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表現主義
對富裕的聯邦德國社會中兒完電向的資産階級的躊躇滿志、無所作爲的消極心态表示出極大的憤慨,鏡頭中洋溢着高昂的革新熱情并不時閃射出人道主義精神的光輝。代表作有:《阿麗絲在城市》、《錯誤的舉動》、《時間的流程》、《青年托萊斯的迷亂》、《四季商負病的般異人》。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是什麽?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是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在德國出現的把文學、戲劇和繪畫上的表現主義原則運用于電影創作的電影流派。
表現主義電影用荒誕離奇的手法,曲折而準确地反映出第一次世界大戰給德國人民帶來的極度恐慌和惶惑的心情,銀幕上呈現的是高度誇張、變形、主觀化的世界。
表現主義電影特征:
風格坦雹化的平面,對稱、扭曲、誇張;相似形狀的并列,
1、影像
表現主義的導演注重具有象征意味的造型,傾向認爲電影的影像應該成爲平面藝術。在構圖和布景上下足了功夫。往往在一個構圖中用相似的形狀并列而形成相當具有表現力的鏡頭。
2、表演
表現主義的表演一般比較誇張,基本放棄了寫實主義的表演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展示迅速的變動、舞蹈般的動作、變形或扭曲的表情。
3、題材和類型
在表現主義的代表作品中,題材的特征是顯而易見的,恐怖、災難、犯罪題材是最常見的,表現侍做主義電影藝術家們往往從被扭曲的、陰暗的世界中去尋找素材,在那似乎與現實隔絕的、封閉的世界中,去挖掘人物内心深處的孤獨、殘暴、恐怖、狂亂的精神狀态。
内容荒誕離奇,有時結構散亂,情節變化突兀,故事人物類型化,往往鬼魂與活人同時出現(《吸血鬼》等),生與死、夢幻與現實之間沒有明确的界線。
表現主義電影導演們關注畸形社會中的心理非常态,關注那些焦慮與緊張的情緒,力圖透視那些狂亂行爲背後的深層動機和原因,用主觀化的影像風格來反證社會事實,作品因此具有社會意義和社會價值。老信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