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一下 布莱克—格里芬
详细介绍一下 布莱克—格里芬
布莱克·格里芬,2.08米,109公斤,大前锋,来自俄克拉荷马大学,2009年NBA状元秀。
布莱克·格里芬(Blake Griffin)美国篮球运动员,是2009年NBA状元秀,是一个力量型、运动灵活的大个子,控制球场两端的内线区域,拥有堪比卡洛斯·布泽尔那样强大的低位单打能力,而且是一个非常棒的篮板手和低位防守者。虽然格里芬的外线进攻和低位脚步还需要雕琢,但他比绝大多数选秀球员都更有力量以适应NBA水平的对抗。
布莱克·格里芬,这位身高2.08米仔世的大前锋为俄克拉荷马大学场均贡献21.7分和NCAA中最高的14.2个篮板,带领球队打出了27胜4负的成绩,在NCAA中排名第4,而且他的425个篮板球在Big 12联盟为历史最高。为了要阻止他在内线肆虐,其他球队不得不对他重点防范,比如双人包夹甚至是三人包夹,甚至不惜以犯规作为代价。当然最有效的还是最后一种方法,因为传承了奥尼尔搞笑基因的家伙在罚球命中率上也和奥尼尔一脉相承,经常徘徊在六成左右。
快船32号布莱克.格里芬是巨星吗
目前这个赛季只是他的新秀赛季,并没有什么荣誉可以让他称得上是巨星,不过他目前的表现足以吸引人们的眼球,相信他在未来几年中一定会成为巨星,不单单是个人资料够巨星,球队战绩也会够巨星。
布莱克-格里芬视讯下载地址
布莱克-格里芬视讯下载地址
布莱克格里芬的选秀体测资料
我在一本篮球杂志上看过,给LZ打一下吧
布雷克格里芬 身高:206CM 穿鞋身高:208cm 体重:115kg 原地摸高:267cm 臂展:207cm 垂直弹跳:81cm(比霍华德要好点) 最大弹跳:90cm
格里芬绕杆跑灵活性测试只用了10.95秒、3/4场地冲刺跑用时3.28秒,即使和被认为是去年全美运动能力最强的控球后卫强尼-弗宁相比也毫不逊色。而且格里芬185磅卧推成功22次。而且格里芬的运球水平不错,在大个子中算是佼佼者。
LZ给分吧,午夜党不容易啊!
谁能帮我详细介绍一下布莱克本俱乐部
球队资讯
1.Blackburn Rovers,布莱克本足球俱乐部
成立时间:1875
所属国家足协:英格兰
球场:Ewood Park,Blackburn,埃伍德公园球场
球场座位:31367,全坐席
地址:Ewood Park, Bolton Road, Blackburn, BB2 4JF
网址:/
主席 威廉姆斯 (John Williams)
主教练 阿勒代斯 (Sam Allardyce)
[编辑本段]07-08赛季球员名羡戚升单
弗里德尔 守门员 1
尼尔 后卫 2
基萨尼什维利 后卫 3
托德 后卫 4
奈森 后卫 6
埃默顿 中场 7
萨维奇 中场 8
舍夫基.库奇 前锋 9
迪考夫 前锋 10
贝拉米 前锋 11
莫滕.彼得森 中场 12
恩克尔曼 守门员 13
斯蒂芬.里德 中场 14
莫科埃纳 后卫 15
图盖 中场 16
蓬戈莱 前锋 17
格雷斯科 后卫 18
加拉格 前锋 20
马特奥 后卫 21
道格拉斯 中场 22
阿莫罗索 后卫 23
麦克埃维利 后卫 24
杰马尔.约翰森 前锋 25
安迪泰勒 后卫 26
德比希雷 前锋 27
哈金斯 中场 28
本特利 前锋 29
李尔 守门员 30
彼得兄老 中场 31
埃迪·诺兰 后卫 32
迈克尔.格雷 后卫 33
[编辑本段]主力阵容
圣克鲁斯 麦卡锡
彼得森 萨维奇 大卫-邓恩 本特利
沃尔诺克 奥耶尔 桑巴 埃莫顿
弗里德尔
[编辑本段]俱乐部历史
布莱克本于1875年由一批官立学校旧生组成,他们成立不久便取得多届足总杯荣誉,但直至1912年,他们才首次取得联赛冠军,并于两年后再获殊荣。
在前布莱克本及英格兰国家队名将克罗普顿 (Bob Crompton) 带领下,布莱克本于1928年再夺足总杯,却不幸在1936年降落乙级联赛。
直至70年代,布莱克本更要降至丙级联赛作赛,幸在昔日球员沃克尔出任主教练带领下,布莱克本终开始走出谷底。1991年,他找来达格利什出任主教练,并迅即带领球队重返甲级联赛,成为英超的创立成员。他们在1994年赛季仅次于曼联登上次席,取得俱乐部80年来最好的成绩。翌年他们更上一层楼,压倒曼联称王,这个传奇至今犹为球迷所津津乐道。
