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鼻祖是:
开山鼻祖:波德莱尔。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1821年4月9日-1867年8月31日),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派诗歌先驱,代表作有《恶之花》。夏尔·波德莱尔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在欧美诗坛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恶之花》是十九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之一。从1843年起,波德莱尔开始陆续创作后来收入《恶之花》的诗歌,诗集出版后不久,因“有碍公共道德及风化”等罪名受到轻罪法庭的判罚。1861年,波德莱尔申请加入法兰西学士院,后退出。作品有《恶之花》、《巴黎的忧郁》、《碰芦局美学珍玩》、《可怜的比利时!》等。
影响:
波德莱尔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贡献之一,是他针对浪漫主义的重情感而提出重灵性。所谓灵性,其实就是思想。他总是围绕着一个思想组织形象,即使在某些偏重描写的诗中,也往往由于提出了某种观念而改变了整首诗的含义。
波德莱尔的美学原则直接影响了19世纪法国最有声望的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马拉美、兰波例如.魏尔伦的诗歌强调音乐性:“万般事物中,首要的是音乐”;主张诗歌的朦胧性:“最可贵的是令人半醉的诗歌,模糊和明晰在诗中互相结合”。马拉美热衷于病态感觉,一味歌咏空虚、死亡和荒诞。兰波则是实践“声、色、味”交感理论的典范,他那首《彩色十四行诗》成为象征主义诗歌的奠基石。这些诗人在波德莱尔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了诗歌新领域,探索诗歌表现的新方法。
19世纪的画家与理论家、诗人的关系密切,很多画家亲自写文章阐述自己的艺术理论,因此发起于文学领域的象征主义理论很快就渗透到了造型艺术中,波德莱尔的文艺理论提供给画家新的表现角度、扩大了绘画表现题材,绘画开始向“表现性”发展。象征主义艺术虽然与印象派同时产生,但是20世纪初的主流艺术超现实主义继承的是象征主义而不是印象主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象征主义艺术是西方绘画“现代化”发展的开端。
波德莱尔不但是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先驱,而且是现代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现代主义认为,美学上的善恶美笑让丑,与一般世俗的美丑善恶概念不同。现代主义所谓美与善,是指诗人用最适合于表现他内心隐秘和真实的感情的艺术手法,独特地完美地显示自己的精神境界哗纳。《恶之花》出色地完成这样的美学使命。
原型学理论的起源及基本思想是什么?
原型理论的鼻祖应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来自,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较证段思再好非纸庆泽在1890年出版了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类学著作《金枝》。这部著作被认为是原型理论的奠基之作。弗雷泽比较了多种民族的宗教仪式,并且根据其间的类似点,研究了神话和仪式的基本模式,指出远古神话是仪式活动的产物,是伴随或后于这种活动的描述。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信仰,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人类最早是想用巫术去控制神秘的自然界,显然是办不到的,于是,人类又创立了宗教来求得神的恩惠。当宗教在现实中也被证明是无效时,人类才逐渐创立了各门科学,以此来揭示自然界的奥秘。片乐育水据此,弗雷泽提出了一个意义极其重大的人类思想采处什往证因立级实商发展公式:巫术—宗教—科学。在这种历时程序之中,许许多多神秘的仪式和奇异的神话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原型在荣格的无意识理论中得到了更为深入的360问答阐释。与《金枝》一样,他的《里比多的变化与象征》也是原型批评的奠基之作。荣格的原型及其集输诗体无意识理论对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批评领域里,自莫德·博赫金(Ma言先搞展据组兴udBodkin 1875 1967)运用荣格的原型理论来分析诗歌的名著《诗歌中的原型模式》(1934)一书发表以来,文学批评中便大量使用“原型”这一概念。
从文学角度系统深入地探讨神话—原型问题的是加拿大息告烈得劳跟学者诺斯洛普·弗莱(NorthropFrye 1912 1991)。宗湖在荣格的启发下,弗莱也从神话呢局冷功血、仪式这些被视为积淀人类祖先原始经验和原型意象的形式出发,认为文学是神话仪式的表现,是神话的再生与复活。弗莱的《批评的剖析》一书,以相当开阔的眼界剖析和总结执过析笔刑它田了西方现存各种批评流派的是非得失,极大地突破了从上世纪20年代起统治乐诉新几慢尽古希受叶开英美批评界的“新批评”派的眼光狭窄、观念僵化的局限,打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文艺批评的新局面。《批评的剖析》的问世,标志着“原型批评”的理论与研究在文学批评领益衣伤省孙送域的崛起。《批评的剖析》“以宏阔的视野,精心设计的逻辑结构,旁证博采的称引和概括,使原型批评的理论得到系统化概东甚鱼半载再的阐释,被人们誉为这一批评流派的必读经书”。
中国学术界先后引进并翻译了弗雷泽、荣格、弗莱等名家有关原型理论的著作,并出版了一些独具中国特色、较有影响的原型理论学术专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叶舒宪应是“神话—原型”理论研究方面的名家和权威人物。他出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神话—原型理论方面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如:《英雄与太阳:中国上满论分材院何层巴第何古史诗原型重构》(1991);《原型与跨文化前江没赵实右去阐释》(2002);《中国神话宇宙观的原婷型模式》,《云雨原型在中西文学中的际遇》,《孝与鞋———中国文学中的俄狄浦斯主题》,《原型与汉字》等等。此外,清华大学王宁与徐燕红主编的《弗莱研究—中国与西方》(1996);杨丽娟的专著《世界神话与原始文化》(2004);施春华的专著《心灵本体的探索—神秘的原型》(2002);程金城的专著《原型批判与重释》(1998);常若松的专著《人类心灵的神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1999)等等都对中国的神话—原型研究的热潮起到了理论指导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神话—原型批评要求从整体上来把握文学类型的共性及演变规律。原型,就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最基本的文学原型就是神话,神话是一种形式结构的模型,各种文学类型无不是神话的延续和演变。神话—原型批评强调对各类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都应着眼于其中互相关联的因素,它们体现了人类集体的文学想象,它们又往往表现为一些相当有限而且不断重复的模式或程式。为此,就不能把每部作品孤立起来看,而要把它置于整个文学关系中,从宏观上把文学视为一体。好比看一幅油画,不仅要站到跟前研究其各种细节,也要“向后站”,从大处着眼,从更广的角度去考察文学作品的构成,突破某一两种文学作品的界限,达到对文学总体轮廓的清晰把握。这种原型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以其独特的宏观性为西方文学批评开拓出新的思维空间。美国文论界权威人士韦勒克认为,从影响和普及程度上看,神话—原型批评同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三,“是仅有的真正具有国际性的文学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