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花鳥畫最成熟的時期是()。
D
工筆花鳥的作畫步驟
1、用中墨勾出眼眶、嘴、翅部、尾羽和腳爪,其他部位用淡墨勾勒。
2、用中墨分染嘴、眼先、喉部和臉後部的黑色斑塊,以及翅部覆羽、飛羽和尾羽。淡墨分染頭部、背部、腰部及上尾筒。在背部用重赭墨分染斑點。
3、用淡赭色分染眼睛、頭部和翅拐處,赭褐色分染背、翅、尾和胸部。
4、用白粉提染面頰、胸腹部和上尾筒。嘴角處分染淡黃色,腳先用濃白粉立粉,幹後用赭黃色平塗。用焦墨點出瞳孔,留出高光,用白粉提出。最後用重赭墨按結構進行分組絲毛。
中國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色精于形象而意味橫生,這是一幅優秀的中國工筆花鳥畫最基本的要點。因此,這就要求中國工筆花鳥畫畫家,能有“度物象而取其真”,有“物之華,取其華,物之實,取其實”的塑造能力。無論是鼎盛時期的兩宋工筆花鳥畫,還是後來的工筆花鳥畫曆史,都是把真切具體的形态描寫與意境表現放在重要的地位。不論纨扇
主要表現手法
白描法:白描法是工筆畫手法的一種。純粹以墨線來塑造對象,自然對線條的要求十分嚴格,其筆法自古有十八法。花鳥畫白描要求線條遒勁生動、墨色明潔滋潤。在造型上要求結構嚴謹,對線條的疏密、畫面空白也要十分精意。
白描烘暈法:白描烘暈法一般用于白色花朵與淺色調畫面。在白描的基礎上,用花青、赭石或淡墨在物象周圍烘暈。注意這種暈法從濃到淡要逐漸變化,要掌握水分,不要留下水漬與筆觸,有烘雲托月之感。
工筆重彩法:工筆重彩法主要是以色彩爲表現手段。它在墨線勾好的基礎上,運用“三礬九染”的渲染方法,以多種顔料多層次積染而産生渾厚華滋的畫面效果。它的藝術特色是華麗典雅,有富麗堂皇的效果。
工筆淡彩法:工筆淡彩法着染基本上選用顔料屬植物質,如花青、藤黃、洋紅、胭脂等等,不用石青、石綠、朱砂等礦物質顔料(但在實際創作中也有局部使用的情況)。它的基本特征是色歲芹搭調秀麗淡雅,清新明朗,比較強調線條本身的藝術魅力,給人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琢的藝術品味。
點染法:點染法實際上是工筆渲染法與沒骨法的結合。此種方法用筆變化豐富靈活,既能達到工筆細膩效果,又能避免反複加染易刻闆的毛病。這種方法具有筆法豐富、色彩自然的優點,用于表現水邊植物較好。勾勒法:這是從寫生提煉得來的線條,用清墨勾出形象的輪廓,然後着色,畫完後再用重色或用重墨線重複原有輪廓。這線不單是代表輪廓,還要表
達出花葉翎毛等質感,使得形象更加生動明快。唐、五代和宋代多用這種技法,後來的民間畫家仍用這種方法。< p="">沖水、沖色法:沖水、沖色法是在墨線白描的基礎上進行,其長處在于變化生動,偶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表現像棉花、莢蓉花花脈比較明顯的花卉時效果尤佳。棉花、芙蓉可在花瓣尖用紅色向瓣根下染,汁綠則從瓣根向瓣尖染,趁色尚未幹時用白粉勾花脈,讓白粉與原有底色自然滲化,待花幹後再稍加修改。這時,花脈時隐(白粉融人底色之中)時現(白粉仍保持),變化豐富自然。畫葉子也—樣,用綠、深綠畫好葉子,後用石綠、石膏按畫面需要沖入原底色中,使其自然滲化,特别是畫小草及小菊花之類題材時用此方法效果更好。
填勾法:填勾法又叫“雙勾廓填”。從寫生提煉首吵得來的線條,用重墨雙勾出形象的不同質感,并在此基礎上填色。這雙勾法和前面所說的“勒”法完全一緻,不過“勒”法使用的線條不一定是墨,可以用比較重的顔色。雙勾是先用重墨勾出,然後再填色,這是它乎拿們的區别。這方法要注意的是色不侵墨,要保持墨線的流暢生動感。此法從唐、五代、兩宋直到元一直被普遍使用。兼工帶寫法:兼工帶寫法是指融合
工筆畫法與寫意畫法的優點,注重神态的表現和抒發作者的情趣。沒骨法:沒骨法(圖二)就是花卉不用雙勾,也不用勾勒作骨幹,分别用五彩來表達濃淡,輕重、厚薄。據說此法創始于北宋時的徐崇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