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时期油画界的杰出人物有哪些?

“文艺复兴”是古希腊之后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在这一变革中,出现了不少伟大的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的出现,集中体现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术的高度成就及其重要特征。

达·芬奇于达芬奇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是一位 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学艺,委罗基奥是一位用数学、透视学和解剖学等应用科学的方法从事艺术探索和实践的艺术家,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 科学与哲学问题。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最后的晚餐》是他接受米兰圣马利亚·德烈·格拉契修道院的订件时作的。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两个世纪来,许多著名画家在这一题材上尝试过,但都存在某种不足,首先是人物缺乏心理冲突,故事的戏剧性展开不生动。而达·芬奇这幅画,已扬弃了过去所有这一题材的表现缺点,从人物的活动、性格、情感和心理反应等特征上,深化了信让闷故事的寓意性,通过耶稣与犹大的冲突反映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它所展现的,正是当时意大利社会上凡是正直的人们,都能看到的光明与黑暗的斗争的缩影。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伟大的雕塑家、画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建筑家、军事工程师和诗人。 《大卫像》是米开朗基罗整个艺术中最重要的雕像之一。创作这尊雕像时,还不到30岁,但他的艺术风格已趋于成熟,他已被公认为是艺术大师了。他的雕像大部分都是表现健美人体的。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一种人文主义思想的表现特点。人们刚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下解脱出来,充分认识到人在改造世界中的巨大力量,赞美人体的美,是对古代希腊艺术的一种“复兴”,其实,它的更深刻意义在于反对宗教的虚伪,重视人及其现实的力量,这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的一种反映。 米开朗基罗的艺术之所以叱咤风云于16世纪,是因为滑弯他在这个以人为中心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把人与战士两个概念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了。他所有的伟大雕塑,其最重要的品质也在于此,即一尊雕像,也是一个建功立业的英雄丰碑。1505年,米开朗基罗被教皇请到罗马工作。朱理二世让米开朗基罗来设计“世界最大的”陵墓,供教皇死后享用。陵墓工程巨大,雕像颇多。艺术家把多年的抑郁、愤懑和屈辱,全部寄托在这座陵墓的各个雕像上面。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陵前雕塑,即是《垂死的奴隶》与《被缚的奴隶》这两尊作于1516年的奴隶像。《垂死的奴隶》双目紧闭,左手枕在仰起的脑后,右肘弯曲在胸前。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想再一次醒来与暴力与死亡搏斗。《被缚的奴隶》的运动节奏就更强烈了。他的壮实的躯体呈螺旋形拧起。他力滑袜图挣脱身上的绳索,这种动势的转折,体现了巨大的内在激情。似乎这个奴隶将要迸发一股无比强大的反抗力。面部表情显露出坚强不屈的意志。有人称这尊雕像是“反抗的奴隶”。在这里,人的尊严得到了高度体现。艺术家以卓越的技巧使这两块冰冷的石头产生出生命的活力。这种优美的造型感受,正是米开朗基罗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罗马西斯庭小教堂内的天顶画,是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丰碑,。西斯庭天顶画以圣经《创世记》为主线,绘画总面积接近600平方米,人物有几百个。在拱顶上按照它的长矩形(全长40米,宽14米),在中央分割成九个画面,分别描绘《神分光暗》、《创造日月与动植物》、《创造水和大地》、《创造亚当》、《创造夏娃》、《原罪·逐出乐园》、《挪亚祭献》、《洪水》、《挪亚醉酒》等九个主题。象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并且是出自画家米开朗基罗的一人手笔,这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地说:“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拉斐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由于高超的艺术造诣而被神化了的拉斐尔,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从事理想美的事业所能达到的最高峰。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 其中<<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 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 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 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人们往往忘记或忽略的是这样一种情况:拉斐尔是在历史的中心、在一系列重大事件及某种只持续了很短时间的思想风潮上攀登了顶峰,这个奇迹的创造者是一个年轻人,而这个年轻人以偏巧不得于两位最伟大的巨匠——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相较量,三人生活的年代前后差不了多少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艺术界群星荟萃,流派纷呈的时代,在三个多世纪的发展和变革中先后涌现出佛罗伦萨画派、罗马画派、威尼斯画派、热那亚画派和那不勒斯画派等不同风格的艺术流派。这个时代不仅产生出像波提切利、布鲁涅列斯基,多纳泰罗、切里尼,以及达·芬奇、拉菲尔、米开朗基罗三杰这样名垂千古艺术大师,同时还涌现出其他众多的杰出人物。毫无疑问,意大利作为整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在艺术上取得了无比灿烂辉煌的伟大成就。

