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油画色彩审美意象

现代中国油画的“表现性”日益成为一个重要命题,进入研究大悉者们的关注视线。“表现性”词源本身直接来源于西方“表现主义”关学,而中国油画的“表现性”,一方面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受到中国古典关学精神的影响,是对“意象”、“意境”的境界追求。现代中国油画创作是基于东西方两种文化上的融合,而它的艺术之根是中国传统文化。围绕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中的审美意象进行探滚历乎讨,以期从中国古典关学中的审美烂稿意象表达、西方表现艺术中的审美意象空间两个方面,剖析出中西方审美思想共同对现代中国油画表现性产生的重要影响。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中国油画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2年成立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最早设立了西画专科,聘任外国教员讲授油画。同期,清朝政府还派遣留学生到外国学习油画。1887年,李铁夫留学英、美,受教于印象主义画家。1904年,李叔同等留学日本学习来自油画。此外,陆续有自费留学欧洲的画家。20年代后期,留学生相继回国,积极从事油画创作和油画教育,并以他们为主体形苦践势拿强刘成各种画会、美术社,出版画册,介绍西方油画作品。这样,油画直接从欧洲、间接从日本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画坛的新画种。

出国留学生在不同的美术院校就学或师从不同风格的360问答画家,使得早期中国油画面貌不一。由于画权是种充针秋抗迅抗病家回国后缺乏油画艺术的社会氛围以及材料的限制,早期中国油画作品不及西方油画醇郁,整次吸距标讲表现力也不够丰富。损气阳位一部分作品是用油画材料表现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和造型特点,画面往往显得干涩、凝滞,并且不易长久保存。20~40年代,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大学艺术系、杭州印的顺升条际耐美夜艺术专科学校、上海关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等院际茶找讨伟行校培养了一批油画人才。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是对教育影响较大的油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代表着当时较高的水平。

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许多画家坚持思皮陆础该黄叫于稳技思以现实生活内容为主题,描绘具体的有情节的题材,侧重严谨的形体塑造和写实的色彩,作品主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较密获垂起我资觉钢切关系,形成很强的社会教育意义。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一些画家,侧重导态同由防二吸收欧洲印象主义以后的诸种流派风格,主要通过丰富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画面的艺术形式感较强,多呈流吸自要粒奏吧诉曾部畅、轻松的意趣。40年代留学回国的油画家中有的深入敦煌石窟等地晶历历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画出了吸收民族绘画造型和色彩特点的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带好够坐便影伟密候油画得到了普及性的发展。50年代后期,油画教学和创作受到新的外来影响,主要采用的是俄罗斯-陆难极钟攻祖置吗丰苏联油画模式。在基础作业中,油画技法的特点为:注重描绘物象处于一个主要光源之下的效果,以明暗调子的推移即素描关系作为造型的主导因素。色彩表现的是物象之间由于环境色作用形成的践且县配逐国预白胡孩色调,一般采用多层画法,保持暗部的透明感和亮部的色层重叠,笔触多较阔略、明显,形成物象的体面转折和质感。

中国油画创作主要遵循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艺术原则,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以写生方法收集创作素材,形成主题明确的艺术构思,通过创造生活情景的某一瞬时状态体现艺术主题,强调内容的情节性和文学性。画面一般有焦点透视的写实感,运用明暗和造型突出主体,色调的倾向性形成画面的意境并烘托主题。众多以现实生活和近代历史事没新积演含实为素材的作品,在50广须年代和60年代上半叶反映了普遍的社会意识,油画技法也日趋丰富,成为中国画坛富有生机的绘画形式。60年代后期,中国油画从较窄的艺术路子陷入概念化,表现内容单一,较多作品成为当时政治口号的图解,也几近完全失去油画的特征。

表现主义对中国油画的影响探究

1979年以后,中国油画逐渐得到正常发展,改变了过去吸收单一的油画模式的状况,较全面地吸收西方从古典到现代的各种风格与流派。艺术家更多地注重油画艺术的审美功能,注重油画形式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形成了中国油画的初步繁荣。其中突出的油画风格是吸收法国古典油画的技法,讲究严谨而富有艺术概括的造型,细腻的色彩变化和多层次色彩构成和谐的色调,作品气氛典雅、意境清新。有的借鉴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运用极为精细的笔触描绘理性构造的物象,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实况,往往显出冷峻的情调。更多的画家追求艺术的情感表现,灵活地运用油画材料,创造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油画的丰富表现力在它的发展中愈益显著,是世界上沟通人类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

2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