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像艺术家——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

        托尼·奥斯勒(Tony Oursler)生于1957年,是美国著名的多媒体和装置艺术家。他于1979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州艺术学院完成了美术学士学位,他的艺术涵盖了视频、雕塑、装置、表演和绘画等各种形式。

        奥斯勒以其破碎叙事手工制作的录像而闻名,包括1980年的《The Loner》和1984年的《EVOL》。这些作品涉及精心制作的音轨、绘画集、动作动画和艺术家创作的光学特效。早期的录像带已经在替代空间和博物馆中广泛展出,它们由EAI发行。他早期的装置作品是沉浸式的暗室环境,视频、声音和语言混合着色彩缤纷的雕塑元素。在这些项目中,奥斯勒尝试了使用水、镜子、玻璃和其他设备中的反射从视频监视器中移除运动图像的方法。

        奥斯勒于1991年开始使用小型LCD视频投影仪,并在展览中展示了他的第一个视频玩偶和假人。这项工作利用手工制作的柔软布料图案,并结合视频通过投影彰显昌拍樱动画的表现力。然后,奥斯勒制作了一系列将发现的物体贺轮和视频投影结合起来的装置。1993年的作品《Judy》探讨了多重人格障碍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而作品《Get Away II》则具有深入骨髓中的投影图形,使观察者面对直接的影像。这些装置引起了广泛的欢迎和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我重点欣赏了奥斯勒的两部作品:《双头》和《玩偶》。

        《双头》的狰狞初眼望去非常让人感到疑惑,但渐渐就变成了后怕。相互注视的两张面孔应该是一男一女,惨白的面颊和深陷的眼眶均喷射出青冷的光,他们似乎在相互怀疑和猜忌,彼此挑衅以至恶毒的攻击,表现了两性之间或者是人与人之间因仇恨而隔绝的壁垒。另外,左下角的两根骨头划出了一个“X”的形状,似乎也是在表达这种关系是无法挽回,不可弥补的。

        看到《玩偶》则感到一丝惊悚。被放置在衣箱内的小人是由布制成的布偶,头部耐丛则是一块虚幻的投影,他圆睁的大眼无助地注视着头顶上方,那个随时将要合上的衣箱盖既压迫着他的头颅,也压迫着他那小身体里裹着的小小的心脏。我在想,他究竟望见了什么?难道是美好的天堂?还是残酷的地狱?他还能活下去么?他的生命是不是成为了一种不定态,既生又死呢?再往深处想,我们是不是也和这个玩偶一样,被束缚在这样狭小的空间等待着我们所谓的救赎?

        此外,奥斯勒还把他的装置带到了户外。其公共艺术装置《The Influence Machine》于2000年在纽约的麦迪逊公园展出。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奥斯勒用飘荡的浓厚烟雾作为幕布,在上面呈现了一张张面无表情的脸。他把这种形式看作是与那些死后在公园里游荡的灵魂的对话,这些灵魂好像在诉说着一个个不成句的词语:“你在哪儿?”、“可乐”和“坏天气”等等。没有人在说谎,能看见的只有浅浅的烟雾,随着烟雾飘在人的四周,就好像这些灵魂在耳边窃窃私语。这一切激发着人们的恐惧感和不真实感,就像是步入了一个生者与死者共存的新次元。

        最后,总结一下奥斯勒的创作风格。他与不少西方艺术家一样,承继了人类省视自身的严肃命题。头部作为人的意识的发生地成为了他所探究的核心,面孔更是被他认为是最为吸引人的重要依托。奥斯勒最为独特的手法是将影像从一般的平坦的界面上解放出来,投射于各种立体的层面,这相当于触碰了人的视觉神经元中那些很敏感的点。他用白色的塑胶纤维做成人头,再用小型的投影仪赋予其生动的面颊,并使呻吟、怨懑与呼救声从扩音器里传出。于是这些不幸的人行走起来:匍匐于沙发、椅子下,悬吊于天花板上,或被抛于黑暗的角落里。他们都伤心不已,用来回转动的眼睛进行着无望的寻找。

