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大学音乐鉴赏课
音乐鉴赏是音乐艺术院校的音乐专业必修课, 也是普通高等教育学府的常设艺术课程,其学习内容包含器 乐、声乐360问答、舞蹈、历史、文学等。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重要的基 础音乐艺术教育,是创造性教育的源泉工的,如何上好音乐鉴赏 课,是一门值得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 鉴赏 曲式 一、遵循音乐教学规律 任何学生的个人发展或知识的学习,必然经历一个由简 到繁、由单一到复合、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音乐鉴赏课程的 教学也应遵循如此“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在进行半教学时, 应将知识内容串联,实现“线性知识结构”的建立。要遵循这 样的教学规律,需要教师首先确立一个最为适当的知识模块分 类法则。通俗的讲,音乐鉴赏课可以按照年代、流派进行模块 分类展开教学,例如: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时期、 浪漫主指乐以核权劳营外的义音乐时期、民族乐派等.可以按照乐曲体裁分类进行 教学。例如:民族管弦急容志即且局孔奏字又千乐合奏、交响曲、组曲、室内乐等。除 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分类法,即按照曲式结构 进行知识模块的分类。 首先,以简单的单一部、单注球点功均将与守二部、单三部曲式为基础越入则, 为学生建立曲式结构的概念;其次,进行复三部曲式、回旋曲 式、变奏曲式、民族多段体等架构的学习,展开教学;再次, 进行较高难度的大型曲式结构教学,如奏鸣曲式结构、回旋奏 鸣曲式结构;最后,通过复习进行系统的知识整合。其科学性 体现在由排但华非王被真愿什“最简单”到“最复杂三雨虽操两跑名算界未”,不仅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 建立和情感体验,论科个超也有助于和声、曲式分析等相关课程的学 二、教学内容的四个环节针对音乐鉴赏课程的教代沉庆段害议学内容,可以将其分为四个环 节,从第一到第四阶梯式进行。 (一)曲式结构概念。由于整体教学知识模块按曲式结 构进行分类,因此放在教学首位,例如宽书室架以围和,单三部曲式 “A+B+A”、回旋曲式“A+B+A+C+A+�6�7�6�7”以及该曲式结构的 特征。为学生解决某一曲式类型“是什么”的问题,明确教学 目标,为整体知识结构建立基础。 (二)代表曲目的作曲家和创作背景。在学习曲式结构 概念之后,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乐曲展开教学,讲解该曲目的作 曲及创作背景。在这一环节中,最关键的是鉴赏曲目的选择二刑试怎给转夜市海树。 在曲目选择上,教师应选择能够普遍接触到的、易分析的经刚孔员刑典 曲目。如复三部曲式结构,可以选择:《拉德斯基进行曲》 《春节序曲》进行教学;变奏曲式结构的教学,可以选择: 《鳟鱼钢琴五重奏》《在中亚细亚草众叶好北怎记原》等曲目。除此之外, 还可适当插入一些具典型音乐形象、特征,且与课程内容主题 相近的曲目,如:《势十啊河余林采秋野蜂飞舞》《荒山之夜》较取意体我胶威等,用这样具有 鲜明形象的音又委胶查找境均粒图比居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对环压教沉块款业左白缩音乐学习的热 (三)乐曲体裁。当具体讲到某一曲式结构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不可避免的将内容延伸至乐曲体裁。通过乐曲体 裁的学习,进一步扩充课堂教学,拓展学生的专业学习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的主要乐曲体裁包括:交响曲、进行曲、室内 乐、组曲、圆舞曲、奏鸣曲、幻想曲、民乐合奏等。如体裁室 内乐的教学,可以从室内乐的概念、起源、常见形式三个层面 进行展开。 (四)乐曲结构及内容分析。此环节为整体教学过程中 的最关键环节,学生对乐曲曲式结构的掌握、对音乐形象的理 解和音乐情感的体验,在这一环节集中进行。如在进行“变奏 曲式结构――《鳟鱼钢琴五重奏》(第四乐章)”教学时,将 乐曲“A+A1+A2+A3+A4+A5+A6”六次变奏拆解,逐个进行分 析。其中,第一变奏A1 乐段,由钢琴主奏旋律,小提琴声部 演奏一连串的6 连音,整段音乐充满欢快、无忧的情感,描绘 了鳟鱼在河水中游动的欢快景象;第二变奏A2 乐段,中提琴演 奏主旋律,欢快音乐的背后由中提琴暗淡、忧伤的音色进行衬 托,预示接下来的故事有不详的事情即将发生。依次类推,完 成整个曲目的欣赏教学。 三、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 音乐鉴赏课在高等教育学府通常以专业课和公共课两种 形式出现。音乐专业的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专业技 能,针对这样的学生群体进行教学,在PPT 课件、音频文件及 少量视频文件的支持下,辅以讲解就能获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然而,作为一门高校公共选修课程,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 识、艺术素质良莠不齐,运用相同的教学方式处理就会显得被 动。这时应调整教学策略,在课件中少放置音频,多放置视频 文件,用音乐视频为非音乐专业学生传达更多、更为直观的信 息。除聆听音乐之外,在视频中还可观察到整体乐队配置、民 族西洋乐器、乐队指挥风格等,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循序渐进”教学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四 个环节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针对不同的教 学群体调整教学策略,才能上好大学音乐鉴赏课。
浪漫主义音乐:特色、风格与发展
浪漫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一种基本创作方式,最初出现在文学领域。从整体而言,音乐的浪漫主义时代是基于音乐风格而兴起的一个并不严格的时代划分,特指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可将1940年代视为一个参考下限)的一段时间。
