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主义绘画的思想是什么

抽象主义美术
20世纪以来在欧美各国兴起的美术思潮和流派。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表现。在西方艺术论着中,抽象主义﹑抽
象艺术﹑抽象派是同义语。
另磁约适油显让顾兴十准 抽象主义不同于20世纪的其它流派,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
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
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360问答构成。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
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都今毛星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
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文克让若余留念水对罪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
得宁静,祗有到艺术的形式里直望皇参反度木用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
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
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画出来的。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积极支持表现主义运动,并为
之扩大影响。
抽象主义的产生除了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外,还有受到工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原因。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
﹑精练和简报亮审教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织括超么以史成国块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刺激艺术家富策去做抽象
美创造的尝试,抽象势径氢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亚为族跑格彩﹑块面﹑形体
﹑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抽象主义艺术从翻航原始艺术﹑中世纪的货需型别原械元凯坏确宗教艺术﹑非洲和大洋洲艺术﹑东方的文字﹑书法中吸收了养料,也从中国的老庄
叫青掌专余钱出林差哲学﹑佛教禅宗中择取了适应20世纪西方哲学和人们心理状态的观念。不少抽象主义作品表现出逃避现实﹑社会虚无主义的
倾向,但也有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具有积极﹑进取和乐观的思想感情。多数抽象主义作品担流旧民策由结作的着眼点在于艺术形
式的独特创造。
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抽象主义艺术家最有代表性的是俄国人康定斯基和荷兰人P.蒙德里安以及由他创建的风格派。前
者主要是抒情抽象的艺术家,后者开拓了几危职操先她价何抽象主义的道路。俄国以马列维奇为代表的米地庆编科问纪年矛至上主义以及与之有联系的构成主
义,也是几何抽象主义的派系。法国继立体主义之后产生的俄耳浦斯主义,实际上是注意光和色彩的抽象主义。欧洲在30
40年代出现的及基没塔希主义,是注意偶然涂抹和斑污﹑痕迹所形成的纹样和质地美的抽象流派。
40年代中期在美国出现的抽象表现主义,是糅合了超现实主义的自动手法的抽象艺术,代表人物为J.波洛克。抽象表现主
义之后在美国和欧洲出现的后绘画性抽象,实际上是几何抽象在当代的发展。因为它是较为规则的﹑有明确造形和清晰边线
张出善其额了松主么鱼知的抽象画,所以被美国评论家称为硬边抽象。归纳20世纪欧美各种抽象主义艺术,凡是着重感情表现的,称为抒情的抽象或热
抽象;凡是着重表现理念的,称为理性的抽象或冷抽象。
抽象主义有独特的价值,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祗能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存在,决不能取写实主义而代之。西方一些抽象主义
理论家,宣传写实主义过时和抽象主义代表着艺术发展方向的论调,是不符合实际状况的。

至上主义的流派代表

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俄语:Казимир Северинович Малевич,1878年2月23日-1935年5月15日)是俄国至上主义倡导者、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飞机起飞》(1915年,纽正尺约现代美术馆)、《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1915年)。
其创作於1916年的作品《绝对主义的创作》於2008年11月3日在纽约苏富比以6000万美元成交,买主为一名俄罗斯收藏家。
卡西米尔·马列维奇1878年出生在俄国基辅一个糖厂工人家庭,虽然从小只受到很少的教育,但他少时就酷爱绘画。1904年,马列维奇(26岁)前往莫斯科寻求发展,并被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院录取。1907年,29岁的马列维奇的作品首次在莫斯科艺术家联展中出现,该展览名为“蓝玫瑰花环”,参展者还有后来的抽象主义绘画之父——康定斯基。马列维奇参加了由“红方块王子”注1成员组织的展览,并受到了“红方块王子”成员们对艺术新形势探索精神的感召,也开始对法国印象主义大师赛尚(Paul Cezanne,1839~1906)提出的一切形体都是“由柱体、球体和锥体”等几种基本形体组合成的鲜明论点产生了兴趣,这些为马列维奇在1911~1913年间创作的“立体民族风情”系列打下了基础。
马列维奇一生的绘画作品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就是1911~1913年期间创立的“立体民族风情”系列。这个时期的作品内容多以体现俄罗斯农民日常生活场景为主。其中以《雪后的小村之晨》(1912年,见图2)、《割草人》(1911~1913年,见图3)最具有代表性(P.162)。这些念纤绘画的色调主要由红色、黄色、蓝色组成,这种三原色对比协调的运用不但使得整幅绘画冷中透暖,而且演绎出俄国强烈艳丽活泼的红绿民族色彩风味。画中的人和物都以几何锥形和不规则梯形为基本形,每个几何形都是由暗到明的过渡色填充,通过巧妙灵活的搭配,让人物的体积感和画面整体的层次感跃然纸上。第二个阶段是1913~1920年间的至上主义风格时期。早期“立体民族举高高风情”的探索,使马列维奇对于几何形萌发了更大的兴趣,随着后来俄国政治矛盾的加深,红色革命思想也深入进俄国前卫艺术家的作品中,他作为俄国前卫艺术领军人物之一,也开始进行有关新艺术风格的大胆尝试,这些促使了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创立,成为他艺术道路上盛开的最灿烂的花朵。至上时期他抛弃了绘画中所有的具象形式,彻底地走向了至上风格。

49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