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水浒傳5個人物賞析(各不少于500字)
宋江,字公明 綽号:及時雨 呼保義 黑三郎
宋江是整部《水浒傳》中第一号人物,作爲文學形象,也是最豐滿、最立體、最複雜、最有藝術魅力的一個人。 是農民起義軍的領頭人
在《水浒傳》中,宋江原爲山東郓城縣一刀筆小吏,字公明,綽号.及時雨。面目黝黑,身材矮小,平素爲人仗義,揮金如土,好結交朋友,以及時雨而天下聞名。因晁蓋等黃泥岡劫生辰綱販賣棗子之事事發,宋江把官軍何清追捕的消息告知晁蓋。及晁蓋等上梁山後,遣劉唐送來書信悶激(招文袋)及五十兩黃金酬謝。不料,此信落入其妾閻婆惜之手。無奈,宋江怒殺閻婆惜,發配江州,與李逵等相識。卻又因在浔陽樓題反詩而被判成死罪。幸得梁山好漢搭救,在刑場把宋江救上梁山,坐了副頭領。後在攻打曾頭市時,晁蓋臉中毒箭而亡,遂坐上頭把交椅。從此,梁山主題由聚義廳改爲忠義堂,頭目增長到了一百單八将,又相繼打敗童貫高俅以及天下八方節度使并活捉高太尉,梁山也發展到了鼎盛。日後,宋江率衆爲朝廷招安, 并北上抗遼大獲全勝并迫使遼主投降, 随後又讨伐了王慶田虎不失一将(指108将)都取得了勝利,在唯獨讨伐方臘起義軍的過程中,梁山好漢死傷過半,雖最終生擒方臘, 但宋江本人卻被所賜禦酒毒死。
魯智深的出身及綽号: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種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胡須,爲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鎮關西,爲避禍出走,後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爲僧,因背上刺碧緩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号“花和尚”。
魯智深上梁山的緣由:九紋龍史進大鬧史家莊後,爲尋師父王進來到渭州,先後巧遇開手師父李忠和提轄魯達。史、魯二人一見如故,相約來酒樓喝酒。正高興間忽隔壁有人啼哭,魯達不快叫來金氏父女,問明原因,方知金女被本地惡霸鄭屠霸占,魯達大怒,便要去找鄭屠算帳,被史、李二人勸住,三人贈銀兩給金氏父女。次日,魯達先送走金氏父女,後來到狀元橋下找到鄭屠,借故與其動手,三拳将其打死出走,在雁門縣重遇金氏父女,得其婿趙員外引薦上五台山文殊院剃度爲僧,法名智深,因兩次酒後鬧事不容于僧衆,攜智真長老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于路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後與史進重逢火燒瓦罐寺殺死生鐵佛。來到東京後被派往菜園,倒拔垂楊柳,鎮服衆潑皮,演武時遇林沖結爲好友,林沖遭陷,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下林沖。後遇楊志,并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後,同上梁山。天文石碣位居天孤星,爲一百單八将之十三,成爲梁山泊步軍頭領。
魯智深的結局:魯智深上梁山後英勇善戰,反對招安。梁山歸順朝庭平定遼國後,魯智深重上五台山谒見智真長老問詢前途,智真長老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後來,魯智深果然擒得方臘大将夏侯成,并親手抓獲方臘。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錢塘江潮信大至,魯智深想起長老之言,問明“圓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圓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獲方臘大功,加贈魯智深爲義烈照暨禅師。
衆所周知,李逵在《水浒傳》中是個最爲野蠻粗魯的角色,由于他隻知殺人,不問好壞的性格,隻要在江湖上提起他的名字,神鬼也怕。但我卻認爲,他的野蠻背後有着無比大的可愛。
和其他107将不同,李逵上梁山,成爲綠林好漢,并不是出于對革命事業的忠誠,革命思想的徹底,而僅僅是爲了兩個字——“快活”。
可以毫不牽強地說,李逵的行事,主要遵循的就是快樂原則,黑旋風最常挂在嘴邊的詞,就是“快活”! 他生割了黃文炳後稱“吃我割得快活”,他屠了扈三娘一家後道“吃我殺得快活”,殺人不是爲了複仇,不是螞慧襪出于戰陣厮殺的需要,而竟僅僅是爲了快活!此外,李逵回家接老母時遇到回家的哥哥李達,就勸李達“同上山去快活”。就連黑旋風那最被一些人稱道的一番話,即李逵初上梁山時叫嚷的“放着我們有許多軍馬,便造反,怕怎地?晁蓋哥哥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做了小皇帝,……殺去東京,奪了鳥位”,這一番話,也遠不是出于什麽徹底革命的高尚動機,因爲就在“奪了鳥位”句後還有最關鍵的一句:“在那裏快活,卻不好?”
