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画知味——莫兰迪的意义

大概总是把生命想象得太过悠长,经常会忘记山水更迭,四季无情。其实也知道人生所求,不过平安喜乐四字。待未来不知何时,念及今日, 是否会悄然感叹“匆匆那年”!

本周我们一起,探寻人生的意义,藉由乔治·莫兰迪的作品。

乔治·莫兰迪(1890-1964,Giorgio Morandi ),意大利著名的版画家、油画家。

初看他的作品,捕捉不到一点激越和热情的色彩,都是静物和瓶瓶罐罐,沉默如谜。他花了一辈子的时间研究这些瓶子和周围生活的景色,单就创作的油画就有1264张,而这还不包括素描、水彩和版画等其他形式。再看他的自画像,更是宛如画僧一枚,画如其人,艺理相谐,是一点都不错的。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自己人生最好的注解,莫兰迪一生孤寂、平凡,并未走入喧闹的人群,更未跻身博人眼球的艺术秀场,他只是厮守着生活中的寻常物件,平淡无奇地活过了一生。诚如他自己所言:“我本质上只是那种画静物的画家,只不过传出一点宁静和隐秘的气息而已。”世界很复杂,但是艺术家所做的未必是要还原客观世界,而是通过艺术创作,来呈现自己的心灵花园,就是这样的甘于寂寞,心无旁骛,让人们看到另一番美的可能。

看莫兰迪的画面,那些瓶瓶罐罐仿佛都没有锐利的棱角,也没有太多光影、角度和透视的精准,更多的是一种物件之间相互制约、相互抵消所达到视觉的完美平衡,莫兰迪的绘画几乎从来不用鲜亮的颜色,只是用些看似灰暗的中间色调来表现物象,一切不张不扬,静静地释放着最朴实的震撼力和直达内心的优雅。所以莫兰迪的画风与用色,成为现代家居设计的经典用色,仔细去看,才会真正体会到这种柔和里的高贵,低调中的奢华品质。正如一个女子,耐看,其实是最不容易的吧。

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的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中猜睁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这些瓶瓶罐罐,和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异曲同工。”可见,艺术的领域,有太多沧海遗珠的发现、殊途同归的共鸣,和妙手偶得的惊喜!

绘画艺术之所以恒久,并不在于那些艺术作品多么接近现实生活。自从摄影技术的发展,人们早就不会将艺术的审美停留在具象的复制和表达,正如文字中的神来之笔,往往来自弦外之音,一张画,能承载照相机、摄像机、甚至文字笔墨所不可能呈现的部分,这才是价值所在。而那些艺术家性情风格上的千差万别,更是时空画卷中的芸芸众生,仿佛夜空里的点点繁星,所呈现出的各具特色的万种风情,也是他们留给世界最可贵的馈赠。

看莫兰迪的画,或许不会激情洋溢,不会跌宕起伏,而是一清如水的宁和,最多是那一圈圈的动人涟漪,在心底荡漾开来。

在繁杂的生活一地鸡毛里,我们常常来不及喟叹时光匆匆,更来不及探究生命的意义。而莫兰迪的画,给我们一种抚慰和镇定,它让我们静下来,聆听内心的声音。

原以为,我这个年纪的女子,常常不会经历多么大的变化,而恰恰是在这卖岁两年时间里,我离开工作了十八年的地方,离开不用思索凭下意识就能去到的办公室和车间,离开了那么多不需言语仅靠一个眼神就有超强默契的同事和伙伴。而刚刚调适过来仅仅一年有余,又再次离开,来到陌生的国度。而我留给众人的,是兆灶那样的波澜不惊。

而我其实真的那般淡定吗?在充满陌生人的地铁上,我会突然想起北岛的诗句:“我和这个世界不熟,这并非是我安静的原因,我依旧有很多问题,问南方,问故里,问希望,问距离……”

多少的千回百转,这其实就是症结之所在。我们自始至终是生活在一个习以为常带给我们的充满舒适、温暖与安全感的环境。然而,一年,两年,时间太短,不足以爱上什么人,却足以失去一些人。所以,无论发生怎样的情形,都要学习淡然处之。

其实这和艺术鉴赏亦有相通之处,只不过,我们对自己,总是过于苛求,抑或总是会以为那些早已习惯成自然,所以无法变得更好,久而久之,对自己失去了信赖和信心,而将外界的评判与反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以至于对待自己的生命,反而不如对待一件作品那般珍重。

记得我在去年此时,写过这样的句子:平常日月,何必如此用力,只不过是一次转身和重新出发而已。

于是惊觉,在匆匆的脚步里,能够真正热爱的东西,已经不多。要懂得及时呵护、及时去爱,更要及时去珍惜,并怀念。

这,就是在莫兰迪的画面前,我所感知和领悟到的,生命的意义。

莫兰迪色系是什么意思莫兰迪色系简介

1、莫兰迪色系的意思:莫兰迪色系是指饱和度不高的灰系颜色。

2、莫兰迪色来源于意大利画家乔治,莫兰迪,莫兰迪所有作品的色调都是灰灰的。时尚界中的莫兰迪色系,是一种低饱和度的色系,不鲜亮,仿佛蒙上一层灰调,低调冷静,舒缓雅致,有一种性冷淡风。像来自近年的流行色雾都蓝、石英粉、贝姆绿、丁香简缺紫、冷咖色培写死认微动识侵曲文、暗砖红等,都属于莫兰迪色系。

3、莫兰迪色不是指据采论务获某一种固定的颜色,而是一种色彩关系。来自于意大利艺术家乔治·莫兰迪的一系列静物作品命名的色调。是基于莫兰程宪迪画中,总结出的一套颜色法则。

4、1930年到1959年期间,乔治·莫兰迪从美院毕业之后,留了下来担任教授,在他平时给学生授课之余,他也会创作一些作品,但是与大多数画家不同,他没有展现出对于360问答宗教、政治类题材的偏爱,而是喜欢对于生闹咐宽活中的一些瓶瓶罐罐进行描绘,并且认为静物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心理,这液亮也形成了他之后的个人风格。

5、在用色上,他没有运用大亮大暗的颜色去对人们造成视觉上的冲击,相反,他更偏向于降低颜色的纯度,虽然让画面偏灰,但是却没有失去应有的美感,反而将物品朴素发挥到极致,发散出宁静与神秘的气息。每一块看似灰暗的颜色实则优雅,脱尽火气,经他的巧计谓钢械米的岩太妙摆弄,显得宁静湿润,营造出足以让人心神安宁的隐秘氛围。

6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