[编辑本段]英超联赛表现
布莱克本在英超的际遇,绝对是英国足球史上的一个传奇。他们在1992年以升班马的身份成为英超的创立俱乐部,为该队26年来首度重回顶级联赛行列。三年之后他们力压曼联,成为英超史上第二支夺标队伍。
布莱克本于1995年创造奇迹,踢出极具娱乐性的足球,将联赛奖杯带回埃伍德公园球场。然而布莱克本的命途没有就此一帆风顺,他们在1999年惨遭降级厄运,幸而两年之后他们便迅即重返英超。于联赛杯决赛对托特纳姆时的精彩表现,令布莱克本取得联赛杯的冠军,并以远离降级地带的第十位完成赛季。在科尔、约克一双前「红魔」箭头及达夫、弗里德尔等大将带领下,布莱克本于2002-03赛季勇夺联赛第六名,取得一席联盟杯参赛资格。
/05赛季季初,主教练索内斯蝉过别技转投纽卡斯尔,俱乐部迅即请来曼联传奇球星休斯接掌帅印。
[编辑本段]球队荣誉
顶级联赛(目前为英超)
冠军1912,1914,1995
亚军1994
季军1890,1910,1915
二级联赛(目前为英冠)
冠军1939
亚军1958,2001
季军1954
三级联赛(目前为英甲)
冠军1975
亚军1980
季军1973
足总杯
冠军1884,1885,1886,1890,1891,1928
亚军1882,1960
联赛杯
冠军2002
社群盾杯
冠军1912
亚军1928,1994,1995
为球队联赛出场最多球员:Simon Garner – 484
为球队联赛进球最多球员:Simon Garner – 168
2.一译“布莱克伯恩”。英国中部城市。位于英格兰西北部,普雷斯顿以东18公里的布莱克本谷地。人口14.2万(1981)。面积137平方公里。十三世纪以毛纺织和羊毛贸易著名,以后又发展了棉纺织工业。全市约有四分之一的工人从事纺织业。还有采煤、电器仪表等工业。有纺织博物馆、图书馆、工学院。
布莱克.格里芬视讯线上观看地址
布莱克.格里芬视讯线上观看地址
2014,布莱克格里芬新赛季还是快船32号吗?
布雷克-格里芬(Blake Griffin)
位置:F/C(32号)
身高:2.08米/6尺10
体重:113公斤/250磅
生日:1989-03-16
球队:洛杉矶快船
学校: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
选秀:2009年第1轮第1顺位
出生地:美国
本赛季薪金:1767万美元
合同:5年9500万,/12签,2013夏生效,2018夏到期合同包括15%交易保证金
介绍一下布莱克浦现任队长
2003年夏天从格拉斯哥流浪者转会到布莱克本的苏格兰国家队队长。
2005年1月巴里·弗格森离开布莱克本队,回返旧东家格拉斯哥流浪(Glasgow Rangers)队,转会费达500万英镑。
前格拉斯哥流浪者队队长巴里-弗格森2003年5月当选为苏格兰年度足球先生。该名苏格兰国脚这已是第五次获得该荣誉,这一纪录暂时无人能够超越;在2003年的评选中,带领凯尔特人队杀入联盟杯决赛的拉尔森屈居第二。
前苏格兰队长巴里·弗格森已经离开流浪者,并与英超升班马伯明翰队签约两年。自2005年一月,在效力布莱克本18个月后,这是弗格森第二次转会到南部的球队,身价为110万欧元。作为一名中场队员,他共代表流浪者队在联赛中出场290次,转会到伯明翰,他将于他的前任主教练阿莱克斯·麦克利什会合。
赛季 俱乐部 号码 出场 进球 国家 联赛等级 排名
/10 伯明翰 12 19 0 英格兰 1 8
/09 格拉斯哥流浪者 苏格兰 1 1
/08 格拉斯哥流浪者 6 苏格兰 1 2
/07 格拉斯哥流浪者 32 4 苏格兰 1 2
/06 格拉斯哥流浪者 32 5 苏格兰 1 3
/05 格拉斯哥流浪者 13 2 苏格兰 1 2
/05 布莱克本 21 2 英格兰 1 15
/04 布莱克本 15 1 英格兰 1 15
/03 格拉斯哥流浪者 36 16 苏格兰 1 1
/02 格拉斯哥流浪者 22 1 苏格兰 1 2
/01 格拉斯哥流浪者 30 2 苏格兰 1 2
/00 格拉斯哥流浪者 31 4 苏格兰 1 1
/99 格拉斯哥流浪者 23 1 苏格兰 1 1
/98 格拉斯哥流浪者 7 0 苏格兰 1 2
/97 格拉斯哥流浪者 1 0 苏格兰 1 1
布莱克·格里芬是下一个卡洛斯·布泽尔?拜托了各位 谢谢
