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绘画始于二十世纪初你知道最著名的两位早期抽象画家是谁吗说一说他们的代表作名称吗?他们的代表作
毕加索代表的立体主义和马蒂斯的野兽派都对抽象画产生重要的影响,早期的两位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康定斯基代表作在白色的上面,蒙德里安代表作红黄蓝。蒙德里安属于冷抽象。
画家
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主要作品:《即兴》,《构成第七号》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主要作品:《灰色的树》
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渣镇戚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主要作品:《手足病医生在浴室》《玩纸牌的人》《无物象的世界》
库波卡(F.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
克利(P.Klee,1879~1940),瑞士画家
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Clito Blasco y Picasso López,(1881年~1973年)西班牙画家。主要作品:《拿烟斗的男孩》《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朱明(Allen,1967~),原名朱哲,中国流艺术第一人、中国抽象国画艺术家、艺术思想家。主要作品画集:《朱明中国流艺术展作品集》
扩展资料
抽象画在西方的再次崛起已经是20世纪的事了。一枝独秀的西方写实绘画光鲜了500年后渐渐露出了疲态,个别有想法的画家开始尝试新的探索。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更说:“艺术是抽象的,用你梦想中的东西取代自然吧!”
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并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视觉来感受。而视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所选择,它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关注:删去次要信息,抓住主要环节——这就是一个抽象过程。
从20世纪荷兰抽象画家凡·杜斯堡的作品《奶牛》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美妙的抽象过程的记录。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头完全可以辨认的奶牛,在经过抽象过程的两个阶段,牛渐渐变成了几何模块,与此同时画中模块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亮处更亮,暗处更暗,最后呈现的就是牛的抽象画。
当了解了这个抽象的过程,也许会很快知道画的是一头牛。但是,如果对这一抽象过程还不知情,那么可能会把这幅画看成是烟囱、房顶,或者其他什么的。
抽象画代表人物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可谓亦师亦友,他的艺术实践也展示了抽象的过程。《红树》是他的一幅早期作品,使用了野兽派的色彩,观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树的生命力。
几年后他画的《灰树》突出了树干和分支间的结构和关系,抹杀了树的环境和地点的特征走向了抽象。尔后,他又画的《开花苹果树》已不再表达真实的东西,以免引起情感而遮蔽纯净的自然。画中只见几何的曲线和弧线。
蒙德里安定型后的作品严格地只用红、黄、蓝三色(当时以红、黄、蓝为原色)以及黑色、白色,图形的边缘也都是直线,有人称之为“格子画”。《红、蓝、黄构图》是一幅极具活力的作品,旅皮色彩的张力使这些绝妙的图形显得紧密,粗细不等的黑色边界线包含着完美的平衡。
许多人都对他孜孜不倦地重复画同一类作品感到不解,事实上这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系。他相信自己看到的山水、树木、房舍都有潜在的本体,画家的任务就是要把隐藏在其中的结构及和谐画出来。
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等画友组织了“风格画派”,也称“新造型主义”,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也影响到建筑和装饰领域。
蒙德里安与画家凡·高是同乡,两人的处世风格也有点像,都是“一根筋”。凡·高曾经邀请高更一起生活,可是住在一起不到两个月就发生激烈争执,最后凡·高一怒之下用刀如陵割下自己的耳朵。而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也是志同道合的画友,一起创办了《风格》杂志,组织了学术社团。
不过,后来分道扬镳了,分手的原因居然是蒙德里安坚持画中只能出现竖线和横线,而凡·杜斯堡却坚持斜线也是可以的。
怎样理解《绝对主义的创作》?
马列维奇 [ Kazimir Severinovich Malevich,1878年2月23日——1935建菜年5月15日 ] 的至上主义画派形成,多少与当时来自的社会状态、政治局势有些关系。
该流派作品多绘制单纯近乎冷酷的几何形体造型,用最简洁甚至单调的长方形色360问答块,以不同形式组成画面,描绘对客观世界的否定,表达一种“非理性”的“绝对理性”的情绪,更多抒发作者对真正的无限与自由的憧憬。当时正值俄罗斯革命浪潮酒汉兴按兴起。从这一点来理解,时代、历史的现状促成艺术家对整个社会乃至宇宙都有了新的思考,就在自己的作品中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出来。撇开历史局势和时代发展不谈,就很难理解艺术家的艺术创山守析引盾级作思想。
马列维奇的作品,传达的是对现实世界人们贪爱物质享受、追求权力地位的一种嘲讽和鄙视,对社会不平等、动荡局势的反思,以及对真正达到自由与无欲无求状态的向往。
从单纯的艺术形式角度看,这幅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几何化的形式美感,各种不同色彩平涂的长方形色块以一种“自由”的方式“铺”在浅色背景上,造成独特的画面艺术效果。
我们其实可以将这种画面看作色彩高度概括的自然界物象的抽象形式表达,大小不一的单纯色块可以理解为人、动物、星球或任何别的东西,浅色则可以理解为光或者阳光。
在浅色背景下,深色块衬托的橘黄、橙红、柠檬黄、粉绿、粉红等色块就相对显得明亮,画面中央“平直”的暖黑色长方形体现某种秩场打答室令同序,深蓝色正方形则代表某种新秩序,其它小色块趋向跟随新秩序,但整体画面却因为新秩序的“倾斜角度”而显出一种自由感,同时在不同秩序影响下各色块交叠,呈现一种美感。
马列维奇的早期作品还多为从写实角度出发的抽象风格,受野兽派、立体派影响而带有一些具象绘画符号,在俄国十月革命前逐渐改变画风,倾向于前卫。也是经过多年复杂的简末艺术理念沉淀,马列维奇将自己的艺术形式简化,形成这种高度简约的几何形体绘画风区增专翻试财格。
从艺术发展角度看,他的作附晶结品无疑极大影响了当代艺术设计领域。单从艺术界对当代绘画的认识,至上主义引怀也有相当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