說來說去,所有的目的就在于此,殺去東京,奪了鳥位,不是爲了等貴賤均貧富,不是爲了打土豪分田地,而是爲了喝更大碗兒的酒,吃更大塊兒的肉,這才是李逵的心思所在,什麽堅決的農民思想根本談不上。
總之,李逵行事幾乎全憑“快活”二字,少理性,無算計,率性而爲,因此他的舉動有近于童趣的天真爛漫的一面,所以說他可愛也不無道理。
二、忠誠背後的依戀
也許你會認爲李逵能緻死不虞地追随宋江,不顧一切地替他賣命,視如己出地幫他打江山,是出于他對宋江那種格外的、特殊的忠心。但我覺得與其說是忠誠,還不如說是種依戀。因爲對于李逵來說他同樣需要一個價值的标尺,一個能确認他存在意義的精神之父。你一定記得當他仰慕已久的宋江出現在他面前的那一刻,他是何等的狂喜,興奮。而宋江也是又送銀子,又帶李逵喝酒,對他那魯莽的行事一味微笑着任從,你說需要銀子還債,便給你銀子還債,你說小盞吃酒不過瘾,便吩咐酒保專給你換大碗,看你吃魚吃不飽,又專爲你要了兩斤肉,臨别還送了五十兩一錠大銀。世間能有幾人能這般對待粗魯蠻橫,殺人不眨眼的李逵?!答案是僅此一個。
宋江因題反詩入獄的那一次,李逵怕貪酒誤了宋江飯食便“真個不吃酒,早晚隻在牢裏伏侍,寸步不離”,這是何等情分,須知粗魯的黑李逵能做到這種地步也是絕無僅有,這隻怕要比他後來跳樓劫法場還難得多。後來,二人一個說“他與我身上情分最重”,一個道“我夢裏也不敢罵他,他要殺我時,便由他殺了吧”。宋江帶數人元夜上東京時,曾對李師師戲稱李逵是“家生的孩兒小李”。所以李逵對宋江,既不是手足之情,也不是部屬對統帥的愚忠,而是更近于兒童對父親的深深的依戀。
三、惹禍背後的成全
縱觀《水浒傳》全集,你會覺得李逵是個“惹禍鬼”,因爲自己魯莽的個性,簡單的頭腦不知爲大家闖了多少禍。這一點可以從宋江親手結果李逵的行爲不難看出。宋江飲高俅送來的毒酒中毒後,想到自己死後李逵肯定要聚衆造反,怕壞了梁山泊的忠義名聲,便讓李逵也喝了毒酒一塊兒被毒死了。但是再往深一點看,李逵的惹禍背後卻隐藏着對宋江的成全。
夏志清先生在《中國古典小說導論》中就說,李逵的叫嚣造反要擁戴宋江做皇帝,“道出了宋江強壓着的想當皇帝的心聲”,而宋江對李逵的喝斥,則“似乎是在譴責自己内心那不可告人的部分”。夏志清的這一結論也許是受金聖歎的啓發,金聖歎在評改《水浒》時,一直就認定宋江是滿口忠孝心懷不軌的僞君子,而直腸直肚的李逵則常常将宋江那不可告人的心事叫喊出來,不正成全了宋江嗎?
