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主

瑞典的斯特林堡是表現主義戲劇的先驅,他的《到大馬士革去》等作品奠定了表現主義戲劇的的基本格局,主要特點是内容荒誕離奇,結構混亂,人物類型化,往往用冗長的獨白表現思想感情。表現主漢胡衆保章語料前哥卷義作爲一種運動存在的時間不長,但它的反叛精神對現代文學産生了深遠的送敵識影響。

現代主義文學的表現主義

1、表現主義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20世紀初至30年代流行于歐美文學地一個重要帶蠢的現代主義流派。起源于德國,它首先從繪畫開始,随後波及文學。
2、最早出現于德國評論家瓦爾登在《狂飚》雜志上發表了一篇繪畫評論,強調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象,表現内在世界,用“表現”取代“再現”。
3、表現主義的特征:抽象化;變形;面具的運用;時空的真幻錯雜;注重聲光效果;象征和荒誕的手法。其理論綱領是“藝術是表現不是再現”,主張文學不應再現客觀現實,而應表現人的主觀精神和内在激情,表現透過表象所把握到的事物的本質,對事物外在形态的精确描繪毫無意義。其詩歌情緒熾烈、雄辯,追求力度,抒情方式誇張,常采用濃縮的詩句。戲劇和小說常采用抽象的象征手法表現深刻的哲理和主題。
4、表現主義的先驅是瑞典作家斯特林堡,罩鄭其《鬼魂奏鳴曲》等劇作把鬼魂搬上舞台,讓死屍、幻影、亡魂、活人同時登場。 1、在詩歌上:
奧地利的特拉克爾和韋爾弗(《世界之友》、《彼此》),德國的海姆、貝恩

斯特林堡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嗎

2、在戲劇上:
美國的奧尼爾:《瓊斯皇》(1920)作者将表現主義藝術手法融于自己的創造,形成獨具特色的“奧尼爾派”表現主義劇作的典範作品。《毛猿》(1921),副标題是“古代和現代生活的八場喜劇”。主人公:揚克
瑞典的斯特林堡:《到大馬士革去》、《鬼魂奏鳴曲》
3、在小說蠢悶陪上:
奧地利的卡夫卡:表現主義小說的代表。《城堡》(1915)、《變形記》(1915)

18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