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理论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宏观经济理论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宏观经济只是为了了解下国际经济而已,要说对生活有什么影响的话,几乎没有,影响的只是国际的经济,个人的只是为了了解或者找投资机会而去研究的,一项工作而已。
你学过哪些宏观经济理论,阐述对生活的影响
菲利普斯的结论认为,失业率与工资增长率.或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这一结论为西方国家ZF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提供了方便的做法:不要使失业率或通货膨胀率达到过分严重的程度,不要求同时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只需要把二者都保持在社会可以接受的界限之内。中国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认为应该具体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关系,过高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是有害的。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以下观点。
1.通货膨胀不是解决失业问题的灵丹妙药
通货膨胀也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物价总水平上涨对不同的人造成的损害是不同的,受打击最大的是工薪阶层。国有企业处境困难主要是体制原因,用货币扩张政策缓解国有企业困难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认为低失业率的维护只能以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是对菲利普斯曲线的误用。一个社会失业率的大小。不仅依存于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更依存于菲利曲线的位置:在有的经济中为维持零通货膨胀率,需要付出极高失业率的代价;而在另一些经济中,在零通货膨胀率的场合,失业率也不太高。西方经济学也不再用通货膨胀政策来医治衰退和失业,解决渗孙中国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2.提出就业优先兼顾物价基本稳定的宏观政策目标
认为理论上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交替关系并没有科学依据;实践上依靠这一理论来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而从较长时期来看,以增加失业率来抑制通货膨胀或以提高通货膨胀率来降低失业率都会使问题更加复杂。作为宏观政策目标,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同等重要,但同时ZF还可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形势来排列解决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先后顺序。在一般情况下,应当就业优先兼顾物价基本稳定。其理由:失业更容易引发社会动荡;ZF对付通货膨胀有许多有效的“挽救性措施”,而对付失业引起的社会动荡却没有;失业率的上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干扰大于通货膨胀率增大的干扰;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全局性问题,“两害相衡取其轻”;就业优先就是发展优先。
动态宏观经济理论
去看 托马斯.萨金特的《递归宏观经济理论》 或者 罗伯特.卢卡斯的《经济动态的递归方法》
大型商场宏观经济理论
宏观经济指隐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宏观经济学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来快速发展起来的一个经济学分支。
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丛逗链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计量模型。[1]
1)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消费函数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开放经济理论。
2)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目标、经济政策工具、经济政策机制(即经济政策工具如何达到既定的目标)、经济政策效应与运用。
3)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包括根据各派理论所建立的不同模型。这些模型可用于理论验证、经济预测、政策制定,以及政策效应检验。
以上三个部分共同构成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服务的。战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在西方各国得到广泛的运用,相当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引起了各种问题。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
宏观经济理论最早是由谁提出的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创立了宏观经济学
出的那本书叫做<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
虽然凯恩斯被公认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但他之前的经济学家也都在他们的著作中讨论了整体经济的问题,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之上的.凯恩斯的贡献就在于将宏观经济方法引入对整体经济运行的研究之中.
学宏观经济理论的,毕业后做什么工作?
很令人恼火的专业
在中国,学经济专业的大多到国家企事业单位工作.可以考公务员,若是本科,难度大一些,建议考研究生.
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或是政治经济在私企找工作是比较难的.最好是当老师了
当然也可以自主创业
学习萨金特递归宏观经济理论需要什么基础
自19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中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他还和华勒斯共同研究,发展出了理性预期均衡的马鞍路径稳定性特征化及政策无效性命题。至今已完成《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理性预期与通货膨胀》、《动态宏观经济理论》等著作。诺奖委员会的评价,“托马斯对于解释宏观经济学当中的数据有着非常重大的贡献,人们可以从他的研究中发现、学习到国家政策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其他因素像突然的价格变化以及产品供给突然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他带来的计量工具,在国家政策下,对于全世界的经济学研究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西姆斯西姆斯(Sims)是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应用宏观经济学领域里著名的知识领袖,在他获得的众多荣誉中,有一点是他曾经担任计量经济学会会长,也是国家科学院院士。他为时间序列统计理论和经验宏观经济学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姆斯的工作是由宏观经济理论中的重大问题推动的,故非常有影响。西姆斯不仅研究抽象环境中统计近似值的问题,而且还展示如何利用所的工具来处理应用研究人员碰到的各种具体问题,其应用包括:经济时间序列季节性、时序加总和形成具有特殊经济含义统计模型的逼近。此外,西姆斯在时间序列因果关系上和矢量自回归方法的发展上所作的贡献导致大量重要经验研究。西姆斯是被广泛使用的矢量自回归统计方法的有力的倡导和评论者。受他自己以及相关的经验研究的推动,西姆斯反思如何制定货币政策模型,并重性考虑货币政策影响经济诸多总量的渠道,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之一。采访西姆斯提供了一个机会来更进一步地探索他所作的许多贡献的背景,西姆斯对许多经济问题有独特的见解,这清楚地表现在他对不同问题的回答之中。克里斯托弗·西姆斯的重要著作:《理解计量单位本质:概览》、《科学标准和计量经济模式》、《模型的不确定性》
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什么?
