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油畫賞析

葫蘆圖的作品賞析

萬事不如依樣好。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葫蘆外形呈“S”形,狀如八卦圖中陰陽之分界線,道教文化認爲其可以收盡天地間之邪氣。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裏儲籽衆多,使人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又與“福祿”諧音。所以民間俗信葫蘆能避邪氣寓吉祥,故曆代畫葫蘆者也甚多。  齊白石的繪畫往往寄寓着樸素的世間情感。比如他經常把公雞與雞冠花畫在一起,寓意“冠(官)上加冠(官)”,把柿子與蘋果畫在一起,寓意“世世太平”……。他一生以葫蘆爲題材的作品也不在少數,曾題葫蘆爲“好樣”。白石認爲,葫蘆和葫蘆藤本身就有個“好樣”,所以“萬事不如依樣好”,創作中不必求奇求怪。這不但是齊白石的藝術心得,更是其獨特的人生感悟。  白石老人在農家小院和田間地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藝術表達形式,這種鄉土情結使他的藝術充滿生活氣息和天真情趣。他畫葫蘆以黃葫蘆、墨葉的組合方式爲多,這幅《葫蘆圖》正體現出他典型的藝術特色。濃豔的檸檬黃和厚重的墨葉形成強烈反差,畫面氣氛十分熱烈。他以流暢的用筆和沒骨法表現葫蘆,不加任何皴染,以優美的曲線和鮮豔的色彩取勝。葫蘆的闊葉純以墨筆寫出,葉片的向背、深淺甚至葉脈都在墨色的濃淡裏活脫脫的表現出來,體現出其獨特的墨法特點。本幅的構圖大膽,空間被分爲對等兩份,左側純粹留白,右側布滿葉蔓,叢葉中兩個葫蘆若隐若現。藤蔓以縱逸的墨線寫出,筆力遒勁,宛轉如飛,變化無窮。這些靈動的書法線條正是畫家匠心獨具的表現,它們把畫面左右兩側關聯起來,最終完成了畫面的虛實轉換。  在畫幅下方藤蔓上,白石老人畫了一隻蚱蜢,它恰出現在虛實轉換的交接點上,爲畫面平添了幾分靈動與生機。草蟲以粗筆寫出,筆端遊走處絲絲入扣,蚱蜢的神态性情呼之欲出,白石老人自言要“爲萬蟲寫照,爲百鳥傳神”,由此可見一斑。  白石曾受青藤、八大之冷逸畫風影響甚深,雖然在“衰年變法”之後漸走出其影響,但從本圖的筆情墨韻來看,亦與之相通。此處的題識仍由齊白石老辣的行書題寫,使得畫面内容更加豐富,書畫結合,相得益彰。本圖無年款,從繪畫風格與題跋書風分析,當爲白石老人變法完成之後的盛期佳作。


能不能将黃金葫蘆

葫蘆在中國屬于吉祥紋飾,葫蘆諧音爲(堅以出倍副力福祿),另外有多子多孫的寓意,所以我國的各種裝飾依葫蘆爲題材的非常多。但是葫蘆的雕刻不宜放在家門口,應該放在室内的廳堂裏面的一個合适的位置。謝謝



15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