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嘲>赏析
“运交华码念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其中“运交华盖”是说生逢豺狼当道的黑暗社会,交了倒霉的坏运。“欲何求”、“未敢”都带有反语的意味,是极大的愤激之词,反衬出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残暴,形象地描画和揭示了一个禁锢得像密封罐头那样的黑暗社会,概括了作者同当时国民党的尖锐的矛盾冲突。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作者在“破帽"与“闹市”, “漏船”与“中流”这两不相应且对立的事物中,巧妙地运用了一个“过”和一个“泛”,再一次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临危不惧、激流勇进的战斗精神,衬托出革命战士在险恶环境中是何等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是全诗的核心和精髓,集中地体现出作者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这两句诗,表达作者对迟睁困人民的强烈的爱和对敌人的强烈的憎,表现了作者在敌人面前毫不妥协,为人民大众鞠躬尽瘁的崇高品德。这句是全诗主题的集中体现,也是作者感情表达的最高潮。
“躲进个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其中“小搂”是作者居住的地方。“躲进”有暂时隐避下来的意思。 “躲"字,融合着巧与敢的双重意味。前一句十分风趣地道出了作者当时战斗环境的特点和善于斗争的艺术,反映出作者自信、乐观的心境和神情。后一句写无所畏惧、韧战到底的决心。
《自嘲》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32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首联写当时作者所处的险恶处境;颔联写他坚持斗争的行动;颈联写他坚持斗争的内在动力,即强烈的爱和憎;第四联写他战斗到底的决心。
原文如下: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译文如下:
交了不好的运气我又能怎么办呢?想摆脱却被碰得头破血流。
破帽遮脸穿过热闹的集市,像用漏船载酒驶于水中一样危险。
横眉怒对那些丧尽天良、千夫所指的人,俯下身子甘愿为老百姓做孺子牛。
坚守自己的志向和立场永不改变,不管外面的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
扩展资料: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鲁迅在北京时,曾被北洋军阀政府免职通缉,受到一些文人的攻击和陷害。三十年代初期鲁迅在上海,又遭受当时国民党统治者的种种威胁和迫害。当时国民党统治者一面禁止书报,封闭书店,颁布恶出版法,通缉著作家,一面早圆将左翼作家逮捕、拘禁,秘密处以死刑。
作者鲁迅的处境十分险恶。据《鲁迅日记》记载,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二日,郁达夫同王映霞于聚丰园宴请作者鲁迅,鲁迅结合7日前的谈话有感而作,当时同席的还有柳亚子夫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嘲
在文学作品赏析课上,教师指出文学作品是反映时代特征的一面镜子,例如《红楼梦》就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
B解析:
B项,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包括90多部小说,书中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形象,充分地展示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社会生活,研细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杀死一只知更鸟的作品鉴赏
故事中的情节基于叙述者六岁时对家人和邻居生活的观察,主要反映种族的不公正和对无辜者的摧毁。小说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叙述经济大萧条时期,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梅岗镇,斯各特和哥哥杰姆,还有一个名为迪尔的男孩对古怪、足不出户的邻居布・拉德利既着迷又害怕。梅岗镇的大人们也不愿谈论拉德利,多年来,很少见过他。孩子们对所传出的有关他的谣言和他隐居的深层原因充满了猜测与想象。第二部分主要叙述法院指定叙述者的父亲阿提库斯・芬奇为黑人男子汤姆・罗宾逊的辩护律师。汤姆・罗宾逊被指控殴打并强奸年轻白人女子梅亚拉。阿提库斯・芬奇运用自己的职业技能找到了能够证明黑人汤姆无罪的证据,并将事实真相摆在所有陪审员和小镇居民的面前,但陪审团依旧对罗宾逊做出了有罪裁决,被冤枉的罗宾逊在判决当晚试图逃跑而被击毙。
