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诗歌经历了那些过程?

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最初的译介(1918—1925);( 二)象征派诗歌的形成( 1925—1937);(三)衰落的挽歌( 1937—1949)。它的兴衰既有艺术的原因,更有时代、社会的原因。它好晌猛所走过的艺术之路告诉我们,不
论任何艺术形式,只有生长在适合它成长的土壤里,它才会开出灿烂的艺术之花

象征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诞生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
1857年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发表了著名的诗集《 恶之花》,从此
揭开了友桥欧洲象征主义的序幕。其最初流行于诗歌领域,其后流
行于其他艺术领域。!" 世纪初,象征主义曾对五四新文学的发

外国文学象征主义的诗歌

展产生过深远影响。!" 世纪 !" 年代在中国文坛兴起的象征派
诗歌,就是其直接催生的结果。但象征派诗歌在中国文坛上所
走的道路并不平坦,其在中国诗坛所取得的成就也远远低于欧
洲其他国家。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发展足迹的
考察,对现代象征派诗歌兴衰的原因展开思考。

象征派诗歌衰退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现实条件。可
以想像,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诗人们再去吟唱悲伤、
迷离、朦胧、神秘的“ 恶之花”显然是时代所不允许的。因此,
在抗战刚开始的几年谨隐间,象征派诗歌的创作基本上处于停滞
状态,只是到了抗战后期,象征派诗歌的创作才有所恢复,但
内容与先前已有所不同。二是在艺术表现上,象征派诗人过于
追求形式晦涩和怪诞,使有些诗甚至成了难以理解的梦呓,也
是象征派诗歌最终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如果说五四初期诗
歌后来的衰败是由于过于直白的话,那么,象征派诗歌衰败的
教训则是由于它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所
走过的道路告诉我们,一种艺术形式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既
有时代社会的原因,也有艺术自身的原因。只有适合它生长的
土壤,艺术才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外国文学中

1、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
全氧既给食地顾慢浪漫主义对法国大革命后的现敌搞给敌战实极为3337386637不满,往往把非资本主义的生活加以理想化;浪漫主义作家深感古典主义所宣扬的理性对文艺创作是一种枷锁,于是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苦影距关位。他们特别重视爱情题材,对人的梦境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

2、描写自然风光,歌颂大自然。
由于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的恐惧和憎恶便成为浪漫主义诗人共有的特点,远喜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奇异的情景,则成为浪漫主义作家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在他们的笔下,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往往同城市生活的丑恶鄙俗形成强烈的对比,一些非凡的人物往往出没在大自然中间或奇异的和具有异国情调的环境里。他们标举卢梭的“回归自然”的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矛顶末新板回张守装握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浪漫主义作家不仅歌吟本国自然之美,而且乐于描绘异国风光,如美洲的他权吗名汉参灯丛林和大草原,地中海沿岸各国,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哥特式的建筑,古离食胞喜化编每效围绝代的废墟等等。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需双为宜防下土以往的历史。
从司各特开始,至雨果、大仲马等浪漫派小说家,许多以历史题材为描写对象。他们的描写不重在反映历史真实,而在表现自我的想甚象,往往只是撷取历史的一个优损落最蒸是短胶血洲济小插曲,这个小插曲在史都稳书上语焉不详,可以任凭起作者自由驰骋。有的胞浪漫主义者美化了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把中世纪当作“黄金时代”以与资本主义来对立。

4、重视民间文学,尤其是中世纪的民间文学。
在德国和英国,浪漫主义都是从搜集中世纪民间文学开始的,为此还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号。这是因为中世纪的民间文学不受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其想象丰富,情感真挚,表达自由,语言通俗。

手法
1、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病段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而成就最突出的在于诗歌,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诗体长篇小说是在诗剧的基础社工破争欢孩没效护上发展起来的,它视野宽广,扩大了诗歌反映现实的范围。

2、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用词也倾向于华丽一亲材卷怎段宽脚水翻敌路。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这些都离不开对比、夸张和想象的手法

3、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忧郁是浪漫主义者与周围现实不相协调而产生的精神状态,既有贵族的怀旧式的忧郁,也有资产阶级不满现实的忧郁,“世纪病”即是忧郁病,勒内乃其典型。

(以上转于百度百科“浪漫主义”)

其他答案:
1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注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现重点,重主观,轻客观,重自我表现,轻客尔混数布表酸剂机找之子观模仿!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作家喜欢将自己的理解创作人物置身于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三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想像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有浓厚异国情调,喜欢运用对比夸张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具有超凡性

希望能够帮到您!学习愉快~

3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