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
德国文学可以分为哪几个时期篇一:德国文学史
浪漫主义时期
公元1798年至1835年
1. 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
第一部浪漫主义著作是瓦肯罗德尔的《一个热爱艺术的修士的心迹剖白》(1797)以及蒂克的《弗朗茨·史特恩巴尔特的漫游》(1798)。它们表现了对艺术本质的不同的思考方式。然而浪漫主义时期真正意义上的开端是施勒格尔兄弟、诺瓦利斯、洪堡和谢林在耶拿的集会。
1.1 浪漫主义的不同时期
不同于其他时期,文化中心在浪漫主义时期不断变换。第一个重要的中心是耶拿,当时处于浪漫主义早期。海德堡是浪漫主义盛期的中心,晚期的中心是柏林。
1.1.1 早期浪漫主义/ 耶拿派浪漫主义(1798年至1804年) 早期浪漫主义的中心是围绕着施勒格尔兄弟、诺瓦利斯携段察、谢林、洪堡、韦斯和玻默尔位于耶拿的活动圈子。在这里诞生了第一批纲领性的文学创作。奥古斯特·威廉·施勒格尔的讲座对浪漫主义思想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耶拿派浪漫主义者来说一件有重大的意义的事是:他们致力于推动世界文学,比如奥古斯特·威廉·施勒格尔翻译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时也产生了文学杂志(例如《雅典娜神庙》1798年至1800年),一些文章都在此得到发表。
1.1.2 浪漫主义盛期/海德堡派浪漫主义(1804年至1818年)
浪漫主义盛期的中心是约瑟夫·冯·艾兴多夫、阿尼姆、勃伦塔诺的位于海德堡的活动圈。次要中心位于慕尼黑和柏林,这里活动着谢林和施莱尔马赫。浪漫主义盛期的特殊成就是民间诗歌的推动(传说、童话等),比如阿尼姆和勃伦塔诺的作品《少年魔法号角》和格林兄弟的《儿童与家庭童话》与 《德国传说》。
1.1.3 浪漫主义晚期/柏林派浪漫主义(1816年至1835年)
柏林,拉赫尔 勒文-法恩哈根文艺沙龙是浪漫主义晚期的中心。这个作家圈子的中心人物是路德维希·蒂克、恩斯特辩茄·特奥多尔·阿玛迪乌斯·霍夫曼、亚当·冯·穆勒、贝蒂娜·冯·阿尼姆和弗里德里希·德·拉·莫特·富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文艺沙龙中举行了多燃局次会面、讨论和辩论。次要中心有维也纳(艾兴多夫、奥古斯特·威廉·施勒格尔),施瓦本(乌兰德、莫里克)和慕尼黑(谢林、格雷斯)。
简述浪漫主义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
参考答案:
1、威伯——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
(1)生平简介:威伯(CarlMariavonWeber,1786-1826),德国作曲家,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和许多浪漫主义艺术家一样,威伯是一个多才多艺的音乐家,在德国浪漫主义歌剧舞台上发挥了他的天赋之才,同时又是一位评论家、作家。威伯的音乐创作领域很广,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体现在歌剧和钢琴作品两方面。(2)代表作品:歌剧《魔弹射手》、《奥伯龙》等,钢琴曲《邀舞》等。
(3)艺术成就:①《魔弹射手》的诞生(1821年首演于柏林)标志着欧洲歌剧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开始,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之作,威伯也被誉为西欧浪漫主义歌剧的创始人。②威伯的《魔弹射手》使德国歌剧摆脱了意大利歌剧的影响,它的特点在于:吸收了德国歌唱剧的特征,用说话代替宣叙调,咏叹调中常渗透着民谣素材,音乐描写着重于渲染气氛,富有浪漫的幻想性。歌剧序曲与剧情联系紧密,而且运用了“主导动机”的手法,这些特征为瓦格纳的歌剧开辟了新的道路,并直接导致了俄罗斯、捷克、波兰等民族歌剧的兴起。③《邀舞》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中的一首杰作,乐曲描绘了舞会前相互结识、交往、邀舞的生动过程。这首钢琴作品后由柏辽兹改编为管弦乐曲,得到了更广泛的流传。
2、瓦格纳——浪漫主义歌剧的改革者、乐剧的倡导者
(1)生平简述:瓦格纳(Wagner,WilhelmRichard,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在德国音乐界,自贝多芬后,没有一个作曲家像瓦格纳那样具有宏伟的气魄和巨大的改革精神,他顽强地制定并实施自己的目标与计划,改革歌剧、倡导乐剧,从而奠定了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同时,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几乎找不到像瓦格纳那样,在世界观、创作之间存在明显矛盾的音乐家。
(2)主要作品: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漂泊的荷兰人》、《罗恩格林》、《汤豪瑟》、《黎恩济》、《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另外还有管弦乐曲《浮士德序曲》等。
(3)艺术成就:①对传统歌剧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他在改革中实施了“整体艺术观”、“无终旋律”以及“主导动机”的手法,并强调戏剧第一,音乐第二,坚持音乐必须服从戏剧内容需要进行创作的原则,改革后的歌剧被称为乐剧(DasMusikdramA.。②创作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划时代的经典乐剧,使浪漫主义歌剧发展到顶峰。③扩大了歌剧中管弦乐队的编制(三管制或四管制),加强了乐队的表现力,改变了传统歌剧将乐队当作“巨型吉它”,使其处于人声伴奏状态的做法。他抓住了乐队的表现特点,通过“主导动机”的运用来阐述戏剧内容,使乐队成为表达剧情内容的有效工具。④建立半音化和声,淡化调式调性,创建了“特里斯坦”和弦,对20世纪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附相关概念注解:
(1)整体艺术(DasGesamtkunstwerk):“整体艺术”是瓦格纳在《未来艺术作品》中,针对戏剧作品提出的概念,认为音乐戏剧应该仿照古希腊艺术,成为一种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的综合体。(2)乐剧(DasMusikdramA.:1848年瓦格纳在他的《罗恩格林》问世之后,用乐剧指代他的歌剧。乐剧将文学与诗歌、历史与神话、舞台与建筑、音乐与戏剧创作融为一体,是一种整体性的戏剧艺术。
(3)无终旋律(unendlichMelodiE.: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音乐手法。在戏剧中,音乐自始至终不停顿地向前发展,取消了传统歌剧中割裂戏剧的分曲结构(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没有咏叹调、宣叙调之分,声乐富于朗诵性,在叙述的同时也带有抒情性,这种不间断连贯发展的乐剧音乐形式被称为“无终旋律”。
(4)主导动机(DasLeitmotiv):也称主导主题。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及标题作品中,用以象征某一特定人物、事件、情景或情感,并始终与所象征的人物或剧情密切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片断,被称为主导动机。主导动机具有标签和符号的意义,1877年沃尔错根从主导动机的角度研究瓦格纳《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众神的黄昏》后,人们才开始用Leitmotiv这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