这重点看球队怎么样定位他了,如果是做为球队的基石的话,我想他的前景应该不错,当然这还的看他个人的天赋和能不能适应NBA的环境了!
请介绍一下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
威廉·布莱克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派诗人,主要诗作有诗集《天真之歌》、《经验之歌》等。 早期作品简洁明快,中后期作品趋向玄妙晦涩,充满神秘色彩。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的一生极其简单,也没有什么大书特写之处,只有一些一直延续的简单事实和紧迫的艺术创作活动。1757年,他出生于伦敦一个贫寒的袜商家庭。由于个性过于独特,不喜欢正统学校的压抑气氛拒绝入学,因而没有受过正规教育。他从小就喜欢绘画和诗歌。11岁起就进入绘画学校学习了三年并表现出非凡的艺术才能。其父有意让他师从一位著名的画家继续深造,但他为了家庭及弟妹的前途而主动放弃了这次机会,去雕版印刷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的一生便是一方面与妻子相依为命靠绘画和雕版的劳酬清贫为生,一方面继续从事12岁就开始的诗歌创作并配上自己的插图出版。直到1827年8月去世前的几天,他仍然在工作,“叫人用最后的几个先令去买碳笔”,画完最后一幅画把它放下,说道“我已经尽力而为了”。
谈论威廉.布莱克必然要澄清有关对他的诸多猜测与指责,有人说他是疯子和魔鬼信仰的杜撰和散播者,像伦敦夜间人们能够听到的墓地里走出的勾小孩子灵魂的新年老人,当然,布莱克不可能如拉伯雷与阿莱丁诺一样对世俗做彻底的思考或澄清,也许他是信仰的迷雾,但那也是饱蘸着痛苦和爱的“紫雾”,布莱克开创了一种藉想象力促成的幻觉而进行的思考,从这一点上看,他启发了爱米莉迪金森和迪兰·托马斯,甚至阿尔蒂尔·兰波。布莱克是想象力的先知,和经验的忠实记录者,我们宁愿把他看成从 “魔鬼作坊”里冲出来的最优秀的净化知觉的学徒。
布莱克最被人们引用和传诵的,也是后代文学大家反复赞美的几首诗歌如《擦烟囱的少年》、《保姆之歌》、《病玫瑰》、《老虎的赞美诗》,皆可以看作构筑布莱克之“天国原形”的一部分,这个自比为以西结的少年,四岁就看到了宗教幻象,并且可以用一种亲喃的语言和“白色诸神”寂静的交谈,尽管世风低落,文途滞涩,但布莱克怀着极大的天真和壮丽的想象力与战斗力,投入了类似班扬和马娄的“世俗反讽”运动中。
这种文艺复兴是旨在和针对于时弊而进行的抒情与想象力神话的回归,这些人对美大加赞美,并加之比喻为自己的面具,而对尘世中的人的命运却大加伤感,并认为他们破坏了作家的“美”的面具。于是拉伯雷戴上了讽刺,班扬戴上了布道,马娄戴上了戏拟与夸张,当然还有一种惊人的反讽,而布莱克则戴上了天真。
布莱克在和他相伴一生的乡村姑娘凯瑟琳的邂逅与共处中,获悉了平民心中的童话与贞洁,并以此与自身的经验和想象作为对比,参照了很多从中世纪就开始进行和流传的童话寓言式写作,并加上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意象创造力,布莱克为我们留下了最重要的18世纪诗集《天国与地狱的婚姻—想象力的赞美诗》和《天真与经验之歌》,如果说前者是为结婚后守教的人看的,那么后者更多是小学生们的新年读物,或者圣诞老人给大家的金黄色的发光玩具。但我宁愿认为,布莱克构筑了我们世界的巨集伟与庄严教堂的顶层,在那里,理想与现实的箴言熠熠闪光,时时为我们提醒著圣母般的洁净与肃穆。
布莱克从不否认自己是一个藉天真想象而进行创作的人,但同时代的人除了为他的怪异举止和热情四溢的精力而感到困惑外,还为他的面貌的高深与可敬而感到迷惑。布莱克显然不是为属他的身体命运的那个时代写作的作家一样,同阿蒂尔兰博一样,他藉一种基于神秘与梦幻经验而“对感官不同程度”的扰乱,找到了一条通向自由和赞美的 “天国诗歌”的归依与信仰。也许,这就是布莱克为我们留下的最重要的经验与价值,布莱克“玫瑰的哭嚎”和“真理总是隐藏在疯狂的暮蔼中”的大胆语句,为我们找到了些许从“黑暗的烟囱”延伸到“玫瑰色天国”的神秘体验路途。
布莱克的关于:“在荒原尽头,手指可以触天”的诗句启发了西班牙画家格列柯和达利,在《柔软的时间》和《西班牙内战的讽喻想象》中,达利用天才的化笔表达了对这位十八世纪最伟大诗人的认同与赞美。