A。你的钱多了才能多存。
C和D都只能使得钱贬值,当然不利存钱。
试采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结合2014年宏观经济情况(比较具体和细化) 适应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和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我国不再追求高经济增长,更加重视结构调整和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活力. 从我国2014年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科学确定经济运行合理区间,保证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只要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就要尽量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在2014年我国经济增速下滑,保增长压力加大时,主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扩大营改增试点行业.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改善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大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消和下放了2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同时,扩大了“营改增”试点范围,积极推动利率市场化、铁路等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领域改革.着力调整优化结构,积极培育信息消费,增加节能环保、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中西部铁路等方面的投资,促进养老、健康、文化、教育等服务业发展.这些稳中有为的配套政策措施,稳定了市场预期,增强了市场信心,保证了经济平稳运行.
宏观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这道题怎么写啊?
medium of munication in modern society.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must be aurate and fluent. Auracy in the translation of advertisement lies in its pragmatic meaning.
It is a new developing interpreter field that the advertisement translat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global economy, enterprises have participated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etition extensively, deeply day by day in products, service and brand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The tactics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including foreign advertising is being paid attention to. However, we must know the fact that our country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petition has inadequate experience.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re scarce, especially in advertisement of the foreign language
求教
瑞典皇家科学院2011年10月10日宣布,将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萨金特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萨金特和西姆斯以实际经验为依据,对影响宏观经济的因素和宏观经济政策效果展开研究。
评选委员会认为,两名获哪室湖当这奖者的研究成果解答了许多有关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问题,例如提高利率或减税将对国内生产总值和通货膨胀产生何种影响,中央银行调整通货膨胀目标将产生何种后果等。
诺贝尔来自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萨金特研究出如何利用“结构性宏观经济计量学”( s t r uc t ur a lm acroeconom etrics)分析经济政策的持久影响,这示植低阿意北和零望衣种方法可应用于政府或企业随经济走势变化调整自身预期和政策。
西姆斯则以“向量自回归”360问答(vectorautoregression)模型为依据,研究出分析经济状况如何受短期经济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的方法。例如,西姆斯等研究者运用这种方法检验中央银行加息所产生影响。他们发现,加息后,通胀率通常需1年至2年才下降,但经济增长率会在较短时间内降低,并需大约2年才能恢复到等先前增长水平。
评选委员会声明说,尽管萨金特和西姆斯各自展开研究,但其成果形成互补。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他们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效原刻对球参粒压玉如今已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必要工具。这种基础分析工具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可以被广泛应用,将对解决眼下欧准查情粉用药委或特乐洲债务危机等问题发挥重要作量建干底件远革按至殖用。
诺贝尔奖获得者简介
