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有哪些著名法国作家?

《萌芽》是法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爱弥儿 左拉(1840—1902)的优秀 代表作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代表作《羊脂球》
法国著名作家、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先驱司汤达,代表作《红与黑》
居斯塔夫·福楼拜是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法国19世纪有哪六位世界知名作家?请介绍他们的生平和代表作.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于1829年之后创作小说的总衣质导初省称,共计91部,用编年史的方式,塑造人物2000多人,原来他把自己的作品称为《社会研究》。1842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的启发把他的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全部作品分为三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又叫”道德研究”,作品数量最多,又分为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外省生活,巴黎生活,政治生活,军事生活,乡村训况既贵朝生活。

批判现实主义
“批判现实主义”这一术语是后人概括出来的。19世纪20-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在欧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形成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波澜壮阔的艺术洪流。高尔基给批判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

法国19世纪象征主义诗人有哪些

判现实主义的巨大成就揭开了文学艺术发展史的新篇章,撕破了资本主义虚伪的航略家现儿速约格春务面文明面纱,是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扬。

自然主义
19世纪60年代西欧文坛出现来自了”自然主义”,它是一种反现药毫举输实主义的文艺思潮和创置可过临况身作方法。文学上的自然主义就是根据作家对现实的观察,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活做符合实际的描写。自然主义的产生标志着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分化与衰落。

颓废主义
颓废主义起源于法国,最早表现于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创作中。颓废原指古罗马文学兴盛后的衰颓倾向,19房世纪的批评家借用这个名称嘲骂当时巴黎的一些文人,这些人欣然接受了这一称号。他们作品的题材来自丑与恶,讴歌尸体,游魂,猫头鹰等。他们反对自然科学和唯物论,崇尚艺术至上,认为技巧高于360问答一切。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最早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主要表现于诗歌创作领域,作家要表现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个人主观的内心世界。象征主义诗歌是以联想和暗示为基础的文艺创作,还强调诗体格律的自由化,倡导不定形的散文诗。同时,象征主义又有广义和狭义,前期和后期之分。

梅塘集团
梅塘集团是19世纪法国文坛上以左拉为中心的六位作家组成的文学创作团体绝再革及业弱。他们的活动场所以左拉巴黎郊外的梅塘别墅利而得名。他们以标榜自然据印封龙预主义自居,且气质相近,情趣相同,都非常爱国,又有相同的哲学倾向。他们六人的小说集《梅塘之夜》以普法战争为题,其中莫泊桑的《羊脂球》成为不朽的名著。

巴黎公社文学
伟大的斗争,产生伟大的艺术。巴黎公社文学指两武某富的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聚类肥高药费被海为参加者所从事的以这个伟大运动为题材的文学创作。巴黎公社文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其纪石配范仅未扬中主要是诗歌,如鲍狄埃的《国序块销初血条际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彻底的革命精神,强烈的战斗性是巴黎公社文学的基本特征。巴黎公社文学的出现宣告了无产阶级新文学的诞生。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是19货爱云毫雨照端华时毛面世纪末流行于西欧起的文艺思潮,最初起源于诗坛,后来渐及小说,戏福否路剧,主要流行于英国。他们所谓”唯美主义”就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开艺术主张。这里所说到的美是指脱离现实的技巧美,为艺术而艺术。因此有时也将唯美主义称为”耽美主义 “或”美的至上主义”。

湖畔派诗人
湖畔派诗人是指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运动中较早产生的一个流派。湖畔派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三人为代表。他们住在英国西北部的昆布兰湖区,逃避现实,迷恋过去,以诗赞美湖光山色因此得名。他们反对古典主义传统法则,宣扬浪漫主义的艺术方法,所以又叫”浪漫派的反抗”。

宪章派诗歌
宪章派诗歌是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发展过程中,配合政治斗争的产物,宪章派诗歌在当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革命要求,而写下的诗作。作者多数是产业工人,手工业者。这种诗作广泛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谣体,节奏明快,语言通俗,风格朴实,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是以后巴黎公社文学的先驱。

十二月党人文学
1812 年、俄国反对拿破仑侵略的为国战争唤醒了俄国贵族中的有志之士,他们接受了西欧自由主义的影响,决心为推翻专制政体和农奴制度而斗争。他们于1825年俄国旧历十二月十四日在彼得堡武装起义,因此被称为”十二月党人”。十二月党人中文学的作者广泛团结当时的优秀作家,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而奋斗。

多余人画廊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有一类贵族青年知识分子被称为”多余人”。这些人既不满足于贵族上流社会,又不能跳出那种生活的小圈子,与人民结合,最终成了社会上的”多余的人”。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奥涅金是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多余人”画廊的始祖。

托尔斯泰主义
托尔斯泰主义是指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列夫·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根本改变之后的一种思想体系。他从贵族地主阶级立场逐渐转变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上来。他在文学创作,哲学著作中提出了医治俄国社会疾病的药方,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并集中反映在他的晚期作品《复活》中。这一套学说被人们称为 “托尔斯泰主义”。

诗人兰波相关故事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解析:

