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词
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原指古代留传下来堪称经360问答典的音乐作品,后广指一切将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典范音乐作品。在这种意义上,这一概念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操刘,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国家钟今损染确纪类逐、民族的高度艺术性的民示谁农决间或专业的音乐,均可称为古典音乐。
在欧美音乐中,古典音乐的概念具有多种解释:
①专指德奥18世纪下半叶~19兵屋世纪20年代以J.海顿、W.A.莫扎特和L.van贝多芬为代表的音乐,即所谓“镇视曲声充范权滑分速期维也纳古典音乐”(亦称“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或“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在这里,古典音乐的概念是狭义的,它具有地理和历史的范畴,特指具体的音乐风格和流派(见维也纳古典主义音乐)。
②从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前推移到C.W刚远领.格鲁克、G.F.亨德尔和J.S.巴赫的音乐,甚至再往前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各国专业音乐。在这种意义上,这略心地苦段论探王一概念扩大了地域和时间的范围,突破了特指的音乐风格和流派的限定。
③从维也纳古典音乐的历史时期往后延伸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专业音乐,即将浪漫主义乐派和民族主义乐派作曲家的创作均包括在内乱时持失刑文距便赶电。在这个意义上,古典音义果板再非阻宽行祖那乐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后的现代音乐形成了两个对应的概念。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音术序乐语言和艺术手段的不同。前者遵循传统的调式、调性、和声功能体系等创作技法,后者则突破了这一传统创作方法。
④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非纯粹娱乐性质的现代专业音乐包括在古典音乐这一概念所指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意义上,古典音乐与严肃音乐的概念合而为一,而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单纯娱灯斗胞预于河卷南仍论乐性质的轻音乐、流行音乐或其他通俗音乐。
2))
波尔卡
“波尔卡”一词在是担概之捷克语中为“半步皮判固破办色可镇”,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脚之间按2/4拍子飞快交替。它本是捷克农民舞蹈,发展于捷克斯洛房落领酒吧距史轻伐克境内往日的东波希较亲劳课陈龙米亚。尽管它应该是由捷克民面剧龙理动怎料名益间舞发展过来的,称九特但波希米亚的史学家们却认为它是一位农家少女在星期日为了自娱而发明的。
1833年,波尔卡首次进神算冷应地面参燃行甚入布拉格舞厅。1840年,布拉格的舞蹈教师在巴黎表演波尔卡一举成功,从而使波尔卡一下子闯进了巴黎的沙龙和舞厅。一场来势迅猛的波尔卡热唤起了许多与跳舞无缘的青年人。所有的舞蹈院校一齐上阵教授波尔卡,但照样不能满足人们的学舞要求。
19世纪中叶,波尔卡传到英美,与华尔兹一道取代了乡村舞和科蒂林舞。波尔卡热使得其它中欧舞蹈也开始流行,如舞步相对比较简单易学的加洛普、波洛奈兹、雷多瓦、玛祖卡、斯科蒂克等。加洛普的舞步与华尔兹、波尔卡相似,但节奏与波尔卡相近,是2/4拍,舞伴们舞步迅疾,只偶尔才有些旋转。波洛奈兹的主要牲是3/4拍,速度适中。它是庄重雄伟的队列舞蹈,常用于化装舞会的开场。但可能正是由于它的队列形式,所以一直没有在以对舞为主的舞厅里流行起来。波希米亚的雷多瓦是由追赶步、普通华尔兹步和两速华尔兹步三种基本步伐构成的。它的音乐采用的是慢速华尔兹。玛祖卡原是波兰民间舞,使用华尔兹音乐,但第二或第三拍上常有重音。舞步包括跳步、滑步与脚跟相击等三种基本成分,动作组合比较复杂。斯科蒂斯克是德国民间舞,由滑步和跳步两种舞步组成,节奏为2/4和4/4拍子。由于这些舞蹈的流行和普及,舞厅里还出现了一些由上述舞蹈按不同顺序、不同比例组合起来的舞蹈,大大丰富了舞厅舞的品种和样式。
但是任何舞蹈都难免有兴有衰。波尔卡即使是中欧舞蹈中寿命最长者,也难免终有一落。20世纪的拉格泰姆、爵士等新型舞蹈以其崭新的活力和面貌压倒了波尔卡。如今在波兰以外的国土上,我们只能在美国的波兰移民范围中和在一些古典芭蕾舞剧里一睹波尔卡的风采。波尔卡已不再流行于舞厅中了。
波尔卡
Polka