本诗选自《天真之歌》。
Spring(春天)
Sound the Flute!
Now it’s mute.
Birds delight
Day and Night.
Nightingale
In the dale,
Lark in Sky
Merrily
Merrily Merrily to wele in the Year.
Little Boy
Full of joy.
Little Girl
Sweet and *** all.
Cock does crow,
So do you.
Merry voice,
Infant noise,
Merrily Merrily to wele in the Year.
Little Lamb,
Here I am,
Come and lick
My white neck.
Let me pull
Your soft Wool.
Let me kiss
Your soft face.
Merrily Merrily we wele in the Year.
把笛子吹起!
现在它无声无息。
白天夜晚
鸟儿们喜欢。
有一只夜莺
在山谷深深,
天上的云雀,
满心喜悦,
欢天喜地,迎接新年到。
小小的男孩
无比欢快。
小小的女孩
玲珑可爱。
公鸡喔喔叫,
你也叫声高。
愉快的嗓音,
婴儿的闹声,
欢天喜地,迎接新年到。
小小的羊崽,
这里有我在,
走过来舔舐
我白白的脖子。
你的毛柔软,
让我牵一牵。
你的脸娇嫩,
让我吻一吻。
欢天喜地,我们迎接新年到。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这表现在动物的活动上:鸟儿欢腾,公鸡鸣叫,云雀在天上翻飞,夜莺在山谷间歌唱;也表现在孩子们的活动上:欢蹦乱跳,笑语喧哗,跟小动物一块儿玩耍。
这首诗的三节像三个变焦电影镜头:由远而近依次是山谷树林、村庄农舍,然后聚焦在一个与羊羔相戏的儿童身上。意象鲜明、具体、生动,趣味盎然。而诗以儿童的口吻写出,反映了孩子们对春天的感受。诗行由片语和短句组成,注意押韵和反复,几近童谣,轻松自然,琅琅上口,读来颇有春天气息扑面而来的新鲜
英国第一位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 WilliamBlake,1757 1827 是一位复杂的多重人物。除了诗人,他同时还是画家、雕刻家。他艺术的一面影响另一面。他用自己发明的方法,把写的诗和画的插图刻在铜板上,然后用这种铜板印成书页,再给它们涂色。细读布莱克的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是由影象和文字结合的整体。文字不仅仅是用来说明图画,图画也不仅仅是用来表现原文。两者都需要解释性或推测性的阅读。
从童年时代起,布莱克就充满了丰富的想像力,并且时常经历幻想。他说他曾看见过缀满天使的大树,曾见到过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中的古圣先贤,并给他们画过画像。他把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用绘画和诗歌表现出来。他的画大多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变形人体或表现他幻觉中所见到的人物。如他为自己的诗“欧洲:一个预言”(1794)所作的插图(见图1)就是源自他的幻觉。据说,当布莱克住在兰伯斯时,他曾站在一个楼梯的顶端,看见过类似的一副幻象出现在空中。从这幅画面上可以看出:混沌初开,一个裸体老人白发白须飞扬,伏在一个黄边红里的圆形物体内,伸出左手,在用一幅巨大的圆规测量下面的一片沉沉黑暗。这位神秘的老人显然是《圣经》里的上帝耶和华。在《旧约·箴言》里有一段“智慧”所说的话,可以佐证。这幅画不仅构图和色彩都带有一种梦幻般的神秘感,而且用意也不是写上帝的伟大。它表达的是上帝的邪恶,因为他创造了一个黑暗的世界,那幅圆规看起来像是黑暗的暴风雨之夜霹雳的电光。所以他只能是邪恶之神。