托马斯·萨金特于1943年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到清集完永亮永唱杆沿萨迪纳。现为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萨金特于1964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文学学古学位。1968年获互取取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执教于明尼苏达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然量牛青固外或目前任教于纽约大学。 自70年代初以来,萨金特一直是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为号干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对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次除孔问曲赶缩养义夫信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方面作班使安帮司刻战刻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萨金特对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大部分领域都有深入了解.其学术专长是动态宏观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萨金特在宏观经济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与卢卡斯、巴罗和华莱士(Neil Wal倒建lace)一起开创理性预期学派,研究利率的期限结构、古典失业、经济大萧条等重大问题。代表作品为使脱:《理性预期与经济计量实践》(1979)、《理性预期与通货膨胀》(1985年)、《动态宏观经济理论出席宗青》(1989年)等。
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绿模第标响绍育应军宏观经济学的重峦复嶂便出现了,怀此其中以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和货币主义最为强劲。他们三个合起来被称之为新血单曾区混改海父古典主义的复兴,学术对手是以政府干预为政策核心的凯恩斯主义。新古典主义复兴的共同点就是反对或者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倡导经济的自我运行。这样,能不能分析出经济是如何运行的,或者说经济的内部传导和影响机制是如何,自我调节或者自我影响有多强、多长、多深远,就成为经济能否自我调节的关键所在,因而也就成为三十年来宏观经济学各个流派争夺的阵地。从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情况看,经济自由的思想仍然非常强大,并凸显了瑞典皇家科学院为代表的学术力量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一种解读——自然放任、政府廋身、经济自我调节是摆脱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力量或者决定力量。这是一种决心,也是一个迷信。
用动态数理结构预期宏观政策变异——201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学术思想述评(史晨星)
在宏观经济领域,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是公认的学术大师,引领着前行方向。他与罗伯特·卢卡斯是长期合作者,并为理性预期学派领袖,但未能与后者分享1995年的诺贝尔奖,为学术界的一大憾事。而今实至名归,不管是金融危机使然,还是全球经济滞胀重现,他让我们重新听到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回声。而克里斯托弗·西姆斯(Christopher A. Sims) 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奠定了新颖实用的计量基础,并指引我们从海量宏观数据提取有效信息,这也是诺贝尔奖偏爱计量经济学家的原因。
从整体着眼,从个体着手
个体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是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方法论原则。无论是古典经济学,还是新古典经济学,均通过一系列的假定,把个人从社会中抽象出来,得到一个“理想类型”(ideal type)的“经济人”。这个不与外界发生关系、严格遵循各种戒律、会计算并能获取最大利益的“理性傻瓜”,经过不断完善和丰富,在传统经济学中一直扮演着基石的角色,支撑着整个分析大厦。马歇尔的厂商理论、瓦尔拉斯—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理论,都从此出发。
20世纪30年代后,随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凯恩斯为代表的整体主义方法论逐渐受到重视。其采用总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总供给、总需求、总就业等一系列总量,从数量上说明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打破了过去那种以个量分析为基础的线性方程的局限。不过,“凯恩斯革命”不彻底,随着后凯恩斯时代的来临,其总量分析方法也逐渐遭到了冷落。
1960年代后,两种方法论逐渐利弊互现,“综合”在所难免形成趋势,主要表现为1970年代由卢卡斯、萨金特和华莱士等人掀起的“理性预期革命”,他们试图把凯恩斯的总量分析同马歇尔的个量分析综合起来,即用公众的理性的心理预期方法,来考虑产量、就业量与价格总水平的决定及变动。
理性预期革命的突破点在于深度挖掘了理性预期概念。作为货币主义的延续与发展,该学派采用并发展了西方学者穆思于1961年提出的理性预期的观点。卢卡斯、萨金特等人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理性预期假说作了进一步阐发,同时把理性预期引入宏观经济模型,并且用于理性预期整个理论体系的分析,理性预期学派最终形成。
理性预期是相对“适应性预期”而言的,所谓适应性预期就是运用某经济变量的过去记录去预测未来,反复检验和修订,采取错了再试的方式,使预期逐渐符合客观的过程。而理性预期与这种适应性预期根本不同,它是指人们预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预期。
这种预期之所以称为“理性的”,因为它是人们参照过去历史提供的所有知识,对这种知识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经过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一种预期。正因为如此,这种预期能与有关的经济理论的预期相一致。
理性预期学派兴起之后,预期因素在通货膨胀理论中的地位得以确立并日渐提高,并成为区分传统与当代通货膨胀理论的重要标志。理性预期理论对通货膨胀理论以及就业理论的革命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菲利普斯曲线修正方面。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描述的是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一种替代关系,即若要获得较低的失业率就必须承受较高的通胀压力,而若降低通胀率则要以牺牲就业为代价,这一理论导致政府决策往往处于两难境地。
200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货币主义者费尔普斯经过深入研究,将适应性预期引入菲利普斯曲线,提出了著名的“预期修正菲利普斯曲线”理论。他强调,通胀率与失业率在短期内有交替关系。长期内则不存在这种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自然失业率上的直线。因为政策制定者通过制定意料之外的通胀率来实现对失业率等实际经济指标的调控,而长期内政策制定者不可能长期“愚弄”人们。
