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语文经常要做诗歌鉴赏题怎样可以拿到高分?

说得很对,再给你补充来自点资料。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360问答诗词鉴赏是阅读能力中星令主八掌度销案至层次最高的一个层级,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较多的一项。怎样才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解读诗词的意境、探寻诗词的主题呢?我们可以婷每求欢晶克从以下八个方面突破。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型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波造令染天草特端货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竹窗闻风寄左在消算万官弦搞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纪夫诉够浓今令布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转马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肥岩话香苗评哪沙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保处线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菜式扬组夜观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困跟花志神婷雷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画境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请弦火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楼感旧赵嘏
独上江坚物给肉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一、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表现手法分抒怀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及托物寓理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正衬和反衬)、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对比、白描。
(3)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兴、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三、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五、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六、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以上六种答题范式只是一种模板,它可以使广大考生明晰答题的正确指向,至于在这个框架内具体填写什么内容,还需要广大的考生对全诗作悉心的口味和揣摩。只有将“正确指向”和“准确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抢占古诗词鉴赏的制高点。

托福2021年11月20日口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托福的口语考试需要考生们认真准备,多练习真题对提升大家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下面是我整理的托福2021年11月20日口语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1年11月20日托福口语考试真题

T1

When people acquire a new product, some prefer to read the directions in the manual to understand how it works. Other people prefer to experiment with the product to try to figure it out on their own. Which do you prefer and why?

T2

商科学生应不应该上两天的培训课;听力不同意。1. 两天时间太短,这些技能和知识很难,所以学不会。2. 学生根本没必要学,他们不开自己的公司,因为现在公司会雇佣专业的人才。

T3

false signaling,雌性飞蛾想交配时会释放化学物质,雄性被吸引。有一种蜘蛛会模仿雌性飞蛾,释放一种味道相似的物质,雄性被吸引,飞过来被吃了。

T4

商店消除理想和现实的gap,来赚更多钱。第一步是发现gap,比如顾客结账时等很久的时间,第二步是消除gap,比如在结账高峰期让更多人去服务,会缩短结账时间。

托福口语技巧

发音

虽然评分细则里说不重视考生的口音问题,但是,我依然认为口音是非常非常基础且重要的,“说得不标准”和“带有个巧辩人风格”这两者的区分不是那么明显的。每个考生都应该进行一次严格甚至严厉的口音自查。有些考生自己也知道自己的口音很不标准,带有浓厚“中国风”,那是因为你平时开口少了,口腔肌肉对于另一套语言的运动方式完全不熟悉,因此在发英语的音时还是习惯性地使用中文的口型,发出中文的音。明证就是当你反复练习一个你觉得难的词时嘴巴很容易累,或者是稍微说快一点就上下嘴皮打架了。

选择英音或美音都可以,最好是要偏向于其中一种,因为两种口音说话的气质是完全不同的!自我感觉英英要难些,嘴收得更紧。同时,你不仅应该会说其中一种,还应该清楚两者在许多微小细节上的明确区别。你能迅速分辨一段听力材料是哪国口音吗?之前介绍听力部分讲的跟读是很管用的,尽可能录下自己的声音,放给自己听,对比原材料。你可能会发现,我去怎么这么奇怪,一点都不像,明明刚刚自己念的时候感觉挺好的。录音让你能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发音,从而知道如何调整。

除了词语本身的发音,考生还应该着重练习改返略读和连读。第一步是能听懂别人的略读/连读,第二步是要能明确分辨出其略读/连读的确切位置,第三步是要能模仿略读/连读,最后一步就是要在自己说话时能自主略读/连读。

说什么

要按照作文素材的分类积累那种方法积累口语素材。如果仅仅是为了考高分的话,建议多积累万能素材。比如在人物题类别中,备有一些近乎万能的素材。他们的身份和经历适用于各种人物题,比如:一位艺术家、画家、建筑师、作家、老人、社会活动家、令你敬仰的人,创新的人、政治人物、名人、有争议的人……同时也要积累万能记忆单元,比如之前提到的什么hustle and bustle之类的。注意,千万不要积累万能孝歼缺段落,千万不要让考官觉得你在背,而且万能段落还有的劣势在于:它实际上并不万能,可用范围非常有限。

当你脑子里有许多可以脱口而出的记忆单元时,你会发现自己造句的能力也能有所提升,以前你是完全无话可说,现在你能蹦出短语,只需要用语法把它们连缀起来就好了。但是连缀起来也不容易,这需要你时常练习造句,一定要用说的,写下来完全没用,写下来读出来也没用,一定要随口说。有意识地练习造从句,最简单的是定语从句,口语中实在太实用,用于补充修饰你刚刚提到的对象。定语从句中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更是无赖惯用的从句,你随便说一件事,然后就可以用which对其发表评论。比如,I got up really early today to catch the bus, but Istill missed it, which was totally frustrating.最后那个which从句就是对前面整个事件发表看法。你还可以经常在口语里加进一句by which I mean…然后把前面说的话换种说法再说一遍。值得注意的是,别把口语里的句子造得太复杂太长。一来,说着说着自己就昏了,二来,很不自然,写作里面写复杂句能加分,口语里只要有几种从句就够了,大多数时候还是只用说简单句。

你光学会把记忆单元连成句子还不够,还要学会如何把单个的句子连成自然的段落。句子与句子之间如果缺乏顺滑的连接会听起来太硬。这种联结就是逻辑连接词。跟作文类似,你应该将几种逻辑关系记得牢牢的,根据自己说话的层次性,顺手拈来。想象你上课迟到了,老师问你为什么迟到,你可能会解释原因,描述整个过程时会有铺垫转折,请求原谅时你可能会说虽然我确实迟到了但我作业还是完成了的(让步),或是发誓再也不迟到,如果迟到就怎样(假设)。你说的实质内容可以是简单直白的,但如果你的逻辑词用得多用得好,也能给考官造成一种你词汇丰富的印象,最关键的是有话可说而且把语言组织起来了。口语的逻辑连接不必像写作那么“利索”,你可以多见缝插针地用些小词,比如“It’s like”…、“If my memory serves”、“as far as I'm concerned”、“actually”、“well”等等,它们都能使你更像是在交流。有一条准备口语词汇的捷径,那就是多背副词,比如“absolutely”、“basically”、“hopefully”、“ideally”、“frankly”、“unfortunately”等等,非常实用,放在句首,整个句子就带有感情、多了点活气。

当我在总结自己为什么第一次考23分第二次却考28分的原因时,我想到了一点:我的口水话少了,用词变得更丰富了。第一次考试我用词的重复性、俗套性很严重,可能整个考试一共说了三遍“It's real fun.” 而我在第二次考试时则有意识地使用了很多我积累的万能记忆单元,甚至是一点专业词汇,比如在被问到有关维持友谊的问题时我提到了social psychology和 impression management。

怎么练

练习张口难一直是练习的通病,很难能找到一个地方让自己肆无忌惮的自信张口说英语。而练习的材料基本就是TPO就足够了,练精练熟练,每次练习的时候都把之前的tips应用上。

2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