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对浪漫主义的影响

国学者欧文·白壁德虽然对卢梭浪漫主义持批判态度,但
他却深刻地指出:“一般来说,针对笛卡儿将思想和存在等同起
来的做法,卢梭主义者的反应是:将存在与感情等同起来。”①
所谓存在意识是指那些最原始的、最本原的、不证自明的哲学概
念,但凡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存在意识。笛卡儿在他的名言

浪漫主义时期的生存论

“我思故我在”中断定,人的存在,只因为他有思维力。笛卡儿
的唯理论哲学从“清晰明白的概念”入手,依从“天赋观念”,
建构起庞大的形而上学体系。18世纪法国启蒙哲学不再采用由
一般的不变原理以及由哲学原理演绎出来的概念,而是主张用自
己的理性来判断一切。启蒙哲学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模式树立了
自己的理想。但卢梭不相信能将人的一切都托付给(科学)理
性,反而是专注于人的感觉和情感。情感成了卢梭哲学的最终根
据,它体现为浪漫主义的存在意识。所谓浪漫主义的存在意识就
是指特别基于情感之上的那些最本原的哲学概念。比如,政治学
说中的基于感性的自然权利、法律中的社会契约、伦理中的善良
情感、宗教中的内心呼唤、美学的德性、历史中的自然道德秩
序……它构成了卢梭各个思想领域的基础,由此予以逻辑的展
开,便形成卢梭浪漫主义整个的思想脉系。
1.政治哲学——人性本善。善本自由
卢梭的政治哲学试图对现代政治生活中的二律背反,即人与
公民之间的对立、欲望与理性之间的对立、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对
立、个体与共同体之间的对立,等等,提出新的思考及解决方则森
法。卢梭提出社会契约的目的就在于,“努力把权利所许可的和
利益所要求的结合在一起,以便使正义与功利二者不致有所分
歧”。①并试图通过社会契约,把人自己提升为道德人,从而实
现二者的统一。
卢梭需要社会契约的概念首先是为了“公意”的形成。“公
意”是法律与主权的来源。卢梭赋予由社会联合而建立的“道
德联合体”以主权地位,他用“公意”这个术语来描述这种主
权形式,在这种主权形式中,存在着个人与道德共同体之间的完
全J司一。“卢梭政治思想企图使已经从传统社会等级制秩序的限
制之下解放出来的现代个体明白,真正的自由只有作为一个社会
共同体的成员才能获得,在这个共同体中,人成为独一无二的道
德人格,能够行使自由意志,能够许诺和做出政治判断。卢梭企
图克服个体和社会的对立,清拍其结果就引出‘公意’ (一般意志、
普遍意志)(general will)的概念。在公意概念中,个体自由所
设置的、对自己的法律,既是个人的又是社会的。既是‘我’
又是‘我们’,因为在这些词汇之间不再存在什么对立。,,②卢梭
政治思想的开创性在于,他企图用一种完全是现代的方式,以自
主性个体的意志之首要性为基础,建立社会秩序。“尽管卢梭与
现代政治思想的自由主义传统(即霍布斯、洛克)一样,都是
从个体性的前提出孙正亩发,但他是在道德意义上而非仅仅在明智意义
上来理解共和国的目标。”③这正是卢梭政治浪漫主义的存在意
识,它通过对文明的批判而彰显出来。
这里,并不想用医生问诊开处方的操作方式来比拟卢梭政治
理论的功用,但卢梭的确认为文明社会的发展史便是人类的疾病
史,而且断定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人类疾病和不幸虽有种种表
现,但归根结底在于不健康的生存方式,即“生活方式上的极
度不平等”。一些人的过度闲逸,另一些人的过度劳累;富人们
过于考究的食品,穷人的匮乏;各种情欲放纵带来的体力的疲劳
和精神的枯竭;无数的烦恼和痛苦,心灵的不得安宁。卢梭说:
“人类的不幸大部分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始终保
持自然给我们安排的简朴、单纯、孤独的生活方式,我们几乎能
够完全免去这些不幸。”①
卢梭因此推崇“自然”、“自然状态”、“自然法”、“自然
人”,并热切倡导回归自然。自然是什么?怎样才是自然的社
会?什么是人的自然权利?什么是人的政治权利?一种什么样的
社会联结才能被人们的心灵认为是正当的?自然权利向政治权利
的转换如何?在卢梭那里“自然的”一切都是与“人为的”相
对立的。卢梭由“人生来是善的”、“人生来是自由的,但却无
处不在枷锁之中”这一人性论基点,表明了他对自然权利原则
的溯源,阐述了他的政治权利原理,探索了对自然状态中的本能
主宰向政治社会的道德自由主宰的转变,从而构建出一个新型的
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因此,相信人的本性之善是卢梭政治权利
原则追问的存在意识,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这种追问就既不可
能,也没有价值。

欧洲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发展过程是。。

浪漫派,也就是浪漫来自主义。欧洲浪漫主义思潮出现在十八世纪下半叶,首先反映在文学中,后来扩及到包括音乐在内的整个艺术领域。浪漫主360问答义是对传统、古典模式和束缚个性的种种权威的反叛,重视个性、主观、情感的自由缺别误表现和抒发。

