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芭蕾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18、19世纪之交,在欧洲和北美兴起一股新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始于文学,它反映了对资产阶级改革的失望,浪漫主义作家竭力离开这个令人憎恶的社会,躲入虚无缥缈的神幻鬼怪世界,或者建立自己的乌托邦“王道乐土”。浪漫主义作家擅长描绘自然,善誉慧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浪漫主义企图逃避现实,摆脱由产业革命、战争带来的种种苦难的悲惨命运,进入一个充满爱情和幻想庆誉答的美丽的梦境。
浪漫主义芭蕾是整个浪漫主义运虚逗动的一个部分。与前一时期相比,浪漫主义芭蕾舞剧变得更加富有诗意,更直接、更深刻地诉诸观众的情感。这种诗意更浓的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舞蹈技术(特别是女子脚尖功技术)的迅速改进。

浪漫主义芭蕾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发端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法国,与古典主义理性规整要求相反,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多以梦境、仙凡恋、神话为内容。浪漫主义芭蕾是芭蕾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在内容与题材、360问答技巧与表演及演出还既略形式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而致宽乎吸想宗严测宜且,随着女子脚尖技术的发明,服队精派管支调坚志继营传装上的改革,芭蕾的象约矿京积杂变的露动作审美特征趋向于轻盈飘逸,呈现出脱离俗世,向往天国的姿态,舞蹈技巧也变得复杂多变,具映供李给交并积累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法。受浪漫主义文化思潮影响林材图氢死线控家满,欧洲各国芭蕾的发展声更加注重民族精神和气质的表现,形成了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和丹麦等不同风格的芭蕾学派。

1832年首演于法国巴黎歌剧院的舞剧《仙女》是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所产生的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舞蹈作品,在芭蕾发展史中么杨或态兰还由据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幕芭蕾舞剧《仙女》改编自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作家川济敌查尔斯·诺季埃的幻想小说《灶神特里尔比》。故事香五迅笑发生在苏格兰乡村,青年詹姆斯在结婚前夕,受到仙女西菲尔达连音我的诱惑,见异思迁,抛下未婚妻,追逐而去;在梦幻的仙境里,他与仙女爱得如痴如醉,为了能朝夕厮守,詹姆斯听信巫婆的“忠告”,将魔巾披在仙女身上,不知不觉害死了自己的梦中情人……在未婚妻与朋友的婚礼声中,背弃了爱情的他与痛苦悔恨相伴,了此余生。舞剧以忧郁悲伤的场面结束,揭示了现实生活与美好理想之间的矛盾。

为了塑造“轻盈飘逸”“虚无缥缈”的仙女形象,舞剧编导菲利浦·塔里奥尼设计了在脚尖上舞蹈,当年的主演玛丽·塔里奥尼也因此名声大噪,许多舞蹈家竞相模仿,最终促进了足尖技巧和足尖鞋的发展,成为女演员表演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独。在服饰设计上也具有革命声氢日艺决性的意义,尤·拉米设计的仙女服饰突破了宫廷芭蕾的旧模式乐银弱只钢赶固片成思,使女演员从“贵妇人”笨重的拖地长裙——“鲸骨箍”中解放出来,去掉了繁杂的头饰,代之以犹如倒置花搞朵的白纱裙,长仅过膝,使洋鲜力作赵怎深垂而腿部的线条更加流畅,利色宪然接娘属号希成怕于芭蕾技巧的发挥,并在背部装上轻巧的小翅膀,使仙女的形象如幻影般游来移去,飘忽不定。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观剧后大为兴奋,特别赠书题贺:“献给你那神奇的足,献给你那美妙的翼!”巴黎的少妇们争先恐后地模仿“仙女”的发型和头饰,时装设计师甚至推出了流行一时的“仙女帽”,《仙女》在当时不仅引领了时含电吃接殖附心落黑装界的风尚,在芭蕾舞台上也刮起了“白色旋风”,“白色纱裙”模式对后世芭蕾服装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仙女》是第一部使用足尖技巧的芭蕾舞剧,开创了浪漫主义芭蕾风格,随后诞生的《吉赛尔》则代表了浪漫主义鼎盛时期的最高成就。创演于1841年的舞剧《吉赛尔》是法国编导科拉利和佩罗的合作品,故事取材自德国诗人海涅的《沦德意志》中关于“维丽”(一群婚前身亡的少女变成的幽灵)的传说。第一幕描写了一位天真纯洁的农家少女吉赛尔爱上了乔装农民的青年伯爵阿尔贝特,他隐瞒了自己已有未婚妻的事实,吉赛尔得知真相后在沉重打击下气绝身亡。第二幕以超自然想象营造了非人间,鬼王米尔塔和众幽灵逼伯爵跳“死亡之舞”,吉赛尔不计前怨,勇敢地保护了伯爵,使他免于一死。黎明来临,女幽灵们一一隐去,只留下了痛苦懊悔的阿尔贝特。这部既有世俗性又有传奇性的爱情故事,拓展了舞蹈的展现空间,同时,也向演员提出了挑战,要求兼具高超的舞蹈技巧和细腻的表演艺术,“吉赛尔”向来被认为是“考验女舞蹈家是否成熟的试金石”。历史上第一个扮演“吉赛尔”的女演员是卡洛塔·格里西,她为加强舞鞋的尖端部分和狭窄鞋底的牢度进行了改良,以能更自如的保持躯干平衡,达到舞姿完美。很多著名芭蕾女演员也以演出《吉赛尔》为最高艺术追求,如玛戈·芳婷和乌兰诺娃。

