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生死疲劳》到底讲了什么?

在上帝创造动物的寓言故事中, 人类最终获得了75年寿命 ,其中包括属于自己的20年寿命,牛的30年、狗的10年和猴子的10年寿命。因此,人的一生不仅要做自己,还要做辛勤的牛,忠诚的狗和快乐的猴子。

不知道 莫言的《生死疲劳》 ,是否也借鉴了这个寓言故事。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西门闹,他不仅经历了牛、狗、猴子的一生,还增加了驴和猪的一生,但似乎与寓言故事又有很多不同。

首先,从大体的顺序上看。寓言故事中人是先做了人的,而在小说中,西门闹经历了 5次动物转世,在第6世才熬出头降生为人 。

其次,从内容寓意来看。寓言故事中用的是袜岩灶一种比喻,比如,将人辛苦劳动的30年生活,比作像牛一样。但在小说中,主人公西门闹是实实在在的转生为了动物,由西门闹(人),变成了 西门驴、西门牛、西门猪、西门狗和西门猴,最后降生为人——蓝千岁 。

在看故事简介的时候,以为他只是简简单单的度过了动物的一生已经很离奇了,而更离奇的是他将每个动物的一生,都变成了 属于“西门”的传奇 。

比如,在成为西门猪的时候,因天赋异禀,通灵性、能上树,被培养为“ 种子猪 ”,还拿过县长授予的荣誉金牌,而后又英勇逃出养猪舍, 成为了一代猪王 ,这还不算什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死的光荣——为了救几个落水的孩子而献出了生命。

西门闹转生的每一世,都有其存在的重要意义,不止是作为某种动物,更是 一个历史的见证者 ,见证了社会的迅速发展,见证了人们思想的变革,也见证了与他息息相关的蓝脸一家三代的“生死疲劳”,这也是这本书名的来源。但我总觉得“生死疲劳”这四个字显得过于悲壮,可能这也是本书被誉为“ 中国版的《百年孤独》 ”的原因。

故事围绕着与“西门闹”有着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人们,在他离开之后, 那一代的人是如何活着、死去和留下的 ,而他们的后代又有着怎样的纠缠和瓜葛。

在他们中,有的人虽然没有降生为驴/牛,但却 一生操劳、辛苦,为别人而活 ;有的人虽然没有降生为狗,但却一辈子都守卫着心中的那一线希望和寄托,到死也不愿意放手……

现代诗人臧克家这样写道:“ 有的人活着,但早已死去,而有的人死了,却一直活着 。”西门闹死了,他变成了猪、狗这样的动物,但他却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活着的人心里,或是爱恋、或枣碧是仇恨、或是血脉相连。

《生死疲劳》除了内容形式上新颖、魔幻外,本书的作者及叙述手法也很独特。说起莫言,大多人都耳熟能详,与他一起出现的高频词有很多,比如“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家”,《红高粱》的作者……虽然他的名字如雷贯耳,但却第一次读他的书,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幽默,这么爱自嘲、自黑的作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莫言的笔下,“莫言”是这样一个人 :“喜欢胡言乱语,可信度极低”、“顽童,精力过剩,爱耍嘴皮子”、“洞察一切,却很狡猾”、“生性好奇、喜欢想入非非”……整本书并没有采用上帝视角进行创作。

在故事中,作者只是 一个旁观者,一个局内人 ,甚至只是故事结尾这一小段的讲述者。因此,“莫言”不再只是作者,而是成为了书中的“你那个怪诞朋友莫言”、“ 莫言那小子 ”、“莫言那厮”……这样的写法,不仅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让内容读起来更丰富幽默,也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了解了作者本人,以及他的成长经历。

《生死疲劳》的整个故事,从1950年开始,到2000年,西门闹辗转五世,跨越50年,作为人的他,终于重新降生为人, 一切看似是回到了原点,但在也许这就是新的起点 。就像永远在告扮向前的历史车轮,一圈又一圈的旋转着。

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