音乐的浪漫主义大约自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直到十九世纪末,是浪漫主义迅猛发展,席卷整个欧洲的时代,二十世纪初,浪漫主义开始衰落,但仍然纸材施含有少数音乐家坚持浪漫主义风格。

贝多芬是欧洲音乐从古典向浪漫时期力植高转变中承上启下的作曲家。整体财和输上他遵循古典形式,但已经在突破。更重要的是他已经着力于在音乐中表现他的个性,努力在人格、精神上争得独立和自由。

直到贝多芬为止,音乐家们都是在贵族的“保护”下生存的,这使他们处于依附他人的社会地位。莫扎特、贝多芬都为争取独立的社会地位付出了巨大痛苦的代价,直到浪漫主义时代,音乐家才成为自由、独立的艺术家。但精神上的自由却不等于物质上的幸福,这使他们常常处于“痛苦的自由”的矛盾之中。

浪漫主义音乐最显著的特征,是重视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来自他们的情感世界,来自对大自然的微妙观感、触情生情,来自诗歌、戏剧、绘画等姊妹艺术的启迪,来自神话扬协湖劳、传说和民间文学引发的幻想、想象。于是,标题音乐盛行起来。他们也应用古典传统的形式或曲体名称,但往往以全新的、自由的方式处有短顺配围念圆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形式。例如“性格小品”就很有代表性,这是一种随兴之所至,表现某种情趣、心境、策底似感触的小曲。

当然,他们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不等于完全不注意形式。他们抒发作策已语万确市除演怕航的情感也不都局限于个人生活的狭小天地。优秀的浪漫主义音乐,都有与他们的音乐内容相适应的完美的形式。而他们的音乐内容,也清系细客陈搞渐县远远超出了个人的范围,具有广泛社会性、普遍性的道德伦理的意义。

在浪漫主义时期,出现了专门以演奏为职业的钢琴家。在这以前,作曲家与演奏家是合而为一的。就是说,钢琴曲大都是由写作乐曲的作曲家自己演奏。职业钢琴家的出现,意味着作曲与演奏的分工。分工的结果,是演奏技巧的空前提高。那种令人耳晕目眩的超级技巧,是音乐会获得成功握让效京笔案修长孙握随的因素之一。适应这种需要,这时期出现许多含有高超演奏技巧的钢琴曲,与此同时,大量目的只是为练习技术的钢琴练习曲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那位“折磨”了几代钢琴家的贝多芬的学生、李斯特的老师,车尔尼(1791—1858)的没完没了的练习曲,就写于这时期。除他外,克列门蒂(1752—18副族关侵前凯磁飞你57、克拉玛(1771—1棉引袁露858)、莫什科夫斯基(1854—1925)等人,也都写下了有价值的技术练习曲。

总之,浪漫派时期,钢琴艺术得到全面、高度的发展。假如我们乐于平合初每制增均起来计算一下,在今天我山斗成卷吸亮银态晚的音乐厅里听到的钢琴曲目中,浪漫派钢琴曲仍然占有最大的比例。我们的漫游,也将尽可能多停留一些地方。

欧洲音乐进入浪漫主义时代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是威伯(1786—1826)。他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先驱人物。他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创作了四首钢琴奏鸣曲,许多舞曲。他的广为人知的钢琴曲是《华丽回旋曲》和《邀舞迫修吧顺克临》,都写于1819年。两班菜孙指首作品的性质也相近,都华丽、明快,在优美、轻松之中透露出浪漫主义的气息。《华丽回旋曲》点任设建江负记亚切的主题是:

与这首作品相比,他的《邀舞》流传的要更广些。邀,就是邀请,乐曲描写的是邀请跳舞的情景。威伯本人对乐曲给予了生动的解释,大意是:开始是一个男的很有礼貌的邀请一个女的跳舞:

这条低音区的上行旋律表达着这个男人诚恳的态度。但女的有点不好意思,也很有礼貌,不过谢绝了:

但男的又一次邀请,低音旋律又重复一次。这次,引出了两人的交谈,很自然的共进舞池。后来就是华美的多段圆舞曲了,是一听就清楚的优雅的舞蹈场面。当舞蹈音乐停止后,类似开头的音乐再次出现,这回是男的向女的表达谢意,两人友好地互相告别。这是典型的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标题带有情节性音乐也沿着情节的线索发展。

舒伯特(1797—1828)是早期浪漫派又一位代表人物。他有着与莫扎特相似的天才,却经受了比莫扎特更多的困苦。他31岁早逝,仅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是艺术歌曲的伟大作曲家,也创作了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他在钢琴音乐上也有建树。他一生写了十六首钢琴奏鸣曲,还有许许多多“即兴曲”、“音乐的瞬间”(这是舒伯特首创的名称)、“进行曲”等等小品。这些作品被称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现一种特定的、语言无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绪和感受,展示出一个奇妙的音乐世界。他的一些小品我们都早已耳熟了,比如第二首《音乐的瞬间》,在许多场合都会听到:

这就是舒伯特在瞬息间产生的音乐灵感谱成的美丽可爱的小曲。对于这类小曲,不必费心去想“表现的是什么”,它表现的就是你听到和感到的。他的《即兴曲》也是这样。比如《E大调即兴曲》,让你的情绪、你的想象跟随着那串蜿蜒起伏迅速流动的音流飞翔就是了,肯定把你带到美妙迷人的地方

4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