布莱克除了自写自画之外,还常常为别人的诗文作画。图2这幅名为《怜悯》的画,就是他为莎士比亚的名著《麦克白》的第一幕第七场所作的插图。麦克白在即将弑君夺位时,内心充满犹豫和矛盾。他说:“怜悯像一个赤条条的在狂风中飘游的新生儿,又像一个御气而行的天婴,将要把这可憎的行为揭露在每一个人的眼中,使眼泪淹没天风。”布莱克在这里构想了一个神话般的场面:在深沉的夜幕下,“怜悯”这位充满慈悲的人物,骑着一匹飘逸的白马“太虚使者”,无声无息地掠过夜空。大地上躺着一位刚刚生产的母亲。她非常虚弱,无力照顾新生的婴儿。“怜悯”关切地俯下身去,张开双臂迎接一个新的生命。而这个幼小但充满活力的新生儿,从大地母亲身上一跃而起,扑到“怜悯”的怀中。在“怜悯”的身后,有一个夜的使者,正张开手臂飞翔著,静静地掠过夜空。整个画面显得那样宁静而深沉,充满著夜的神秘感和博大的包容性。无边的夜幕,掩盖著无数的罪恶、不幸、欢乐、忧伤、生命和死亡、温柔与狰狞······所有的一切,都在它的包容下沉寂,构成了深不可测的神秘内容。
布莱克一生都保持着宗教、政治和艺术上的激进倾向。他浓厚的宗教意识、艺术家的天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给他的诗歌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并使它的诗歌具有明显的宗教性、预言性、哲理性和艺术性等几大特点。他对英国诗歌,特别是浪漫主义诗歌所作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其前期诗作主要包括《诗歌素描》(1783)、《天真之歌》及《经验之歌》等。这一时期的诗作,语言上简单易懂,且以短诗为主,音节也能短则短,题材内容则以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主;而后期的诗作篇幅明显增长,有时长达数百乃至上千行,内容也明显地晦涩起来,以神秘、宗教,以及象征为主要特征。
布莱克一生都没有得到官方或公众的赏识。在当时人们的眼中,它是个反理性主义者、梦幻家和神秘主义者,一个远离尘世的人和偏执狂。他的作品没有受到重视。直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叶芝等人重编了他的诗集,人们才惊讶于他的纯真与深刻。接着是他的书信和笔记的发表,他的神启式的画也逐渐普及,于是诗人与画家布莱克的地位才确立无疑。
时至今日,不少批评家把布莱克列为英国文学史上与乔叟、斯宾塞、莎士比亚、弥尔顿、华兹华斯齐名的最伟大的六位诗人之一。由于他的画在文艺复兴以后,开启了不重形似而重精神力量的新路,他又被赞誉为“英国艺术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笔者2002年8月至2003年8月在英国剑桥大学访学期间发现: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FitzwilliamMuseum)为布莱克开设了专馆,且馆藏十分丰富;仅在2002年米迦勒学期(MichaelmasTerm)剑桥大学英文系的课程表中,就有三门有关布莱克研究的课程,它们是:“威廉·布莱克”、“布莱克的复合艺术”(Blake sCompositeArt)和“布莱克的微细特例”(Blake sMinuteParticulars)。布莱克的成就及魅力由此可见一斑。正如王佐良教授所断言的,对于后来者来说,布莱克是挖掘不尽的———无论从思想、象征、神话出发,还是从格律、诗艺或绘画艺术出发,他的作品里还有大量值得深入研究的东西。他经得起不断发掘。很可能,今后人们还会从他的作品中发掘出很多新的东西。
英国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一诗,主要
“以诗论诗”
——对布莱克诗作《老虎》的新解读
安晓红
