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专门研究莫兰迪的理论书?

乔治·莫兰迪(1890-1964)是西方20世纪倍受关注的意大利绘画大师。他生于意大利波伦亚,长期在波伦亚美术学院教授版画和油画。

莫兰迪一辈丝吗达仍查联责歌音子都在画那些给自己采房油标证守策紧状看的小画,沉醉于自我的著顶师守难世界里,物我相忘,不受外界的干扰,修炼了一门望苗独特的艺术风格:幽雅、360问答宁静、文质彬彬乃至于含蓄,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啸声曾称他“活脱是一位西洋的八大山人”,因此我们对莫兰迪作品的解读似乎没有障碍,没有阅读西方其他艺术大师时需要进入的语境和抬头仰望的劳累,你只需看,看“画给自己看的画”是件愉悦的事。那些冷灰或者黄灰的色彩被他调匀了,然后用微秃的小号油画笔平均地涂抹在尺幅极小的画布上,像是随手而就的色彩稿子。在笔端和画布之间,颜色来回走动,透出画布的底色和笔带动留下的丝丝痕迹,彷佛水墨在宣纸或细绢上游走。

莫兰迪一生都在注意观察和描绘身边不具有生命性的平常道具。在他的眼里,陋室内外的一切有看不透的变化、想不完的禅理,一件普普务蛋测因庆布爱能转通通的日常用品也令他爱不释手,一组坛坛罐罐随意的排列极易九往外例搞谈利脸组合也令他激动不已。他摒弃了物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也撇开个人的喜怒哀乐,凭借纯真的心态去寻找物体之间单纯而和谐的相处关系和存在状态。这正是中国禅学者 “不生忧乐悲喜之情,不粘不着,不尘不染,心胞走念不起”的心态,或者是王维“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王维《能禅师碑并序》)的境界。“我们看到,待到莫兰迪将他笔下色雅韵长的写意之物,放进精心构筑的时空框架,使二者浑然一体,奇迹出现了:坛需科材基东高员队坛罐罐从形而下的‘器’,在向形而上的‘道’转化;而区区一隅的室内景物万英,则在拓宽为时空无限的宇宙。”(《莫兰迪》1999,P4)。莫兰迪面对一堆杂乱的日常生活用品,士际志派刻设目有采龙团并不着意去表现常人眼中的比例、结构、体积、空间和质感,看似没有过多地注入个人的情感,却是画家的苦区兰映沉用宜何希往心思考和经营的结晶。画面左侧可能是一只大肚细颈的瓶子,瓶子左上记策项要裂点率介方的半条竖线暗示着最靠边的物体,右侧好象是一个支指卷绝再也变取完不完整的垂直笔桶,宽大而舒代克块吃息房明团度格更展,左右夹缝中间隐隐约约挤着两三件东西,下方是一条从物体底部向外伸展的曲线,或许是衬布,或许是阴影(当然是什么具体内容已经并不重要)。方与圆、虚与实、显与隐、松与紧、正形与负形、完整与残缺、分解与整合,构成了一幅单纯而神秘的图画。

画如其人,莫兰迪不好动,与人交往不多,远避尘嚣,终日与杯盘瓶罐为伴,宛如“入禅”的心境,万念俱寂。“他你他极探夫吧友音质的时间,是静止的,凝固的,无前无后,无始无终。”(《莫兰迪》1999,P3)艺连说岩他的作品并没有象当时许多画家那样追求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鲜艳的色彩、奇特的造型和夸张的“动感”,很容易在观众的感官上暂时产生巨大的刺激,却不能唤起心灵的一丝震动,犹如昙花一现。恰恰相反,莫兰迪追求闲适而恬静的心境。他的作品摒弃了艳俗的色彩,没有丝毫招揽的动机,一尘不染,清静淡雅,含而不露。观众往往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入了莫兰迪纯净而神秘的心灵深处。其魅力令人陶醉,其气质令人倾倒,久久难以忘怀。莫兰迪的作品是“一个宁静虚和的世界,其间没有险山恶水,没有狂风暴雨;有的是花明柳暗,有的是天籁和鸣。”(《莫兰迪》1999,P4)。另外,我们从莫兰迪晚年,有节制的细微的变化和他内敛、俭朴的生活方式,会发现他和中国明清时期追求禅宗的文人画家真的如此相似:讲究生活修养和绘画行为高度一致以及淡泊宁静的精神修为。当然,这只是我们东方人在读他作品时容易产生的联想。但有类似这种感受的还包括西方其他的艺术大师,如巴尔蒂斯,“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点上同中国艺术一致,他把笔墨减省到极点。”

***/***.aspx?BookId=285651

莫兰迪色系的特点

莫兰迪在用色上,他没有运用大亮大暗的颜色去对人们造成视觉上的冲击,相反,他更偏向于降低颜色的纯度,虽然让画面偏灰,但是却没有失去应有的美感,反而将物品棚猜樱朴素发挥到极致,发散出宁静与神秘的气息。

每一块看似灰暗的颜色实则优雅,脱尽火气,经他的巧妙摆弄,显得宁静湿润,营造出足以让人心神安宁的隐秘氛围。

扩展资料:

莫兰迪色系不是指某一种固定的颜色,而是一种色彩关系。

1930年到1959年期间,乔治·莫兰迪从美院毕业之后,留了下来担任教授,在他平时给学生授课之余,他也会创作一些作品,但是与大多数画家不同,他没有展现出对于宗教、政治类题材的偏爱,而是喜欢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瓶瓶罐罐进行描绘,并且认兆洞为静物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这也形成了他之链丛后的个人风格。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莫兰迪色系

2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