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抽象油画作
你是想问这本书从哪买还是问网友都有哪些画家?我知道的有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罗斯科。其他的像是胡安,毕加索这类被外行人说是抽象但其实不属于抽象派。
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毕加索的画的特点: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来画风是以拼贴手法实现的立体主义。总的来说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是他的最大特点。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他没有固定的主意,而且花样繁多,或激昂或狂躁,或可亲或可憎,或诚挚或装假,变化无常不可捉摸,但他永远忠于的是自由。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他是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毕加索汉语全名: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
比较丁托内托的《最后的晚餐》与达芬奇同名作品《最后的晚餐》,进一步说说美术作品的时代性特征
在不同的年代,达芬奇 (Leonardo da Vinci)和丁多列托(Tintoretto)分别创作了《最后的晚餐》,同样取材自圣经,所不同的是,达芬奇的画创作于1495至1498年,此为文艺复兴期间,丁多列托的画则产生于1592至1594年,时值历史的转捩点,文艺复兴即将让渡与巴洛克。若单就题材来看,达芬奇的画勉强可算作是宗教的,就精神而言,丁多列托的画流溢出浓郁的基督教气氛,达芬奇的画则成了世俗的。丁多列托和达芬奇选择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时刻来描绘耶稣和门徒最后的晚餐,凝于丁多列托画中的时刻是,耶稣摆设了圣餐,对门徒说:「吃吧,这就是我的身躯。」一如门徒所熟悉的那样;而达芬奇所关注的时刻则是门徒对耶稣的话—你们当中有人出卖了我,所做出的反应。丁多列托所选择的片刻独一无二,换了别时别地都不可能发生,达芬奇画中的片刻在人间其实时时上演著,丁多列托的画好比一出「神灵剧」,达芬奇的是一出「人间剧」。以下我们更细部地对两幅画作比较。1.构图:以餐桌的位置为例,达芬奇将桌子横在画面正前方,桌子就不只是桌子,还形成了一道区隔的线,好比戏台的边缘,观众在这一边,餐桌的另一边正上演著一出戏。丁多列托挪动了餐桌,画中人物不再与观众遥遥相隔,画边缘不规则的裁切,有延展画面的效果,把观众也邀请入画。2.空间运用:达芬奇和丁多列托都运用「透视法」创立空间,所谓「透视法」就是两条铁轨或道路在远方逐渐聚合所产生的一种效果。达芬奇透过天花板、挂毡、地板勾勒透视线条,所有线条汇聚于基督头部,即画面正中央,线条明快清晰,形成一种对称、协调。丁多列托没有盯住画面正中央,而使线条陡斜地伸向右上角,直到在天使的羽翼下方交会,由于交会点阴暗、暧昧,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紊乱、纹理不明。3.人物描绘:达芬奇的人物一字排开,各人的反应独特、个性鲜明,历历在目,门徒在听了耶稣的话以后,各个反应不同,于是表现出个人的个性和心理。相反地,丁多列托让人物笼罩在阴影之中,隐隐约约难以分辨,他们统统被气氛所挟裹,他们不是以独立的个体身份发生作用,而是他们相加而成的整体才是意义所在,可视为势不可当的宗教体验。4.现实性:两幅画可说都是既现实又非现实的,达芬奇的现实性表现在他的著重细节,故清晰、准确,但房屋却是抽象的,且人物难以想像地挤成一堆。丁多列托的画虚构了非现实的房屋,神秘的光若明若暗,四处充斥著幻影和阴霾,但是,人物和物体的刻画却十分坚实、丰满、生动活泼。5.戏剧性:戏剧的本质是关键时刻的人物冲突,就这点看,两幅画都富于戏剧性,都是连续动作在瞬间中断,好似钟摆在摆动的顶端突然暂停,但两者设置这一瞬间的方式不同,达芬奇的人物姿态在关键时刻充分表现出其内心世界,他用戏剧泄露有意义的「性格」。丁多列托则著力于运动的进展和时间的流逝,观看丁多列托的画,在视觉上会产生动荡感,不能减速,可以说丁多列托用戏剧展开有意义的「事件」,终点、起点同等重要,同为整体的一部份。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尽管被认作是流传最广的宗教绘画,实质上根本不是宗教的,而是人类心理的描写,丁多列托的画才反映了宗教体验。两幅画传达出何种「人的本质」呢?就达芬奇而言,他把人看作截然分离的个体,当事件撞击时,个体以独特的方式作出反应,表面上看,的确笃信了新教看重个体的原则,但同时也强调,个体仅凭相加即可构成整体,和丁多列托「超个体」式的共同感不同,丁多列托基本上将人视作宏大整体的一部份。如果从「教会生活」考虑两者的歧异,顺著达芬奇对人性的理解推衍,现实中是没有真正的教会的,或许俱乐部是比较可以接受的形式,因为可以容许个体随意出入。按照丁多列托的信念,教会不是虚无,而是一切,人只有作为教会的一部份才有现实性。即便你不同意一幅画对人性的解释,仍然可以承认它是伟大的作品,这就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