《老虎》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的一首脍炙人口、吧侵落前限会时径将耐人寻味的著名诗作。《老虎》鲜活的诗歌意象、独特的铿锵节奏为读者所喜爱,“老虎”如谜的象征意义为文学批评者所关注。360问答评论界一般倾向于认为《广拉整触研保娘气老虎》是写法国大革农激工值评如石乡距耐命的, 因为该诗出版于法国大革命之后不久,加上诗中充满了诸如“火”“铁锤”“锁链”“熔炉”和“矛”等和革命有关的意象。如果以传统批评中阶级分析的视角来解读,老虎理所况裂送力半示才阶当然被当作强大革命力量的象征。华容材调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歌颂了造物主上帝的伟大。该诗确实对造虎者表示肉里领走治弱了敬畏:“什么样不朽的手和神眼/能够构建成你那么可怕的对称[1]?” 事实上,该诗文本为我们提供了第三种解读它的可能性。如果我们试图以新批评与原形批评更深刻地解读这首诗,会发现布莱克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关于诗歌创作的理念以及浪漫主义的诗风。
一、《老虎》吻合“老虎”形象
布莱克集铜板雕刻与诗歌创作为一身,在他为《老虎》做的版画摹本中,标题“老虎”占了画面的九分之一,其中每个字体是诗中字体的先五倍,标题的底部又是老虎的画笔械一突带倒能读像,从而一个来势凶猛、令人生畏的老虎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而标题“老虎”一词的拼写却用得是旧体拼写的“T字图慢找渐向概yger” 而不是“Tiger”。布莱克在当时两种拼写都可接受的情况下有意选择了前者,暗示诗中的老虎不仅是具体的实物,更是一个极具 “独特性和神秘性”[2](106)的形象,是一个象征。紧随陌生、可怕的老虎掉促形象的就是诗歌第一行对称的、抒发强烈感情的两个“Tyger!Tyger!”。这样,标题、画与诗共同勾勒出了“可怕对称”的“老虎”形象。“可怕的对称”这个描述老虎外形的关键词在他第一诗节和最后一个诗节的最后一行均出现了,它成为揭开诗歌《老虎》象征意义谜团的一把金钥匙。很明显科械城降,“可怕的对称”是一对矛盾修饰罪见语。“对称”一词是一定诗村垂娘组聚激让江封个与视觉艺术相关连的词汇,指老虎的体形与花纹含有一种比例恰当的平衡美与形式美。而“可怕”一词则意在强调老虎均衡的美令人生畏,“老虎”的意象“内涵了一种惊涛骇浪的威力和燎原烈火的恐怖”[2](106)。总之,“可怕的对称”成为“老虎”形象的本质特征。
“老虎” 意象首先与《老虎》诗形一致。诗歌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第一诗节中存在于想像中的、神秘的“Ty构测划衡州集束他ger!”“Tyger!”意象在最后一个诗节演变成了诗人的现实作品“Ti黑黑伤修条机赶顾茶白ger”“Tiger”,暗示创作过程已经完成。另外,第一诗节的“能”(could)与最后一个诗节的“敢”(dare)对称的出现在了诗歌的开始与结尾,意在点明考德法述件品历括久创造者要坚忍、勇敢地完审载居育鸡误呀负去诗排成创作,这两种对立的状态与风格必需遥相呼应。至此,这一在意义与形式两个层面上的环行结构标志着《老虎》诗形上的“对称”。
其次,在《老虎》这个“对称”的诗形包裹下的是弥漫担时在《老虎》中间四个诗节的“可怕”的诗境。承接了第一诗节对“老虎”的揣度和玄想:“什么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可怕对称?”,诗歌的第二诗节继续讨论第一诗节的疑问,“从何处取得你眼中之火?/ 凭什么敢攫取这火光?”,但进一步加深了与令人敬畏的老虎相对应的“火”的视觉意象。关于火这个原形意象,威尔赖特在《原形性的象征》一文中指出火的“非理性的突发性和蔓延性”[3],即火具有巨大的毁灭性。在极具可怕的火光中,在第三诗节创造者开始以巨臂“扭动老虎心脏的筋健”。“扭动”(twist)一词暗含“暴力”,在动作上回应第二诗节可怕的火,为第三诗节末出现的令人畏惧的“威猛的手脚”打下伏笔。“威猛”(dread)一词在英语中有“令人敬畏的”和“可怕的”双重意义。威猛”(dread)在第四诗节中已完全演变成了“可怕”:“可怕的握力”直至“死一般的恐怖”。在第五诗节中,创造者却对自己恐怖的作品报以微笑,创造者不但没有被极具致命威力的被造所吓倒,反而呈现满足的微笑,表明老虎的创造者比老虎更令人敬畏,“可怕”的诗境被推向了高潮。