与货币主义不同的是,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人们是理性的,因此,短期内通胀率和失业率也不存在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也是一条垂直线。
萨金特(1975)进一步引申,如果中央银行宣布增加货币供给,具有理性预期的人们会预见到价格水平将会上升,价格的增加等于货币的扩大。货币政策不仅是长期中性的,也是短期中性的,除非它没有被公众预期到。特别是扩张性货币政策,最终经济政策将不会影响产量、就业等实际经济变量,而只能对价格等名义变量起作用,这一结论被称为政策无效性命题。
因此,萨金特认为,政府应该放弃相机抉择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并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经济治理的头等目标,利用人们的理性预期,公开宣布并长期坚持制止通货膨胀的政策,让人们在经济运行之中信赖这项政策,在经济运行之中相应地做出物价的调整,达到稳定物价、维持就业水平的目的。一般认为理性预期学派是比货币学派更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理性预期革命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重点转向经济周期或经济波动研究,提出了均衡的或货币的经济周期模型。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预期错误。预期错误可能是因外部的、不能合理预见的随机冲击(如货币供给变化、战争、粮食歉收)而产生。理性预期理论承认外部冲击可以引起产出额和就业数量的波动,但更重要的是货币供给变化的作用。由于货币当局随机的、不可预见的行动,导致单个经济主体对相对价格的变化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引起实际产出额和就业量的波动。
由于理性预期学派的一系列说法大体与凯恩斯出现之前的传统经济学相一致,从而将西方经济学恢复到传统的被认为是“古典学派”的状态,被认为是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第二代,即,以动态分析及理性预期假说为主要特征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这一称法由萨金特率先提出。
与卢卡斯相比,萨金特技术性更强,他为理性预期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作出了更大贡献。此次另一位诺奖得主西姆斯的折冠之作——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最早的理念由萨金特于1978年提出。
对于中国的经济学人,萨金特更大的影响是他用动态的宏观经济理论来分析经验研究的几本教科书,比如《宏观经济理论》和《动态宏观经济理论》,都早已成为国内知名大学经济学院的经典教科书。
从动态突破,以结构衡量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政策的变化会改变经济关系中的某些结构参数,用经济学模型去评价可选择的政策就毫无价值,这使得传统经济计量建模法受到质疑。凯恩斯主义的经济计量模型之所以大多失败,是因为这些模型的参数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数据得出来的,没有考虑到经济当事人会根据政策环境的变化调整他们的预期以及相应的行为。
上述被称为“卢卡斯批判”的理论虽然给它的提出者带来了声望,却极大挫伤了模型构造者的锐气。正如西姆斯指出的,那些在实时的政策建议中引入数量模型的经济学家因此声名狼藉,这使得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完全停止。
在对传统经济计量建模法进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几种新的建模学派,其中西姆斯的向量自回归建模法,因其新颖巧妙的数理模型为经济思想的阐述和表达重新提供了舞台。
传统的经济计量方法是以经济理论为基础描述变量之间关系,但内生变量既可以出现在方程左边,也可以出现在方程右边,而且这种解释关系是同期的,而不是动态的。实际中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不可能如此简单,会存在动态滞后效应,并且一个变量对于另一个变量的影响是逐渐变化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从而避免了主观判断设定模型的缺点,成为处理多个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与预测的最容易操作的模型之一。
VAR模型从本质上讲,只刻画了数据的动态表现,而没有涉及任何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和最优化行为等经济结构方面的信息,单纯由数字驱动的参数估计难以得到经济理论的合意解释。为弥补VAR模型缺乏经济理论基础而不能进行结构分析的缺陷,西姆斯(1980、1986)进一步提出了结构向量自回归(Structure VAR)模型,SVAR及其扩展模型赢得了宏观结构计量经济学的美誉。
西姆斯既是VAR的理论设计师,更是工具的积极运用者。最早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经典经验研究是弗里德曼和施瓦茨极具影响力的《美国货币史》。他们以美国近百年的数据为基础,得出了在货币快速增长之后产出一般会增加并超过趋势水平,而在货币增长放慢以后产出一般会下降的结论。由此他们推断,货币增长率的波动导致了实际经济活动的波动。
在一篇重要的文献里,西姆斯使用了美国名义GNP和货币(M1和货币基础)水平数值的对数,得出了货币变动是GNP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即货币的以往变动有助于预测未来的GNP。但西姆斯发现,如果用工业生产指数衡量实际产出并在方程中加入名义利率,那么产出波动中可以由货币解释的部分大为减少了。西姆斯接着总结了法、德、日、英、美等国货币和产出的VAR证据,他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指标,实际产出对利率扰动的反应很相似,货币冲击引起的产出反应全部遵循一种驼峰形态,即紧缩性冲击对产出的负面影响在几个月之后达到顶点,然后逐渐消退。
对于通胀的研究,西姆斯(1994)等在货币主义基础上发展成为较成熟的价格决定财政理论。他们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政府的财政政策在决定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财政论强调财政波动对价格水平的影响,认为价格由政府债券的数量决定,是财政冲击而不是货币冲击引起价格水平的波动。
经济学界公认的最牛投稿论文标准就是让编辑满世界都找不到一个能看懂这篇论文的匿名审稿人,最后只能发表,根本不需要修改的。西姆斯1971年发表在《数理统计年鉴》上的论文《无穷维参数空间中的分布滞后估计》提供了一个经典范例。西姆斯写完这篇论文后没投经济学杂志,因为他显然知道没人看得懂,于是投给了数理统计杂志,结果编辑死活找不到审稿人,最后好不容易凑合拉来一个,审稿报告是这么写的,“我真的不明白这篇论文在说什么,但是我检验了其中的几个定理,好像是对的。所以我猜应该能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