多翻一些中國古代小說,就會發現,這種“宋江+李逵”式的組合在中國古代類似題材的白話小說中是太多見了。如劉備和張飛,嶽飛和牛臯,楊六郎和孟良,秦瓊和程咬金等等。宋江也好,劉備也好,嶽飛也好,楊六郎也好,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行事謹慎、理性,是中國式的榜樣、楷模。 但是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被昏君勒死而不反抗的嶽飛、受奸臣陷害而認命的楊六郎、明知道羅成是給人害死而不敢多說的秦瓊,如果作品中出現的全是這類忍氣吞聲的中國式的楷模,那讀者還不得給憋悶死?那怎麽辦?這時就需要有李逵這類人物了,秦瓊不敢罵唐天子沒良心,讓程咬金來罵,楊家受了得勢小人的窩囊氣不好發作,那就讓孟良連夜去殺那小人,嶽飛不便犯上反抗昏君,但牛臯可以造反,宋江老是念叨招安,但一心想當皇帝,那就由李逵來叫喊奪皇帝的鳥位……
雖然像李逵這樣所謂的“莽将”人物,一般不會是大部頭作品的第一主角,但他卻又實實在在是作品裏不可或缺的異常活躍的角色,因爲他不僅成全了像宋江那樣的“儒将”,還使作品增添了一大半鮮活的生命!
這就是我眼中的李逵——野蠻背後的可愛、忠誠背後的依戀、惹禍背後的成全。也許我的這些見解不一定正确,但我希望的是讀了這篇文章後,你不會再說:“李逵?不就是心粗膽大,率直
施耐庵對這個人物顯然十分鍾愛,出場詞沁園春一首如此介紹燕青:唇若塗朱,睛如點漆,面似堆瓊。有出人英武,淩雲志氣,資禀聰明。儀表天然磊落,梁山上端的誇能。益州古調,唱出繞梁聲,果然是藝苑專精,風月叢中第一名。聽鼓闆喧雲,笙聲嘹亮,暢叙幽情。棍棒參差,揎拳飛腳,四百軍州到處驚。人都羨英雄領袖,浪子燕青。這首詞誇燕青無非三層意思:其一,英俊潇灑;其二,武功高強;其三,多才多藝。
既然是梁山好漢,就得從武功講起。燕青的武功,不似林沖、呼延灼之輩,立馬橫刀,統率三軍;也不像魯智深、李逵等人,蠻力蓋世,排頭兒砍人;燕青的武功有兩個特點:很個性化,很有技術含量。
燕青的功夫并不适合疆場作戰,隻适合一對一的單挑。他的看家本領是“相撲”——不是日本的那種相撲,而是一種類似現在柔道、空手道之類的摔打功夫。“自幼跟盧員外學得這身相撲,江湖上不曾逢着對手”。盧俊義是他師父,但過起招來未必是他的對手,就像現在很多體育項目,教練隻能教,真與隊員過招是不行的。黑旋風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翻了臉宋江也敢罵,唯獨怕燕青。“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撲,手到一交。李逵多曾着他手腳,以次怕他,隻得随順。”擎天柱任原身長一丈,貌若金剛,有千百斤力氣,在泰安擺擂兩年未遇對手,結果被燕青“頭在下,腳在上,直撺下獻台來”。不帶兵器的單打獨鬥,燕青隻怕會打遍天下無敵手。
燕青還有一手絕活:拿着一張川弩,隻用三枝短箭,百步穿楊,箭到物落。在林子裏救盧俊義,一箭一個,結束了董超、薛霸的性命。後來學弓,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須臾之間,射下十幾隻鴻雁。這功夫,梁山好漢中也隻有小李廣花榮堪比。
李逵、任安力氣都比燕青大,且任安是專業撲手,曾揚言“相撲世間無對手,争交天下我爲魁”。燕青能降伏二人,靠的是智慧,用燕青的話說:“相撲的有力鬥力,無力鬥智,不怕他長大身材,隻恐他不着圈套。”在泰安獻台上,就是設了一個局,才将擎天柱扔下台去。射弩隻帶三枝短箭,天大的問題,隻在三箭内解決,像謀殺戴高樂的豺狼,隻有三顆子彈。寸鐵殺人,非世界級的殺手,敢如此托大?