        奥斯勒的叙事方式别具一格,他希望建造一种架构,使人们可以在这种架构中探索、玩乐,并可以在其上再建造新的东西。他对于“社会交互作用的复杂性”以及“科技如何影响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的心理状态和存在”的研究利用了当代的通讯工具,创作出来的作品融合了不同的载体,调查了当今流行文化的机制。由此他创作的作品处理了维度、声音、运动、空间、语言以及材料的关系,用这些元素将观众融入到一段几乎是必须的、与其创作的虚拟生物的对话之中。奥斯勒成为了全球著名的录像艺术家,也是非常前卫的新媒体艺术家。

                                                                                                                                 徐智贤

                                                                                                                     2022年1月2日

首都师范大学自考游戏作品赏析题目以及内容是什

这个我知道!希望对你有帮360问答助!

《游戏作品赏析》考试说明

一、课程教材《游戏软件艺术设计》内容总结:四部分

1、艺术设计历史与中国发展:

第1章历史与分类

游戏艺术设计的历史

中国游戏设计的发展

游戏的分类

2、子哪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的原画设定包括:人物设定和场景设定

第2章原画角色设定的基本内容

原画的概念及原则

国外人物造型的不同风格

定位角色两个因素:根据消费群体选文法打良又真艺考编剧择、根据前期策划内容定位

角色造型分类:造型基础知识,写实型和卡通端李怀型

卡通人物的手、脚画法

卡通型人物的性格表现形式

第3章原画角色设定的具体划分

按照角色内容分蒸判表搞住盟省川酸类:人物形体、虚幻形体、动物形体、机械形体

角色相关设计:服饰、装备、配器等

角色基本形体运动规律设计

第4章场景原画设计和界面设计

场景设计风格的确定:依据故事情节设计、人物造型设计、故事年代地域设计

场景设计绘画风格的确定

场景设计的构思和内容

人机界面设计

3、艺术设计举例:三个国外游戏

《暗黑破坏神》

《虚拟人生》

《生化危机》

人物造型设就热草成将困善声常

场景设计

其他:游戏效果、广告插图、装备设计

4、艺术设计方案:

第8章艺术设计见七波盾送黄妒拉府方案

美术风格设定

场景艺术设定

道具、技能和其他细节设定

二、考试内容

1、考试方式:开卷考试,客假料围停立式威议论文形式

2、考试主导思想:根据以某个游形附推免长扬溶沿解盟戏作品为例,按照所学教材内容,进行游戏案例分析。

3、考试大纲:

考试分两部分:

(1)游戏发展历史分析:建议500字

根据教材第1章“游戏艺术设计的历史与游戏万氢和的分类”

对国外和中国各种不同类型的游戏,进行比较分析。

对于游戏将来的谁轻很车屋接少免进球进一步发展谈自己的看法。

(2)结合某个游戏进行案例分析:建议2000字

采分析方法:按照教材第2、3、4章对游戏原画角色设定、场景设计的分析方法

范例:以教材第5、6、7章对三个游戏艺术设计分析为参考范例

结合某个游戏,按照上述分析方式和案例进行分析

分析中必须完成两种分析:人物造型分析和场景分析

可以结合游戏的特点海为长械生尔另移低,增加其他分析,如游戏效果分析、广告插图分析阳斯章改蒸集电排否基检、装备分析

分析内容许:游戏的特点、风格、新奇处

与其他类似游戏的比语个较,对其他游戏的影响

结论:对该游戏作总体评价

(3)建议提纲:仅供参考

1、简单介绍分析对象游戏的总体情况

2、人物造型分析

特点

风格

比较

果项3、场景分析

特点

风格

比拿质眼得较

4、总体评价

三、考试要求:

选择游戏有特点

首先制定提纲

分析层次分明

分析条理清楚

分析材料充分

分析详尽

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分析比较

逐步补充内容

举例适当

与其他游戏比较

从历史发展角度分析

优缺点兼顾

叙述清楚

文字精练

结论信服

附游戏原画

38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