浪漫主义芭蕾有几个时期特点是

从“塔里奥尼”时期就出现了芭蕾的“追星族”,据说她在俄国演出时,创造了谢幕22次记录,还有观众以高价买去了她穿过的足尖鞋。与她同时代的芭蕾女星们还有可以和塔里奥尼平分秋色的“炫技派”埃尔斯勒;可以融塔里奥妮与埃尔斯勒长处于一体的格里西……芭蕾史上“阴盛阳衰”的局面初见倪端。

浪漫主义时期最为壮观的一次芭蕾明星“会演”当数1845年上演于英国伦敦国王剧院的《四人舞》,由于邀请了当时最红的四大女芭蕾舞星格朗(24岁)、格里西(26岁)、切里托(28岁)和塔里奥尼(41岁),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四人舞》是一个首尾为四人合舞,中间为独舞的无情节舞蹈,展示了四位女演员各不相同的舞艺特点。据说,当时四位舞星对出场次序争论不休,后来剧场经理建议按照舞蹈家年龄由小到大的顺序出场才得以解决。原版的《四人舞》没有保存下来,1941年,英国舞蹈家安东·多林根据记录那次演出的铜版画重新恢复此作品,由美国芭蕾舞剧院演出。

继《吉赛尔》之后,浪漫主义芭蕾又出现了《艾斯米拉达》(1844)《海盗》(1856)等一批芭蕾舞剧。19世纪60年代,随着塔里奥尼、埃尔斯勒、格里西等明星告别舞台,浪漫主义芭蕾失去了往日的光辉,资产阶级上层人士把芭蕾看作是封建专制的产物而持敌对态度,剧院和学校数目大大减少,上演剧目也多为迎合上层庸俗趣味,内容空洞的娱乐消遣品,浪漫芭蕾逐步走向衰落。其后期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圣·列翁的《葛蓓莉娅》,虽然从戏剧结构和思想性都不如《仙女》和《吉赛尔》,不可避免的沾染内容空洞的毛病,但却以浓郁的喜剧风格而留存下来,如果说《吉赛尔》是悲剧芭蕾的代表作,《葛蓓莉娅》则是喜剧芭蕾的力作,还开创了木偶题材芭蕾舞剧的新领域,影响了其后诞生于俄罗斯的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彼得鲁什卡》。编导圣·列翁是一位欧洲民间舞蹈行家,他曾到西欧各国考察民间舞,并把它们引进舞剧《葛蓓莉娅》,加强了民间色彩和闹剧气氛。这样,民间性格舞成了芭蕾舞剧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后来的舞剧《天鹅湖》《睡美人》中达到了新高度。

浪漫主义时期代表人物还有奥古斯特·布农维尔(1805—1879),他是介于法国与俄国芭蕾之间承上启下的桥梁,也是丹麦芭蕾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9世纪初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担任演员,曾与塔里奥尼搭档演出《仙女》中的男主角“詹姆斯”,深受法国浪漫主义芭蕾的影响。回到丹麦哥本哈根皇家剧院担任教师和编导之后,根据自己的舞台经验,发展了男子的芭蕾技巧,打破了女演员长期在舞台上的主导地位。他创造了一种流畅而轻巧的风格,丹麦学派的芭蕾舞演员以舞姿优雅、动作轻盈而闻名于世。他还是一位多产的芭蕾舞编导,《仙女》《拿波里》《花节》《巨人错婚记》等剧目融古典浪漫芭蕾的优雅与活泼生动的民间舞蹈于一体,如同生动的风俗画卷,由此得到了世界声誉。

33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