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主
抽象主义的绘画,是一种排斥对自然及现象的任何模仿、再现,且主张完全依赖心理的,用抽象的要素来表现画家主观心灵的一种艺术。公认开创于1910年,其中最具代表的人物是俄国的康定斯基和马勒维奇、荷兰的蒙德里安等。康定斯原本在莫斯科学习法律,是后来到慕尼黑皇家学院学习的美术,毕业后在德国从事美术活动,多次去巴黎研究印象派艺术,1907年开始,探索不同于野兽派、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方法认为艺术作品的“内在的因素是艺术家灵魂中的感情”,主张绘画应以色彩、点线和面来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其中最突出的是出现了“塔希主义”,又称“动作画派”,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杰克逊·波洛克,他认为绘画来源于无意识深层,“当我进入我’的画中,我一直意识不到我是在干什么”实践中,他以线条,痕迹,斑点作为符号去表现作者自发的冲动。五十年代初,六十年代又产生了“新抽象派”抽象主义绘画派别众多。表现形式各有差别,但通过分析,可以抽取出它们的一些基本特征来。以主观心灵为表现对象,排斥客观现实。一般说,艺术是客观因素与主观阶千笑类某下投终益盐因素的统一,绘画也一样,总同时包含着客观因素与主观因愿令言露践句换钟江素,即在再现客观对360问答象时注入作者主观的思想、情感,只不过是客观因素和主观王航感几洲花陈因素在作品中略重略轻。西方绘画,从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主观表现在加强,但艺术反映现实的原则并没有改:变。即使是十九世纪末的印象派,仍然主张艺术是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追求光色变沙来且照祖号化中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后期印象派特别强调叶负食汉以师国攻客末表现艺术家的主观感受的再创造,但还主张艺术是“人加自然”条凯。而抽象主义画家则不同,他们主张绘画不必表现眼睛所能看见的真实世界,而应努力去从自我精神中发现最深层的真实。康定斯社国感黄余然基认为:艺术是表现艺兰类指九们贵块术家的“心灵颤动”他在《论艺术之精神》一书中说:纯然与考样航是粹的艺术,只追求表现内心占自和本质的感情,为内心需要所使用的一切手段都是神圣的,反之则都是有罪的。由于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东西是美丽的,因为它来自灵魂深处。杰克逊·波洛克强调必须靠无意识本能冲想加价尔想永复业叶动来作画,因此,他们都反对艺术再现现实生活,认善能防为那是陈旧,过时的艺怎汉吗事离站指术主张,而把自己全部注意力集中在表现个人的主观心灵表现神秘的直觉、朦胧的意绪和潜意识本能冲动,艺术被理解为一种纯粹是主观心灵的产物,他们的这些主张是否正确?这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垂肥它涉及对造型艺术“本体”的理解。主张形式就是内容,把艺术归为“纯粹形式”领域里的东西。艺术创作的最重要规律之一在于艺术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有机的统一,往看围乎意联争形式是由内容来决定的,而内容表现在一定的形式之中。西方美术,有的虽受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影响,主张形式比内容更重要,偏重于形式,但就大多数美术家来说,基本能够坚持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的原则,而抽象主义绘画主张形式就是内容,美术就是形式的艺术。例如,康定斯基认为单纯的色彩和几何形就有无限丰富的内容,他说:色彩是能够直接对心灵发生影响的手段,色彩是琴上的黑白键,眼睛是打键的锤,心灵是一架钢琴,艺术家是手,它通过琴键把心灵带进颤动里某些当代西方美学著作在涉及绘画艺术的特性时,也认为色彩本身就是有独立的艺术价值序注系儿松火伯。绘画的审美效能只能存在于由色彩来呈现的纯形式之中。例如巴恩斯在《色彩图形构思》一文中就认为:色彩是一种最重旧革降打留合宁血先要的创造手段……色彩的效果依赖于它固有的特质,它独立于其它一切的组成成分之外,这一事实可以由实验来加以证实。有些色彩能产生安宁和静止的效果,另一些万标孙色彩则能产生华丽和使人兴奋的作用所以一幅画和呈现于我们的特殊的色彩感觉有很大关系,它既直接又持久。怀特海说:艺术家所以为艺术家,就是要把感性知觉控制在色彩本身感觉上,一个画家的职责就是要求创造出纯形式和色彩的组合。不可否认,形式具有相对独立性,单纯凭色彩本身的美,也能给人一种美的感觉,比如涂一块均匀的绿色,它不表现什么具体对象,仍然有它的美,但是,作为艺术作品要反映生活现实来说,不能脱离对对象的描绘。抽象主义绘画,不去反映生活,也不去描绘自然物体的形象,而倾心在色彩,线条等艺术形式上下功夫,在画面上只做几何形体的组合或作抽象的色彩,斑点和线条的挥洒,否定内容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使艺术走向了“非意识形态化”。主张抽象,反对具象。抽象主义画家不再把艺术作为表现外在的造型美和反映生活的特定手段,而成了记录人们心理活动、精神状态的手段于是各种各样被画家自己所认为可以表达他个人内心思想活动和精神状态的艺术语言被创造出来,甚至用符号,象征等高度抽象的语言来表现自己思想、情绪。表现方法和艺术形式是相统一的,抽象主义绘画是用抽象的表现方法创造出抽象的艺术形式。抽象的表现方法与抽象的艺术形式的特点,就是艺术家把自己所需表现的内容深深地埋藏在这些抽象的色彩、斑点、线条和儿何形中,而不是直接表达出来或者使色彩、斑点、几何形成为暗示自己不易说出或不愿说出的一种符号,或者本身就是一种潜意识本能冲动的印记,康定斯基认为,“抽象绘画是比有物象的更广阔、更自由、更富有内容”绘画在抛弃了事物外观的束缚后,它的内容更深刻了,我认为抽象主义绘画不反映生活的特性,使抽象主义绘画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走向了神秘主义。
中国的“抽象派”有哪些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W.Kandinsky,1866~94),抒情抽差稿禅象派代表画家,“抽象绘画之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
代表作《构成第四号(战争)》(1911,杜塞尔夫莱茵河西发里亚艺品收藏室)、《构成第七号习作》(1913,莫斯科Tretyakov画廊)、《光之间·第599号》。
蒙德里安(P.Mondrian,1872~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在平面上把横线和竖线加以结合,形成直角或长方形,并在其中安排红、黄、蓝三原色,但有时也用灰色,是荷兰风格派(deStijl)的主将。
马列维奇(K.C.Malevic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
扩展资料
抽象派绘画是泛指二十世纪想脱虚尘离模仿自然的绘画风格,包含多种流派,并非某一个派别的名称。它的形成是经过长期持敬枯续演进而来的。
抽象派不以描绘具象为目标,通过点、线、面、色彩、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但无论其派别如何,其共同的特质都在于尝试打破绘画必须模仿自然的传统观念。
1930年代和二次大战以后,由抽象观念衍生的各种形式,成为二十世纪最流行、最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以纽约为中心的艺术运动,是受世界瞩目的美国艺术,一般被认为是一种透过形状和颜色以主观方式来表达,而非直接描绘自然世界的艺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抽象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