浪漫主义音乐有几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个性、情感、自由、渴望、爱。人之所以独特是因具有独立的思想情感,而人们对于能握漏局够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情感具有一种天生的需求。这些个人情感的表达最终指向的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渴望——对于浪漫主义而言,其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渴望就是爱。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题主要有怀旧和幻想两大类——他们极其热爱历史;而幻想是自由通往渴望的必然途径。这些幻想包括有英雄(理想的人)、童趣(自如纯朴)、蛮荒(无约束而孤独)、田园(和平安宁的归宿)等。
提到浪漫主义,不能不回顾古典主义的风格特色。浪漫主义紧接着古典主义而至,彼此之间有相当大的风格差异。古典主义崇尚的是结构感、平衡性和稳定(或者说永恒),以达到人对于整个过去,特别是基督教以前的希腊历史和文化的一种怀念。其主题是对古典文化与精神的崇敬、信仰和理解。因为文艺复兴的信念就是,我们的文艺理想在希腊时代。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期的段让新古典主义虽然核心不再是对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再现,但依旧是立足于严峻的题材进行创作。而浪漫主义崇尚的则是个人的、自由的、未来的,希望解构和不平衡。它更是个人的——你怎么想,怎么做,如何决定你的感受。它更强调个人的精神价值和对于外部世界的独立批判和思考。这一表述非常抽象,我们可以通过两位画家——雅克·达维特和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的代表作来直观体现两种创作理念的差异。
雅克·路易·达维特 (Jacques-Louis David,1748—1825)法国大革命时搜皮期著名画家、新古典主义奠基人
贺拉斯,是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在古罗马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古利茨亚人发生战争。除了战争带来的损伤,更令人两难的是——双方历来有着通婚关系。为了避免大规模的厮杀,双方统领达成协议,各选三名勇士出来进行格斗,以其胜负来决定罗马城和阿尔贝城的最高统治权。贺拉斯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画面描述的是老贺拉斯将武器分发给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的场景。画面构图严谨,背后的建筑渲染着古罗马式的庄严,三兄弟和老贺拉斯占据了画面的主体空间,而右下方勇士的母亲和姐妹则心如刀绞、泣不成声。这则故事和这幅画的主题思想是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马拉是法国法革命时期雅各宾派主席。因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只有泡在洒过药水的浴缸中才能缓解痛苦。浴室也就成了他最经常呆着的办公场所。1973年7月13日被反对雅各宾党的保皇党分子刺杀。马拉的死激起了法国民众的愤怒,也震惊了达维特。他用极其写实的风格刻画马拉死亡的真相,画面氤氲着浓厚的悲剧性氛围。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 (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1840)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画家
相较雅克·达维特的作品,弗里德里希的画作更显得个人化、无约束,找不到深刻的历史和文明的痕迹。观者的第一观感不是去仰慕,而很容易将自身代入画中人物——他在想什么?他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情如何?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其画作的指向更多是当下而非历史,而是人物此情此景所见所思所想。相较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没有太多典故、时政根源。浪漫主义更接近个人的内心,也可以从其绘画构图和形象勾勒角度来理解。相较古典主义构图严谨、形象丰富凝实的风格,弗里德里希更倾向于不那么真实的画面和孤独的形象,在风景方面少用华丽庄严的建筑和家具。仿佛在孤独和旷野之中,才能思考身边的一切——包括此刻和生命——的意义何在。这更接近我们大脑的辨识模式。大脑记住的并非严谨细致的如同照片的画面,而是模糊的色彩和轮廓,因而其更接近人的灵魂。
但需要注意,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非截然不同,只是反映人们对于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观察角度和思考面的不同。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更迭。
音乐是纯声音的艺术,人类对自然声音的遴选。只可体会和感悟,难以言说道白。所以音乐与情感,尤其是内心生活高度联系的。
浪漫主义所标榜的正好是个人的*,并且在这样的一种氛围里头所进行的独立思考和构建,并形成一个广大的充满幻想的视界——在浪漫主义者看来,音乐恰恰是这样一种艺术理想的巅峰。黑格尔曾在其著作《美学》中提到:音乐是高度形而上的,是只属于精神层面的,是无私而无限的。音乐和人心的这种无限接近,使得音乐成为整个浪漫主义时期趋之若鹜的艺术理想。这一时期音乐发展极其快,也正是借此音乐真正进入寻常百姓家。
* 实际上浪漫主义标榜的还有“精英式的”,浪漫主义时期真正占据主流的并非我们熟知的那些伟大作曲家的作品,而是流传大街小巷的轻音乐,而轻音乐在彼时也被许多主流作曲家所批判。所以官方的浪漫主义标榜的并非大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