴女子形象。
克裏姆特早年學畫承襲了英國拉斐爾前派和法國印象派的傳統,後來将亞述、希臘及拜占庭鑲嵌畫的裝飾趣味引入繪畫中,作品風格爲之一變,充滿工藝裝飾的藝術魅力。他強調輪廓線的面和古典主義鑲嵌畫的平面結合起來,創造出一種獨特而又富有感染力的繪畫樣式。
就像這幅曆時三年始成的《阿德勒•布羅赫•鮑爾夫人》油畫,正是有了他對隐匿在華麗裝飾下的人性欲望的深度诠釋,才成就了世界級名畫的誕生。而今這幅被譽爲“20世紀的蒙娜麗莎”被雅詩蘭黛集團長子羅納德•S•勞德于2006年以1.35億美元的成交價收購珍藏,展示于他的私人博物館——美國紐約新畫廊。
克裏姆特和女性的關系始終是世人關注的焦點。衆所周知,除了少量的風景畫,克裏姆特幾乎隻畫女人,即便出現男人,也通常隻是作爲陪襯或背景。
他筆下的很多女性肖像都是裸體畫,擺出發人深省的情色姿勢,強調感官和性愛。畫面中的女性通常毫無羞澀地以目光直接回應觀衆對她們身體的凝視。
《處女》現藏于捷克布拉格納羅蒂美術館,畫中幾個女子緊緊的依偎在一起。不同于他以往的金色作品,這裏以單線平塗的手法加之圖案裝飾來豐富畫面。人物之間互相依偎,重疊、凝聚到一起,裸露出來的軀體部分顯得飽滿而富有生機,揭示了生命的本質。色彩是明快、強烈的,并且富于激情,但是人物的表情卻顯得有些冷漠與黯然。色彩與人物同比反差,表現了處女時期青年女子的焦慮與身心的疲憊,也從側面傳遞出生命經曆中的必然心态。
除了女性題材的作品,克裏姆特的風景畫也備受藏家追捧。他以斑駁淋漓的色塊筆迹,形色自如地交織在嚴謹而單純的世界。充滿自然的勃勃生機,又如詩意般抒情和陽光。在理智與激情的筆下,色彩的本質與潛力得到了極緻發揮。
一深一淺,一冷一暖交相輝映。畫者選取一顆完整的向日葵布局在畫面的中間,微微下垂的花盤緊緊的靠着濃密的葉子。底端缤紛的小碎花藏于向日葵葉子的底下,後景則是各種鮮花的交織相融,緊湊微冷的色調襯托出前面溫暖舒緩的向日葵,略帶憂郁的溫暖是他習慣性的畫風。
榉樹林裏面散發着有些燥熱撩動的不安,又有些冷靜沉默的壓制。矛盾的心理就好像落葉一樣,散落的速度在空中打着轉,久久不願落下。
中景的山下教堂房屋緊密,樹木叢生。背後的主殿堂色彩偏冷,在陰影覆蓋下,漸漸退遠。河畔依稀倒映着沿岸的樹木和灰白牆壁,不知道,明天是否會是個晴天?
而今,世人隻能通過《吻》這類傳世作品一睹克裏姆特藝術的芳澤。《The Kiss》正懸挂在 美景宮博物館(Belvedere Museum) 之中,這座金碧輝煌的巴洛克宮殿是全球收藏克裏姆特油畫最多的地方。如果你也對維也納的分離派感興趣,可以親臨感受一下金色神秘中的憂郁式浪漫。
請問
克裏姆特的《阿黛爾·布洛赫-鮑爾夫人II》
《阿黛爾·布洛赫·鮑爾二 Portrait 出of Adele Bloch-Bauer II 》,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