古代有哪些时尚人物

现实主义应该说是从法国十九世纪才被真正确立起来的.但是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它就已经出现.只是那时候并未形来自成一个明确的派别和风格.它萌芽与意大利的现实主义风格的风俗画传统、荷兰室内风景小画派的传统。在文艺复兴时期,尼德兰的绘画中除了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和脱胎于哥特艺术故多表现宗教和神话题材外,还由于画家对世俗题材的关注,使其中很对画家的360问答画作里带有了现实主义倾向:扬.凡.爱克的《阿诺芬尼夫妇象》本身就是个还三体愿动地出色的风俗画,其实,现实主风义在其开始的时候,是以风俗画世俗画而展现端倪、来表现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的。继之的是尼德兰风俗画画家昆丁.马苏斯的《兑换银钱的人和他的妻子》,生动的展现了人们日常的生活。接下来尼德兰出现了一位非常重要的现实主义大师——老彼得.勃鲁盖尔。他描绘了许多关于农民生活的画作《农民婚礼》农猎风俗画《二月》也叫《雪中猎人》还有反抗西班牙侵略的《纸斤吸代著解航作却超绞刑架下的舞蹈》这些都是取材于平民生活和社会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到他这个时候,现实主义风格显现出它的重大意义:就是以绘画作为武器,来深刻反映当时的时代,揭露时弊,激岩封做条流饭造周章呼励民众。对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反映社会的黑暗具有尖锐的作用。而此时的欧洲,文艺复兴的传统占据着主流:文艺复兴的内涵是人的觉甚液醒,肯定人的价值,所以文艺电控叫溶利副复兴的艺术肯定会带有肯定现实生活的积极意义,从这个方面来说,促进了世俗文化的发展,并形成了人文主义。但文艺复兴从根本的艺术表现形式上来说,主要仍然是“在古典规范的影响下,艺术和文学的复兴”。所以,虽然在15、16世纪很多重要画家的画作里出现了现实主义的倾向,但这只是他们无意笑识的一种时代反映,而不是积极的现实反映。他剧期别跟组罪表们的重心仍然落在“对古典路加若根宽走送如和谐高贵、人文的拥护上,对宗教的赞美上,对贵族的美化上,对崇高、理想的尊崇上。唯其如此,才更显得勃鲁盖尔的左社叶规接针纸大千够绍可贵。当然,还有一些别的画家,比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委罗内塞以世俗享乐的画面来描绘宗教,但如前所述,这些画家只是顺应了时代,推动了宗教画和神话题材的世俗化进程而已,并未真正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主义风格。

到了十七世纪,卡拉瓦乔终于将现实主义的风格完整的确立并且扩散至欧洲各地。卡拉瓦乔离扬黄区风觉重地是16-17世纪之交意大利现实主义画派的卓越代表。他所生低河块除也济需甲活的年代,正是意大利面临着经济衰退,内乱外患,国势减弱的时代。这位画家的生活历程也充满着苦难和失望。他的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风俗画的传统,不善于美化圣经人物,过分真实地描绘自然。这些都将现实主义风格腿向了一个新台阶。比之以前,卡氏具有鲜明的民主主义思想,他把目光对准下层贫民,专画那些被侮辱、损害的形象,并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抱有怀疑的态度。不仅画现实中的人和事件,更是把宗教画彻底的世俗化了。如《基督下葬》《圣母之死》。这并不是简单的世俗化,不是如同前人仅法稳费那样,把宗教画改育居成欢乐的享乐气氛各便。而是在严肃的宗吸负渐回教题材中,同样严肃的把当时人们生活的困苦、凝殖轴龙半病良黑夫重、困惑给画上去,从这点来说,卡氏的画作就比前人要具有更为深厚的现实意义。