19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2/4拍子的对舞。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都认为它源于自己的文化传统。19世纪30年代流行于捷克农村的一种波尔卡节奏的舞蹈的舞步为波尔卡提供了基础。这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1840年,波尔卡由专业舞蹈家带到巴黎,在奥德翁剧院表演;巴黎的舞蹈大师们又把它改编成一种有5个花样(见乡村舞)的舞蹈,深受公众喜爱。1844年,巴黎的舞蹈教师采拉里乌斯把它带到伦敦,又传遍英国,从温莎城堡到小城镇的舞会上都在跳波尔卡。与此同时,巴黎和伦敦的剧院中陆续出现了一些表演性的变体。F.切里托和A.圣-莱昂所创作的一种3/4拍子的变体称雷多瓦舞,也很有名。作曲家B.斯美塔纳的《被出卖的新娘》和J.魏恩贝格尔的《风笛手什万达》等歌剧中也都运用了波尔卡舞。
3))
重金属大致可分为:
1、传统重金属,如“吻”、“蝎子”等;
2、“布吉金属”(Boogie Metal),这是重金属世界的流行音乐,它的旋律一般比较优美,歌词较多涉及“性”、“玩乐”、“爱情”等,歌手往往是性感、偶像型歌手,如人们比较熟悉的“邦·乔维”、“毒药”、“阿罗史密斯”等,区别这类重金属与其它重金属的标志只有一个:是否具有商业性。有些重金属乐队最初可能不是“布吉金属”,一旦它成为某一种商业标志时,它便沦为“布吉金属”了。
3、速度金属(Speed Metal);
4、朋克金属(Punk Metal);
5、激流金属(Thrash Metal);
6、死亡金属(Death Metal);
7、Grunge(垃圾乐)等等。
速度金属:在摇滚乐中,节奏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实摇滚乐风格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节奏的变化。从最早的布鲁斯到节奏与布鲁斯、到布鲁斯摇滚,直到今天的各种风格的摇滚乐,节奏象一条骨骼,支撑着音乐的始终。重金属也不例外,但重金属与其它音乐风格不同的是:重金属很大程度上依赖技巧的伸展与变化。那么节奏与技巧结合在一起,就成为重金属最重要的一部分。随着重金属的力度逐步加硬,速度逐步加快,也便出现了速度金属(Speed Metal)。其标志是每支乐队都有一个十分出色的吉他手。速度金属的速度已达到人弹奏乐器的极限,用“雨点般的节奏”这类语句已无法形容速度金属的速度。乐手们往往就是通过速度,达到所希望的力度和效果。最有名的速度金属乐队是“金属”乐队。
朋克金属:它继承和发扬了朋克的基本思想,用金属乐的演奏技巧和配器方式来宣扬朋克的观点,这使得朋克意识在金属时代里依然能够生存下去。朋克金属的政治意向浓厚,反叛意识远远强于一般的重金属音乐。如早期的Alice Cooper(艾丽斯·库伯)和近期的Extreme(极端)。朋克金属与金属朋克是有区别的,朋克金属最终还是重金属,而金属朋克则是朋克音乐吸收了重金属音乐狂野、暴戾、失真效果等。但它去掉了重金属音乐的最显著特征:吉他独奏。反过来追求一种原始、粗糙的效果。如Ramones(雷蒙斯)、Big Black(大黑)等。
Grunge:它属于重金属风格,但与其它的重金属音乐不尽相同,它实际上是发展了70年代的朋克摇滚中的诚实、直接、原始和与传统相对抗的特色,它的音乐来源于70年代的朋克音乐,也接受了重金属音乐,80年代中期的后朋克噪声音乐也是其风格的来源。它与任何重金属都不同,冷漠、怪异、狂噪的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 觉。而Grouge的成员的形象也有别于重金属,山羊胡、圆摆衫、花格衬衣、赤裸上身似乎 成了西雅图之声的形象标志。代表乐队有Nirvana(涅磐)、Soundgarden(音响花园)、Pearl Jam(珍珠酱)、Alice In chains(艾丽丝锁链)。 死亡金属:“死亡金属”是一种极端得让人无法严肃对待的音乐。它不仅用噪音、先锋古典音乐、爵士乐和工业噪音狠命地刮你已起茧的鼓膜,还用放大器把它们放大,用一种绞肉机般的力量怒吼出来。极端的时代导致极端的音乐,它把侵略和精神错乱的概念用阴森的曲调吼出来。
4))
爵士音乐
20世纪20年代由早期的拉格泰姆(Ragtime)和蓝调(Blues)吸取营养发展而成,有自由即兴的风格、令人兴奋的节奏、鲜明的切分音,是微妙而无法准确记谱的美妙音乐。
在众多流行音乐中,爵士乐是出现最早并且是在世界上影响较广的一个乐种,爵士乐实际就是美国的民间音乐。欧洲教堂音乐、美国黑人小提琴和班卓传统音乐融合非洲吟唱及美国黑人劳动号子形成了最初的"民间蓝调","拉格泰姆"和"民间蓝调"构成了早期的爵士乐。
信号曲:信号曲就是在一个乐章中,每一个主题开始时的那一段音乐。通俗地说就是起头的音乐。
圆舞曲