阿尔图尔·兰波(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

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

19世纪法国著名诗人,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超现实主义诗歌的鼻祖。

生平与创作

阿尔图尔·兰波兰波出生于法国东北部夏尔维勒乡村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少年时代的兰波是一个好动而才华横溢的学生。15岁那年,他就能以拉丁文写作各种诗歌并赢得了很多奖赏。

1870年,兰波的老师乔治·伊森巴尔成为兰波在文学道路上的领路人。在他的指导下,兰波开始用法语写诗,其法语诗歌的创作水平进展迅速。兰波性格叛逆,屡次离家出走,甚至曾经参与过1871年的巴黎公社组织。他在诗歌《巴黎人的狂欢或巴黎的重生》一诗中描述了自己参与巴黎公社的这段经历。此外,从他的诗歌《扭曲的心灵》中可以看出兰波很可能曾经遭遇醉酒的巴黎公社士兵的性侵害。从1871年以后,兰波成为一个无 *** 主义者,他开始酗酒,并经常蓄长发、衣衫褴褛的招摇过市,以图嘲笑那些一本正经的中产阶级。他给他的老师伊森巴尔写信,系统阐述他的诗歌创作理论,即在“漫长的、庞大的、理性的骚乱中”加入幻觉的因素。

1871年9月底,兰波再次回到巴黎,不过这次是应著名象征主义诗人保尔·魏尔伦的邀请。魏尔伦曾读过兰波的著名作品《醉舟》,十分爱慕兰波的诗才。来到巴黎之后,兰波住在魏尔伦的家里。很快,魏尔伦便和这个17岁的才华横溢的文学青年坠入爱河,他们成为巴黎诗坛著名的同性情侣。两人同居之后,生活挥霍而放任,酗酒和吸食大麻是家常便饭。他们的行为为巴黎的文学精英团体所不容,而兰波的恃才傲物更是引起许多人的反感。在这一时期,兰波创作了大量具有震撼力的诗作,他的诗歌成就甚至超过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先驱波德莱尔。

兰波和魏尔伦之间的同性恋情日益炽烈。1872年,魏尔伦甚至离开了他的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和兰波一同私奔至伦敦。1873年7月,两人在布鲁塞尔火车站曾发生过一场激烈的争吵,随后魏尔伦用枪打伤了兰波的手腕,一气之下兰波叫来警察,魏尔伦被逮捕。被捕期间,魏尔伦甚至被迫接收了一系列具有侮辱性的心理治疗,原因是魏尔伦的妻子指控他的丈夫和兰波之间不正常的“友情”。开庭审理时宴伏,尽管兰波一再宣称自己撤回对魏尔伦的控诉,法官还是判魏尔伦入狱两年。魏尔伦入狱后,兰波只身一人回到故乡夏尔维勒,在极度伤心中完成了一生最杰出的诗作《地狱一季》。这部作品是象征主义文学的精品。在诗中,兰波追忆他和魏尔伦共同生活的“地狱情侣”的岁月。他甚至以“悲伤的兄弟”、“疯癫的童贞女”来称呼魏尔伦,而自己则是他的“下地狱的丈夫”。1874年,兰波和诗人杰曼·努沃再次返回伦敦,并出版了他倍受争议的作品《彩画集》,其中包含了两首最早的以自由诗体写成的法语诗歌。

晚年生活

1875年,兰波和魏尔伦最后一次在德国相遇。此时的魏尔伦已经获释,并被迫皈依了天主教。这个时候,兰波已经受够了早年的放纵生活,基本放弃了写作生涯,而是开始从事一些能够给他带来稳定收入的工作。他开始徒步在欧洲大陆旅行。1876年夏天,他甚至加入了荷兰的军队,只是为了免费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去旅行。然而到了爪哇之后,他很快就厌倦了,并立即乘船返回法国。他曾游历塞浦路斯并最终在亚丁定居,并成为巴尔代公司的一名雇员。在这段时间,他没有再和男性产生同性恋情,而是和很多当地的女性相恋。

1884年,兰波辞去工作,开始独立在阿比西尼亚(今天的埃塞俄比亚)经商。他从晌者携事军火走私生意,并赚了不少钱。而在这个时候,兰波的右膝盖患上滑膜炎,并很快恶化为癌症。日益恶劣的病情迫使兰波于1891年5月9日返回法国。5月27日,兰波做了右腿的截肢手术,然而这还是没能抑制癌细胞的扩散。同年11月10日,兰波在马赛逝世,享年37岁。

影响

兰波对现代文学、音乐和艺术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他在巴黎的生活经历曾经于1995年被拍成电影《心之全蚀》,由李奥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

兰波的创作是法语诗歌历史上的重大变革。他本人是象征主义运动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嫌悄被公认为是其后的超现实主义的鼻祖。二战后诞生于美国的“垮掉的一代”的诗风也深受兰波影响。今日人们在追忆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时,兰波的名字都是绝对不会忽略的。就连恐怖小说作家托马斯·里戈蒂也曾在不同场合表示自己是兰波的忠实追随者。

重要作品

《诗集》

《醉舟》 (1871年)

《地狱一季》 (1873年)

《彩画集》(1874年)

《兰波书信集》

31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