虽然卡氏遭遇到了退件、生活困顿的窘况,但是他的画风还是波及到了国内外。当时就有很多追随者,当然这些追随者只是把卡拉瓦乔主义或者同学院派画风相结合,或者同古典画风相结合,加大了他们画作中的现实成分,但这仍然说明,现实主义有很大的前景和适合它存在的土壤,因为一切艺术来源于民众和生活,现实生活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这就是为何到了十九世纪现实主义风格在法国发扬广大并成为欧洲画坛极其重要的风格流派的原因之一。当然在国外,也有很多著名的画家受到卡拉瓦乔主义的影响,比如此时期尼德兰的鲁本斯,西班牙的委拉斯贵支,荷兰现实主义大师伦勃朗,法国的路易.勒南.拉图尔等此时,才是现实主义走上大发展之路的开始分别主要表现在荷兰和西班牙这是有各自的国别原因的。比如为何在法国现实主义就没得到光辉的发扬,而是迟缓到了十九世纪。这都是有各自国家不同的文化传统和风尚、经济和政治所影响决定的。我并不是文化决定论者,也不是风尚趣味决定论者。艺术是高级的意识形态,静止的来说,它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但是从其动态的艺术发展来看,艺术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这就决定了传统——无论是文化传统还是趣味传统对艺术的发展有质的影响。其实,文化、时尚趣味这些东西都是意识形态的东西,它们和艺术一样被经济基础所决定,它们同艺术的距离很近,有时候是互相缠绕、互为因果的。比如为何中国的山水画中包涵了儒释道的思想形态,一提中国山水就必须要探究儒释道三家的思想内涵和这三家的好恶趣味。离开这些根本无法去论述中国山水。西方艺术同样如此。十七世纪的荷兰是个刚刚诞生的国家,它是荷兰人通过自身的英勇争斗获得独立资格的,所以,荷兰人能够充分的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价值,所以,如何表现人的自信心,如何反映人的现实生活、情感就成为当时画家关注的主题。这是政治原因。而经济原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刚从市民阶层分化而出,平民的趣味和丰厚的资本让他们成为绘画中的重要题材,使绘画反映现实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增大了。并且,顺应这些政治和经济原因,荷兰的前身是尼德兰,具有着丰厚的世俗画的文化传统,而具有世俗趣味的市民阶层和资产阶级又是其主要社会力量,所以,现实主义当然能在荷兰大力发展了。而当时的法国,是路易十四时代,贵族的情调和趣味统治着整个国家,继承了风蛋白路派的柔媚,轻快,此时的法国绘画主流只能是古典风格和罗可可风格。而象勒南和拉图尔,也只是具有现实主义倾向而已,完全不能代表现实主义风格的主要风格,也非其中坚力量。

荷兰的现实主义风格的强大表现在三点

一、 绘画科目增多且完备,风俗画大力发展,肖像画、景物画成为独立的绘画科目。
二、 出现了哈尔斯、伦勃朗这样的现实主义大师。
三、 荷兰小画派的兴盛。

此时,无论是肖像画家还是风景画家还是坚持传统的风俗画家,无一例外的都非常忠实于要表现的对象,并且在画作中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哪怕是最著名的伦勃朗三幅不同时期的自画像中,虽然老年的伦勃朗遭遇了丧妻、事业各方面的不幸,并把这些沧桑经历在自画像中表现出来, 但仍然没因为沧桑而颓废,仍然显露了人物精神面貌的自信和宽容。这是同当时荷兰的时代风尚同步的。这里又提到了时代风尚、趣味。可以这么说,时代的风尚和趣味是其经济基础决定的,而风尚和趣味又作用于艺术的风格转变,这样,艺术史就产生了这样的画面:趣味与时尚相互作用,促成了艺术风格的连续和断裂,构成了趣味变化的历史。这是因为,当某种艺术风格不再适应人们的期望的时候,断裂就会发生。从表现上看,似乎是人的趣味和时尚导致了艺术的变化,容易让人产生时代决定论,而其实质呢,仍然是经济的原因。

同理再分析一下同时代的西班牙艺术,进入十七世纪,和新兴的资产阶级国家荷兰不同,西班牙是从一个强大的一等帝国衰落到了二等国家的。在这样激烈的变动中当然会产生不同以往的文化艺术风格的转变,西班牙骑士文学的出现,意大利现实主义卡氏的影响,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传统都激化了这一艺术风格的形成,因为变动当中的贵族必定要在其经济、政治的变动中重新考虑自身的社会走向。所以西班牙和荷兰又一样形成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经济的发展和同摩尔人的争斗。这几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形成了西班牙自己的现实主义风格。同时,也形成了西班牙艺术史上的“黄金时期”