同时,他的微笑因为他在创造象征邪恶和毁灭的老虎的同时也创造了象征善良温顺的绵羊,使这个世界在“可怕的对称”拥有了永久的原动力。就象布莱克在《天堂与地狱的婚姻》中指出的那样:“没有对比的事物就没有前进。吸引与排斥、理性与活力、爱与恨,这些都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4]。”《老虎》的主题,“可怕的对称”从而也被点化。
我们解读出了《老虎》诗形、诗境与诗歌主题均与“老虎”“可怕对称”的形象吻合。至此,我们可以确定《老虎》与诗歌创作有关。
二、“老虎”的形象蕴涵诗学主张
在得出 “老虎”形象是关于诗歌创作的结论之后,我们慢慢走进“老虎”的创造过程,试图进一步细致解读其中蕴涵的诗学主张。首先,破解《老虎》中“老虎”的创造者。在第一诗节“什么样的神手或天眼/造出了你这样的可怕对称?”(“What immortal hand or eye / Could frame thy fearful symmetry?)这一全诗的中心句中寻找突破点。“immorta”一词既表达了对“老虎”本质的追问,也有对老虎创造者不朽性的沉思。同时,我们知道“老虎”在诗画中的形象都出自布莱克的的“手”与“眼”,那作为雕刻家与诗人的他是不是这个“不朽者”呢?接着看下一行的“frame”,它有“定型”(shape)与“构想”(conceive)两个内涵意义。如果把前后两行连贯起来,也就是说“老虎”的画像经神手造就(shape),诗歌《老虎》由天眼灵视(conceive),而把诗画统一在一起的独创者恰恰非布莱克莫属。第二诗节继续了对创造者特征的探究:“凭怎样的翅膀他敢于奋力拼搏?”(On what wings dare he aspire?)英文词“aspire”暗含热切盼望、勇于追求难以实现的伟大抱负。具有这种特质的创造者不应是上帝,因为在基督教中的上帝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无所谓是否勇于追求高不可及的事物。而这一“敢于奋力拼搏”的精神不恰恰是布莱克作为英国浪漫主义先驱者形象的最好概括吗!诗歌《老虎》对于“老虎”创造者的追问一直持续到第五诗节:“是制造羔羊的人制造的你吗?”在这里,羔羊除了使人想到上帝之子外,也使人联想到诗人的《天真之歌》,与此同时,它也可以指当时的读者[5](43)。在19世纪,诗人一般将读者也认为羔羊面对自己的作品,因为他们把阅读当作一种宗教活动。依此推理,“你”则可以理解为收在《经验之歌》里的《老虎》这首诗了。另外,整首诗中的“他”(he)都是小写的,“他”指的不是上帝,而是象上帝的诗人布莱克。对于《老虎》中“老虎”的创造者的确认明晰布莱克对于诗人的界定:诗人不是无所不能的上帝;但他确是象上帝一样的不朽者。
而诗人布莱克为什么能有象上帝一样的“神手或天眼”(immortal hand or eye)呢?“凭怎样的翅膀他敢于奋力拼搏”?布莱克在《书信集》中写到:“在沙粒中看到宇宙,在野花中看都天堂,在栎树里看到天使大军在欢唱[6](1576)。”对于别人狭窄的肉眼所看到的东西,布莱克的视野却可以无限地伸延,“把其灵光和尖锐抛向万物,它穿透隐藏的事物,搜寻复杂的本质,不需要其他任何借以观看的光亮,只是凭借它自身的灵光”[7](55)这就是“布莱克由想像力左右的灵视世界”[7](56)。作为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先驱的布莱克,视想像为文艺创作的源泉和人类生活的原动力,把想像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在《没有自然宗教》和《一切宗教皆为一体》中,布莱克宣称“把诗的或创造的能力与预言的力量等同视之” [6](1576),而这种包罗万象、洞察一切的力量就是布莱克所谓的想像力。这里,“想像与布莱克宗教中的上帝合二为一”[7](54)。基于这样的诗歌理念,布莱克在《老虎》第三、四、五诗节才有了《创世纪》中上帝创造万物的创作灵感。插上想像的翅膀,诗人布莱克具有了神性,具有了象造物主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力。“什么样的臂力、什么样的神工,/把你的心脏拧制成功”。在在第三诗节创造者擒住被造后,第四诗节创造者又把自己想像成了一个“铁匠”:“什么样的铁锤?什么样的铁链?/ 什么样的熔炉把你的脑子烧炼?这里的“心脏”(heart)与“脑筋”(brain)象征了想像力发挥时感知与理智的并存与对立,他的《天真之歌》与《经验之歌》中“天真”与“经验”两种哲学信条的并存与对立。至此,布莱克完成了“老虎”的创造、《老虎》的创作过程,把浪漫主义诗歌理念蕴涵在了“老虎”的形象中。