梁山泊裏。粗人多,武夫多,燕青卻是個雅人,吹拉彈唱,樣樣精通。扮個山東貨郎,“一手拈串鼓,一手打闆,唱出貨郎太平歌,與山東人不差分毫來去”。與一代名妓李師師琴箫和奏,玉佩齊鳴,黃莺對啭。師師不住聲喝彩:“哥哥原來恁地吹得好箫!”唱起歌來,聲清韻美,字正腔真,宋徽宗聽了,青眼有加,“命叫再唱”。徽宗、師師何等人物,燕青以一不速之客,僅憑幾分才藝,讓
扈三娘是梁山第一女将,武藝高強,一對日月雙刀神出鬼沒,更有陣前用繩套捉人的絕技。扈三娘原先所在的扈家莊和祝家莊一樣同爲獨龍崗上的兩霸,宋江攻打祝家莊時,扈三娘首戰便捉了“矮腳虎” 王英。扈三娘後被林沖所擒,由宋江主婚與王英成了夫妻。同掌梁山泊三軍内諸事,是梁山第五十九條好漢,後在征讨方臘時,在烏龍嶺一戰中夫妻二人同時爲方臘軍将領鄭彪所殺。
扈三娘漂亮,美貌,英武,但是卻是一個非常不成功的文學形象。我們說扈三娘功勞顯著。因爲在梁山英雄裏邊陣前交戰,當場活捉敵将,數字最大的就是扈三娘。但是就是這樣的赫赫戰功,扈三娘的待遇不高,不公平。排座次的時候她居地煞第23位,整體排名59位,她那個不中用的丈夫,在她前邊第58位。她陣前活捉的兩位将軍,郝思文,第41位,在她前面16位。彭玘,第43位,也高她14位,所以她的待遇不公平。我們隻能說是梁山對扈三娘的不公平,換句話說是作者對扈三娘的不公平。
那麽扈三娘的結局也很慘,人最終死于江南。是遇到了一個做妖法的鄭魔君。被鄭魔君的鍍金銅磚砸在面門上,倒下馬死去。我們說死得不值。爲什麽作者對梁山戰死的59位好漢裏邊,57位都是正常的戰争死亡,而就他夫妻兩個人是這樣一種結局呢?莫名其妙。所以我們說不管《水浒傳》寫扈三娘英雄了得,用了如何重筆濃彩,但是作爲人物形象,作爲藝術形象單薄的,沒有性格可言,隻是一個概念,一個符号。這個符号是什麽?能征慣戰,美貌佳人。所以呀,連她的死都寫得如此潦草,那麽從這裏我們是不是可以看出,作者對女性的一種态度。
《水浒傳》位居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列,因金聖歎評批而爲“第五才子書”,其藝術價值是世人所公認的,然而作者在其中有意無意流露出來的蔑視婦女等的封建意識,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該書的思想價值。觀照書中僅有的幾位女性人物,不是淫婦、長舌婆,就是男性化了的女性,基本上都是臉譜化類型化了的人物,沒有自己獨特鮮明的作爲一個正常女人的個性,充分可見作者的封建意識之深。現從書中一位既美貌又武藝高超的扈三娘的命運說開去,分析作者對女性人物的歧視,以引發讀者在閱讀該書時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