里韦拉符合一切现实主义大师的特性——把宗教世俗化,创造了一系列的下层人民的肖像画,和具有平民风貌的古代哲贤肖像画——即把社会的真实生活毫不粉饰的呈现给观者。苏巴兰虽然是个寂静的僧侣画家,但其画作无一不显现出世俗化的倾向。有了这些人做理想的榜样,则委拉斯贵支的出现就不是偶然的了。委拉斯贵支是宫廷画家,早年受卡氏的影响,后来题材基本上来自生活。虽然他是宫廷画家,但他从不象华多或者布歇那样,对宫廷生活或者贵族有什么粉饰和美化。他只是忠实的再现和沉稳的抨击。比如《宫女》当中流露的同情思想,比如被教皇称做“过分像”的《教皇英诺十世像》表现了教皇凶狠、虚弱的一面。但他正是凭借了自己真实、亲切、自然流畅的艺术风格赢得了甚至上流社会的或者诚心或者不得不无奈的承认。他的艺术具有民主、民族、和批判的色彩。这就是现实主义风格的特质:既真实的再现生活,又对生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积极的指导意义并非全似荷兰现实主义风格当中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也有尖锐的批判的成分。

历史进程发展到十九世纪。同样是由于经济的原因,荷兰和西班牙相对日益强大的法国和美国,英国,其经济实力明显衰退。地理上的弱小、经济上的保守造成了其艺术上的黄金时期的过去。

但现实主义风格在十七、十八世纪的荷兰和西班牙的进程中,却被拓宽了道路,从而在十九世纪的法国达到了其光辉的顶点。

西方艺术史对于中国人来说,研究它应该是和中国艺术史完全不同的,因为西方这个概念,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而是很多国家在历史进程中交替的占据主位或者同时占据主位,所以我们不可能从某几位画家的品评中串起整个艺术的发展历程。西方的艺术史从他们最早的理论家瓦萨里开始,就侧重于从风格的分析研究整个艺术的发展特性。所以,西方艺术史其实是几个风格的发展史,而这个风格并非是特定在某一国才产生和发展,有时候它是在几个国家的文化萌芽中产生,又在几个国家的努力中发展,某个阶段在这些国家中兴盛,某个阶段又在另外个国家辉煌。其实的因素就是几个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导向。风格和风格之间相互影响,国家和国家之间相互影响,则有了经济、文化传统、趣味传统、时尚的错综复杂的交织影响。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其繁,择其要,来探究某一个风格的发展历程。通过历程来触摸各个国家的艺术历史。

在过去的十七、十八世纪,无论是荷兰的现实主义也好,意大利的卡拉瓦乔主义也好,或者西班牙的现实主义也好。虽然他们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他们都不是欧洲的主流艺术风格。主流的艺术风格仍然是古典主义,学院派。因为这个时代宗教仍然有它存在的坚定思想基础,现实主义的风格仍然是在被动的反映现实中稍稍积极的批判。

18世纪70年代以后,资产阶级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资产阶级不再需要宣扬道德的作品,而需要宣扬英雄主义、宣传公民斗争精神的新艺术,于是古典主义的这种风格就不再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趣味,趣味的转换影响导致了艺术风格的断裂,于是新式的古典主义应运而生。

到了十九世纪,社会由于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产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欧洲、法国、英国等成为***发展最为迅猛的地区,资产阶级不再只是新兴的阶级,而成为了社会真正的统治力量。于是,资产阶级的趣味和贵族的要求交织在一起,而这个时候的艺术家们,站在一个新旧交替的路口,前面是崇高伟大的过往优良传统,后面是深深茫茫不可预知的未来,而现实又预示他们,仅仅是保留传统是不够的。艺术家们于是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这样,十九世纪的西方艺术史就因为了这样自觉的探索伴随着经济上工业时代的到来而真正的进入到了近代艺术彼岸。

法国成为此时的艺术中心是由于欧洲各个国家经济政治传统发展的状况所根本导致的。其中当然也外现有时尚趣味的因素。经历了新古典主义借助复兴古代来促进革命的时期,经历了浪漫主义以激烈的热情发泄对复辟贵族不满和召唤革命的时期。法国进入到了现实主义辉煌顶点的时代。具体时间应该是从1848年到1870年。这个时期,经济的现代化进程显著,宗教已失去了其强大的自然科学地位和社会科学地位。人们对现实既充满了前进的信心又充满了要粉碎,在破坏中重建的怀疑精神。如果说十七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是建立在对广大民众普遍的同情和对现实普遍而又平和的批判上的话,则十九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则是建立在对广大民众深入的个体的怜悯和沉重犀利的批判上的。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现实主义前进的脚步。并且,此时的现实主义风格已经完全摆脱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种种束缚。摆脱并不意味着抹杀,而是不再为之所囿,而是拿来为之所用。诚如米勒的《晚钟》所显示的,它的构图有着古典主义纪念碑式的沉稳肃穆,它的感情有着浪漫主义的热忱磅礴。但正如某些评论家所言,在晚钟的迷茫暮色中,似乎看到了路易十五的断头台。它的艺术魅力正在于此。它以简洁明白的现实主义风格语言,准确的展示了广大民众的精神状态,并旗帜鲜明的表达了这个时代弊端的缘由。也许,它真正的魅力并不在于它反映了什么,揭示了什么,启发了什么。而就在于,当你看到它的时候,会由此触及到关于社会和人生的诸多联想。这就是艺术品更深层次的审美功用了。

