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的作品简介

1913年,马列维奇的立体主义突然转向一种图表式形象拼凑,构成半画谜,半招贴画式的性质。这一幅《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幅画上,具体的形象以反逻辑方式并列,是一种前达达派的构想。画上有俄罗斯教堂、马刀、蜡烛、剪刀、文字、锯子、鱼和梯子等等,这些在生活逻辑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完全按画家的自由意志杂乱地并存在画面上。它们大小不均,事物间也毫无可供联想的因素。
马列维奇在创造“至上主义”……等等。液兄桐十月革命胜利后,这些俄国现代艺术流派的成员都满腔热诚地欢呼革命的到来。革命结束了原来的艺术集团,他们又重新把它们集结起来。而且这些崇尚现代派闹坦艺术的人被称作“左派”,尊重传统的巡回展览画派被划入“右派”。马列维奇的“至上尘伏-构成主义”自称是左派画家。马列维奇在1919~1921年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教学时期,还大肆宣场他的抽象艺术的哲学观。1926年,借用康定斯基的理论写了一本书,名为《抽象世界》。但终因不符合革命后苏联现实的要求而遭到人民的唾弃。它只能得到西方现代派艺术家的同情与支持。后来他在贫困与默默无闻中死去。这幅《一个英国人在莫斯科》作于1913~1914年,画面有88×57厘米,现藏荷兰阿姆斯特丹斯特德利克(Stedelijk)博物馆。

马列维奇的作品风格

马列维奇首创了几何形绘致临英画,留存于世的那些作品在这么多年以后,仍以它的单纯简约而令人惊讶。他称得上是二十世纪抽象绘画的伟大先驱。他一生以其谜一般的作品,为20世纪的艺术界勾勒出了另一片璀璨的星空,预示了从达达主义到后来的极简主义等多种艺术运动时代的来临。他为艺术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任由后来者遨游与徜徉。
至上主义是传统绘画时代终结的标志,而整个至上主义艺术团体中几乎只有他一个人油候花括挥晚地资思。
至上主义绘画彻底正高抛弃了绘画的语义性及描述性成份,也抛黑措练愿季单西弃了画面对于三度空间的呈现。那些平面的几何形,不具有丝毫的体积感和深度感来自。在马列维奇的作品中,那些几何构图自由而奔放,在画面上形成一种旋转的哪放表与或离心的动感,这可能与360问答未来主义及辐射主义的影响有关。此外,马列维奇绘画中的表现性特质,也是蒙德里安那种冰冷的、中性《白底上的再圆已黑色方块》的抽象画所不具有的。对马列维奇来说,一个方形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表现性个性,一切具有自身表现性特点的要素统统要排除在绘画之外,构图的全部重点是不带任何感情因素的直角系统。
马列维奇早期的作品揭八兰威示了画家几乎全部自己的求学历程,反映了前30年的西方绘画代父控队从印象主首猛义直到未来主义的演变过末程。马者清桥列维奇在其中又融入了一种源自于俄国圣像画的更具地方色彩的灵感,“原始农家”艺术与原始主义的纯净色彩及简单形体。

90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