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态宏觀經濟理論》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
《動态宏觀經濟理論》(托馬斯·薩金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q-ETN8ClA 提取碼:gxw7
書名:動态宏觀經濟理論
作者:托馬斯·薩金特
出版社:上海财經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8
頁數:309
内容簡介:
本書讨論了實體宏觀經濟模型、貨币經來自濟模型與政府财政模型等。實體經濟模型的讨論将動态規劃方美套務次茶粒法與宏觀經濟理論完美地結合起來,幫助讀者了解理性預期、活臉控制理論等方法運用于宏觀經濟理論研究的手法。實際上,《動态宏觀經濟械族不理論》讨論的搜尋模型、資360問答産價格模型等内容都可以理解成《遞歸宏觀經濟理論》親弱孔的入門材料。當然,宏觀經濟理論不能離開金融貨币和經濟政策。《動态宏觀經濟理論》介紹了貨币進入宏觀經濟理論分析的基本方法,讨論了與經濟政策關聯的各種無關性命題。由于金融貨币與實體經濟之間存在着複雜的信用問題與預期問題,因而貨币經濟問話排委皇停革勢校片技己題的研究進展相對有限,《動态宏觀經濟理論》讨論的貨币經濟的傳統模型仍是當前但船們收戰的主流模型。因此,《動态宏觀經濟理論》詳細讨論的貨币經濟模型并未過時,反而有助于讀者厘清貨币經濟的複雜性原因。對于希望進一步了解和掌握動态規劃在宏觀經濟理論研究中應用現狀的讀者,可在學習了《動态宏觀經濟沒稱理論》的基礎上,根據需要閱讀最新版《遞歸宏觀經濟理論》的相關章節。
作爲角意預探阿理性預期理論主要代優隻取投第表人物之一的薩金特(Thomas J?Sargent)是2011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獲獎的學術貢獻是宏觀經濟模型的因果她性與政策效果的實證分析,薩金特和盧卡斯(Robert E?病候願做調Lucas)、華萊士(Neil Wallace)、漢森(Lars Hansen)等的研究工作奠定了理性預期理論的計量經濟分析的基礎。
作者簡介:
托馬斯·薩伯勢底督金特 (英語:Thomas John "Tom" Sargent,1943年7月19日-),美國經濟學家,擅長于宏觀經濟學、貨币經濟學、時間序列等領域。他和小羅伯特·盧卡斯、令土尼爾·華勒斯、羅伯特·巴羅等人同爲理性預期革命的重要代表人物,并且是數篇開創性論文的作者。他和華勒斯共同研究,發展出了理性預期均衡的馬鞍路徑穩定性特征化及政策無效性命題。2011年,薩金特與克裏斯托弗·西姆斯同獲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揚“他們對宏觀經濟學成因與效果所投入的實證研究”。
薩金特1943年生于加州帕薩迪納,于1964年畢業自加啊排也守州大學柏克萊分校,196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曆任賓夕法尼亞大學(1970-1971)、明尼蘇達大學(1971-1987)、芝加哥大學(19快轉抗高膠支培91-1998)、斯坦福大學(1998-2002)等校教職,目前爲紐約大學場項哥善航此經濟學系威廉·柏克利經濟和商業講座教授。他同時也是計量經濟學會會士(1967)、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1987)。
古典貨币主義的主要觀點與現代貨币主義有什麽不同
貨币主義與新古典宏觀經濟學
20世紀80年代現代貨币主義發展到了高峰。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随着貨币主義的發展,西方經濟理論界又出現了“新貨币主義者”(托賓稱之爲“二号貨币主義者”,或被稱爲“理性預期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羅伯特•盧卡斯(Robert Lucas)、托馬斯•薩金特(Thomas Sargent)、尼爾•華萊士(Neil Wallace)以及羅伯特•巴羅(Robert Barro)等。該學派作爲貨币主義的延續與發展,采用并發展了西方學者穆思于1961年提出的理性預期的觀點,形成了一系列與傳統的凱恩斯主義相反的說法。由于理性預期學派的一系列說法大體與凱恩斯出現之前的傳統經濟學相一緻,從而将西方經濟學恢複到傳統的被認爲是“古典學派”的狀态,所以,理性預期學派也被稱爲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
貨币主義則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淵源。新古典主義者堅持貨币中性論。“貨币中性”是貨币數量論的簡述,即流通中的貨币數量僅影響經濟中的價格水平,而不影響實際的産出水平。盧卡斯、薩金特、華萊士等人把新古典主義的基本原理,如市場出清、理性預期、自然失業率假說和隻有實際變量才至關重要等理論應用于标準的宏觀經濟模型,得出了有名的“政策無效性”命題,即貨币政策即使在短期中也不能夠系統地影響實際産量。
弗裏德曼認爲,從表面上看,“滞脹”産生的原因歸結爲“政治與制度的安排”,即資本主義經濟本身存在一個自然率的水平。正是國家的幹預使得通貨膨脹不可預測,才造成了“滞脹”。弗裏德曼的滞脹理論,是以自然失業率假說爲基礎的,而自然失業率賴以成芹敏掘立的前提,是人們對未來的預期。基于“預期”而對自己經濟行爲的調整,是使“自然率水平”得以恢複和維持的重要保證。弗裏德曼的這一思想,爲理性預期學派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必要的理論準備。
理性預期主義者認爲,一切貨币增長都是可預期的。且可預期貨币的增長是中性的。隻拿衫有不可預期的貨币增長能對實際經濟發生影響,而“不可預期”事實上又不可能,因此,“貨币增長率規則變動”是貨币政策的唯一可行之策。承認預期貨币增長變化所引起的貨币中性,事實上否定了貨币政策的能動作用,爲弗裏德曼“單一規則”的貨币政策提供了更充足的理論依據。
總之,從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宏觀經濟政策無效論、适應性預期錯誤論以及對凱恩斯主義的“微調”政策的反對方面,可以看出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傾向性:一方面,理性預期學派以及由此發展而來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沿襲了貨币主義的道路,但又比貨币主義更具有經濟自由主義色彩;另一方面嫌核,新古典經濟學以更大的步伐回歸到凱恩斯主義出現以前的“古典學派”的經濟思想。
然而,從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者對宏觀經濟分析的發展上可以看出他們對凱恩斯主義與貨币主義的綜合。盧卡斯、薩金特曾揭露凱恩斯主義模型經曆了“大型的經濟計量的失敗”。巴羅也把凱恩斯主義模型的聲望受到很大損失歸之于20世紀70年代中期菲利普斯曲線的消失。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新古典關于菲利普斯曲線呈現垂直的觀點已經取勝,至少在美國是這樣的。供給方面沖擊的影響正被編入主流模型中。這樣的發展導緻凱恩斯主義模型的“經驗方面的複興”。因此,貨币主義的影響被吸收到現存理論框架内,它導緻了凱恩斯主義—貨币主義的綜合。哈裏•約翰遜早已預見到這一發展,他指出:“貨币數量論者已經開始把他們的努力擴展到聯立方程的建立和經濟關系的估算。這樣做,他們已經同他們的對手凱恩斯主義者在方法論上作了重要的調和”然而,這樣一來,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者對宏觀經濟分析的發展卻起了戲劇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