现实主义发展至此,我们需要做一个总结了。如前所述,只是现实主义风格在被明确确立前进行的发展探究。而十九世纪的法国,则是旗帜鲜明的提出了“现实主义”这个名词,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艺术风格流派保存下来,且发扬至整个欧洲。

十九世纪法国画家库尔贝等人首先使用“现实主义”(也有译成“写实主义”)这一名词来标明当时的“新型文艺”,之所以给新型文艺加上引号,是从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来看的,任何艺术的形成,发展都有其历史继承性,现实主义风格也不例外,库尔贝不是艺术史家,他也无从上溯到文艺复兴去总结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绘画风格的发展。他只是同大多数艺术家们看到的一样,关注现实,用客观的眼光看待问题的文艺风尚在慢慢流传。而画作在沙龙评选中的落选更激化了他对现实的批判情绪。库尔贝在自己组织的画展上明确宣布“我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如实的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这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一个纲领式宣言。而库尔贝也因此而成为现实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之所以称为运动,而非风格,就是因为现实主义风格早已就有,而批判现实主义只是现实主义风格在十九世纪在法国的一次量变性发展。当然不断的量变会引起分阶段的质变。现实主义正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不断量变,而完成了其萌芽,发展,辉煌的历程。

诚如历代艺术家所探索、总结、实践的结论那样现实主义的特点就是如实的反映现实,深切的揭露现实,尖锐的批判现实,积极的促进现实进步。在技法上现实主义属于再现性艺术风格,西方从古希腊到现代主要有两种风格,那就是古典和模仿写实与表现主义风格。。古希腊、罗马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十九世纪上半夜的欧洲,都属于前者,而原始艺术,中世纪艺术和现代艺术则属于后者。所以,在技法上,现实主义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并没有质的区别,其有区别,也是侧重点的不同,技法的变革是印象派的特性.现实主义风格则重点是题材上的变革。

现实主义经历了风俗画时期——机械写实时期——卡拉瓦乔时期——现实主义时期——批判现实主义时期,终于完成了它在内涵上的完整。从开始到最后,现实主义一直没有偏离其“求真”的特性。也没有偏离其“反映现实”的特性,反映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积极乐观的促进,一个是无情辛辣的批判。所以在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进程中,才会出现众多个性画风各异的艺术家,仅就法国来说,米勒专写农民,杜立埃专模市民。库尔贝关注人民各个角度的生活,《打石工》的悲愤,塞纳河少女的怡然.而巴比松画派则只关心自然界中的各种情态.但他们仍然是属于统一的现实主义风格的艺术家.。

现实主义走到批判现实主义的阶段似乎已经完成了它的理论进程脚步。它的影响更为广大,东方的俄罗斯也深受其影响。列宾是俄国现实主义绘画的主要代表之一,而且我国的近代现代绘画,其主流也是受俄国批判现实主义风格绘画的影响为最多,所以了解现实主义风格的发展流变是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国近现代绘画受苏派现实主义风格的浸淫极重,这种现象是正确还是谬误,已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范围,但这种现象的存在,就表明国人学习现实主义风格理论的重要性。

现实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同它在西方的进程一样,是在古典、浪漫主义之后兴盛的艺术风格流派,在本文中,现实主义在俄国的进程极其流变原因不再细述,重点指出的是,现实主义的风格往往是在经历了古典、浪漫之后被召唤而至的风格,是不是说明,人们在经历了对完美理想的崇尚,对事物激烈感性的发泄后,必须要回归到一种理性的自省状态中,对自身理性的认识,对世界理性的认识,必须要回望生活,从自己所处的现实生活中理性自省,这是否才是人回归自然的必然通道?

2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