作品以一个六岁的叙事者斯各特的角度来叙述发生在周围的事情,这种方法混合了儿童与成人的观察所隐藏的复杂情况下的简单动机和不容置疑的传统。这本书通过斯各特的精神成长历程抨击了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深刻揭露美国社会存在的严重的种族迫害和种族歧视,反映美国黑人的艰难辛酸生活,探索作为一个“人”的黑人的生存意义,努力呼唤黑人民族文化意识包括女性意识的觉醒。 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已经从多个艺术手法解读了这部小说,如独特的叙事角度,隐喻以及讽刺等。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它用自然中的具体事物或形象,来传达作家所要表现的思想内容。“在文学领域中,象征主义则强调用象征的方法暗示作品的思想,事物的发展和抽象的哲理,尤其是作者内心深处隐蔽的思绪。象征是以特定的具体形象表现或暗示某种观念、哲理或情感,即言在此而其意又不限于此,一个具体意象包孕着远远超过其自身的意义。运用到创作上就是一种托物取喻以言志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品的题目《杀死一只知更鸟》,单单从题目,大部分读者会猜测内容是有关怎样杀死一只知更鸟的故事。读完小说我们才知道,对杀死知更鸟的故事作者只用了一点笔墨,就是主人公阿蒂克斯给孩子讲述了自己因童年射杀了一只知更鸟,从而使他总有一种负罪感的故事。从作品的内容上看,知更鸟似乎与所反映的主题没有直接关系,但就其象征意义来说,知更鸟便贯穿了整部作品,细读作品,我们不难感受到知更鸟象征着天真无辜和善良的人,当你杀死知更鸟的时候,就好像在杀死善良无辜的人。知更鸟什么都没做,只不过是一种最早报晓的鸟儿,又是最后唱小夜曲的鸟儿。它鸣声婉转,曲调多变,它既不毁坏别人的花园,也不在玉米地里做窝,除了专心歌唱,什么都不做。而人们却对其无端的残害。小说中的许多人物都和知更鸟的命运一样,并没有做过任何坏事却被人伤害。不难理解作者在告诉我们发生在美国南方梅冈镇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罪恶地毁灭像知更鸟一样的天真善良的无辜者的故事。
哈珀·李以一种全新的儿童视角,真实地展现了南方社会的生活现状,表达了她对社会和人生的道德关怀与人性关怀。李运用儿童视角这一独特的叙事策略,构建出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两个并置的空间,不管是纯粹地只是把儿童视角作为一种叙事策略,通过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成人世界的生存境遇,还是从“儿童本位”观出发,将儿童世界置于比成人世界更高的位置,展现儿童的童年经历、生存故乡和成长烦恼,进而观照成人世界的世俗与丑恶,儿童视角都使她的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1333361303133的意义和格调。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儿童叙述者主要就是斯库特和杰姆。第一人称叙述者是小女孩斯库特,第三人称叙述者是她的哥哥杰姆。他们有共性也有差异。他们的爸爸是同一个人,都是律师,生长环境是相似的。但是他们的性别不同,年龄也有差异。作家本身虽为女性,但是她的成长环境使她更趋向于一个男孩。所以当斯库特的哥哥说“你一天比一天像个丫头了!”的时候,她感到无可奈何。孩子们在演话剧,在去拉德利家探秘和发现树洞的过程中,都体现出了对周围生活的满足,叙述的语言诙谐幽默,符合一个小男孩纯真顽皮的特性。但在小说的后半部分,由于那一场冤案的介入,儿童的世界变得不再平静如水,语言里也会带有感伤的成分,体现出女孩多愁善感的特征。
小说中的成人叙述者有很多,但中心人物还是正义的律师阿蒂克斯。“他不做我们同学的父亲做的那些事:他从不打猎,不玩扑克,不钓鱼,不抽烟,不喝酒。他只坐在客厅里读书看报。”这样的父亲更像是个母亲,他慈爱、温柔,从不大声地斥责孩子。这样的父亲也是一位言传身教的好家长,他一直在教育孩子们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不应该被表面所蒙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无论是小男孩的顽皮还是小女孩的可爱,作者笔下的儿童叙述者都很好地完成了他们的使命:帮助成年人回到纯真的年代,去重新体验世界的真与假、善与恶。而成人叙述者也在这样的追忆童年的过程中,抓准合适的时机向成人读者表达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评论,并积极地教育下一代。
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成人叙述者对儿童叙述者的干预在一方面为故事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另一方面也透过成人的话语和评论达到教育儿童的目的。成人叙述者对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干预还可以表现在公开的评论上。“公开的评论指叙述者直接出面,用自己的声音述说对故事的理解和对人生的看法,告诉读者如何看待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如何领悟作品的意义,主要包括解释和议论。
无论是儿童叙述者还是成人叙述者对小说叙事的干预,他们所作出的解释、判断和评价为读者的理解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这种互相干预,加强了叙事中叙述者的交流,对于较好地阐述作品的意义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