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万之京原文及翻译

送魏万之京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唤雹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翻译:

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薄霜刚刚渡过黄河。

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

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

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因慕李白之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

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像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作者晚年在洛阳时。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和族帆层次分穗基明。

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

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第23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的参赛得奖率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解答:
1. 参赛率:参赛率是指参加比赛的人数与总人数的比例。由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学生都可参加此次比赛,因此参赛率较高。据官方统计,该届比赛的参赛率超过了前几届,达到了约50%左右。
2. 得奖率:得奖率是指参赛者中获睁岩顷得奖项的比例。该比赛设有优秀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等多个奖项,得奖率因此较为分枣桥散。据官方统计,该届比赛总共有近3000名学生参赛,其中获奖者仅占总人数的约20%。
3. 不同奖项得奖360问答率:该比赛的不同奖项得奖率也有所不同。一等奖和优秀奖左得奖率较低,仅占总获奖人数的约5%左右,而鼓励奖的得奖率较高,占总获奖人数的约50%左右。此础倍松灯还宪提作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得奖率也相对较高,分别占总获奖人数的约20%和10%左雨内财括调存右。
4. 不同地区得奖率:由于该比赛是面向全球华人学生举办的,因此不同地区的得奖率也有所不同。据官方统计,该届比赛中,中国大其介械陆、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获地负决否胜奖人数占总获奖人数的约70%,其他地区的获奖人数占总获奖人数的约30%。
总体而言,第23届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的参赛得奖率相对较高,但不同奖项和地区的得奖率存在一定差异。悉陆参赛者应该注重提高作品水平,争取获得更概者殖够放步益高的奖项。

25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