三、布莱克“以诗论诗”
布莱克是反对新古典主义的。新古典主义所张扬的典雅、适度、理性的诗歌创作标准是布莱克所不齿的。他认为这“无疑于对白痴讲很清晰的东西”。他抛开理性,视灵感与想像为“永恒的安身之处”。《老虎》中的“老虎”如谜般的丰富象征意义使这首18世纪的诗歌酷似20世纪的意象派诗歌,就凭这一点就充分表明了布莱克与充满警言格句的新古典主义的彻底决裂。同时在艺术上他更是大胆打破古典主义诗歌的清规戒律。《老虎》从头到尾使用的四音部抑扬格或扬抑格双行体取代了新古典主义所规定的五音部抑扬格英雄双行体。不仅如此,绝大部分诗行的四音部还不完整,以额外的一个重读音节结尾,这在新古典主义看来是明显不符合规范的。
Tyger! /Tyger! /Burning /bright
In / of / night,
What / hand or /eye
Could / thy /ful /metry?
另外,新古典主义追求和谐、对称、富有美感的价值观念,而布莱克似乎更钟情于一种崇高的情感。这种情感源于一种恐惧,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虎》中跃然纸上的是一个令人望然生畏的老虎形象。在伯克(Edmund Burk)的《对崇高与美的哲学思想探源》一文中认为:“未经驯服的力量是崇高的,因为它从阴郁的森林中来,从充满吼声的荒野中以狮子、老虎、豹或犀牛的形式向我们走来[8]。”
“以诗论诗”并不为布莱克所独有,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中的确存在着一个“以诗论诗”的现象[5](43),只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它一直视而不见。因为它作为一个隐含的主题并不象诗人们所关注的自然、民主和自由等问题那么明显,又不是任何一个诗人永恒关注的话题,所以恐怕只有细心的读者才能发现它。比如,华兹华斯的《丁登寺》,柯尔津治的《抑郁颂》,雪莱的《西风颂》和济慈的《希腊古瓮颂》等,都堪称诗人们诗学理论的载体。
本文只是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的《老虎》为例,解读其中的“以诗论诗”的现象。当然,诗歌超越时间与空间,超越固定和有限的释义,本文所作的解读只是许许多多解读中的一种罢了。
参考文献
[1] 布莱克.布莱克诗集[M]. 张炽恒,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45
[2] 唐梅秀.布莱克的二元对立运思方式与反传统意识[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2003,(5):106.
[3] 叶舒宪.神话与原形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87.
[4] 王守仁.英国文学简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00
[5]] 杜维平.以诗论诗:英国浪漫主义诗歌解读[J].外国文学,2003,(4):43
[6] G.***.Bentley. Wiliam Blake’s Writings[M]. London: Picking &Chattto,1978:1576
[7] 袁宪军.布莱克的灵视世界[J].国外文学,1998,(1):55,56,54
[8] Maurice Cranston. The Romantic Movement[M].Liphook: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4:49.
给你篇论文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