关于【圆舞曲】(Waltz)又称“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圆舞曲分快、慢步两种,舞时两人成对旋转。十七、十八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后,速度渐快,并始用于城市社交舞会。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行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秦明快,旋律流畅;伴奏中每小节常用一个和弦,第一拍重音较突出,著名的圆舞曲有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淄河》、韦伯的《邀舞》等。
关于船歌:
著名的“水上之城”威尼斯有一种平底狭长的小船,叫做“贡多拉”。船歌就是起源于贡多拉船工所唱的歌,广泛流行于意大利。十九世纪成为一种人们所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船歌的曲调淳朴流利,优游自在,通常为6/8拍子,强拍和弱拍有规则地交替和起伏,描写船的摇曳晃动。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的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中的船歌,是一首典型的威尼斯贡多拉船歌。
船歌除声乐曲外,还有器乐曲。器乐曲中的船歌,是一种抒情小品,和声乐曲的船歌一样,具有歌唱性的抒情旋律和摇晃动荡的伴奏音型,也常常用6/8拍子写成。门德尔松的钢琴曲《无词歌》中,有三首《威尼斯贡多拉歌曲》,其中第一首《g小调无词歌》是1830年在威尼斯写的。音乐清新流利,优美生动;婉转如歌的曲调和摇曳起伏的节奏贯穿全曲,塑造了水面上轻舟荡漾的音乐形象。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里也有一首船歌。1876年,柴可夫斯基应彼得堡《小说家》月刊发行人贝纳德的约请,每个月为《小说家》的音乐附刊写一首钢琴曲。贝纳德按照十二个月令的时序,选定了十二首诗,提供给柴可夫斯基,作为十二个曲子的标题。其中六月用了普列谢耶夫的一首诗:
走向河岸–那里的波涛将喷溅到你的脚跟,
神秘的忧郁的星星会照耀着我们。
柴可夫斯基根据这首诗,写成了一首船歌。全曲分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同一个主题,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象一首浪漫曲。虽然没有用6/8拍子,但4/4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奏。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形象。中段速度转快,节奏也活跃起来,并从小调转入了大调,从四拍子过渡到三拍子,写出了“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形象;歌声桨声,溶成一片,还可以听到浪花飞溅的音响。第三段的旋律,在每个乐节的收尾,加进了陪衬的声部,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歌声此起彼落,表现得更为气韵生动。最后,小船渐渐离去,波浪轻微的拍击声消失在远方。
音乐史上称为“浪漫主义音乐”是在什么时期?
音乐史上称19世纪初至19世纪末的欧洲音乐为“浪漫主义音乐”或“浪漫乐派”。实际是一个对此时期音乐艺术的总的称谓,不可说这一百年来就是浪漫主义一种风格,也不可说浪漫主义音乐就断然与古典主义音乐脱离了关系。只不过是在这一时期,浪漫主义在音乐艺术中占据了主要地位而已。浪漫主义音乐是在当时欧洲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下的产物。一般说是从1820年韦伯(1786~1826)的歌剧《自由射手》开始,由于《自由射手》充分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征,除韦伯外,又有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等作曲家及其具有浪漫主义气质的作品的出现,遂在浪漫主义文学的中心地德国形成一个流派,后又波及全欧。与此并行不悖而发展的还有民族主义的音乐。
浪漫主义音乐是对古典主义的一种逆动。与古典主义相对而言,是从共性到个笑猜性的重点转移,是从理性到感性(情感)的转移。舒曼认为的“浪漫主义不是数字和形式的问题,而是作曲家是否是诗人的问题”是对浪漫主义音乐一种概括。碰州型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与人的心灵的相通,倡导音乐与其他文学艺术的结合而产生最富表现力的综合艺术。因此,确立了音乐小品、交响诗和乐剧等新的音乐体裁,既有小型的曲式迹桐,又有无比硕大、无比壮观的大型曲式。这一时期,音乐的商品化,从总的趋势上看是一种民主化的倾向,即为各阶级人民普遍接受,也成为作曲家、演奏家和评论家接近社会的强大动力。伯姆(1794~1881)键(管乐器的按键装置)的发明,记谱法的完善,更多的市民进入音乐厅等等,也促进了当时音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