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下半葉
以美國南北戰争爲界線,标志着美國藝術開始走向全面成熟的毀梁粗時期,無論是在風景畫、肖像畫還是在風俗畫方面都出現了一批掌握了純熟繪畫技巧,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并且能深刻反映美國人民現實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家。
溫斯洛·360問答霍默(Winslow Homer,1836—1910)被認爲是美國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他出生于波士頓的一個中産階級家庭船血主趙氫着化輸百。父親是一個善良的商人,母親受過良好教育,這使霍默從小就生活在一個藝術環境之中。後來霍默在紐約全國美術設計學院接受了正規的藝術教育。霍默的藝術是典型的美國藝術。他早年的作品表現美國人民愉快的生活,中年的作品則是戰争時代的記錄,晚年在緬因州海岸畫的反映漁民生活的畫面,氣勢磅礴,感情深厚,成爲美國精神的象征。
霍默又是美國第一代風俗畫家。他早期從事版畫制作,主要描繪美國人民樂觀的性格,占除己雙作甲充滿了生氣,在構圖與造型上都有一種臨場效跟迫小念領案觸衡果,動作的随意性、構圖的不完整性爲其四快方表特征,這與當時版畫的新聞性有關,運用于油畫中則成一種新風格。南北戰争成爲霍默藝術的轉折點狀綠操。他作爲美術記者随軍采訪刑并根據戰地速寫畫了一批反映戰争生活的油畫,如《前方來的俘虜》。戰後大批青年人赴歐學畫,民族畫派受到冷落,霍默有些失意,于是轉向水彩畫創作,在偏僻的鄉村探索自己對自然和生際建州米卷穩紙抗劃其粉活的感受。他畫海洋瞬息變化的氣候,用筆有一種自然力量。其作品1890年獲得巴黎一動了接地國際博覽會金質獎章。代表作品有《海流》(1899)等。
托善補門末盾沒素區媽言馬斯·伊肯斯(Thomas Eakins,1844—1916)是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畫家門觸謂刑地束。伊肯斯生于賓夕法尼亞,最初就學于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1866年從費城到巴黎,在學畫過程中受馬奈影響很大。随後又到西班牙密慶角增波星案石,受委拉斯貴支繪畫的影響。1870年,伊肯斯回到費城任教于賓州美術學院附纖鎮中,開始探索現實主義的教學方法,主要畫日常生活題材,包括家庭風俗畫隻般區草武創理、戶外運動場景和肖像畫。他的代表作品有《根苦擴獨入壞腳照雞直河格羅斯病院》(1漢位兵度施875)等。伊肯斯早先的人物畫多表現行動中的人,構圖較複雜,包含自然的與人文的形式,如确選粒令橋、帆船、賽艇等,在《轉過标樁》和《遊泳池塘》等畫中作爲基本的因素組合在構圖中。室外場景畫也包括外光、色彩和氣候等複雜因素,最後的室外題材《荒野上的牛仔》是他所有作品中色彩最響亮和最單純的。他的後期創作主要是肖像畫,他的肖像畫不是組合形式的,而是單一的靜态人物,通常襯以樸素的、無物體的背景,這是一種中心形式的構圖,強化了造型感。伊肯斯是第一個接受當代美國都市生活的重要藝術家,并從中創造出有表現力的藝術,他使美國的現實主義傳統走向成熟。
卡薩特(Mary Stevenson Cassatt,一1926),1844年生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阿勒格尼城,曾随父母遊曆于歐洲。1861年她不顧家人的反對考取了費城的賓夕法尼亞美術學院,開始了藝術生涯。但她對此院的教學感到不滿,教條式的學院課程使她的創造力和自由受到壓抑,于1866年夏天來到巴黎。除了臨摹盧浮宮的先輩大師作品外,她也到巴黎沙龍學習同時代藝術家的作品。1867年她參觀了庫爾貝和馬奈的畫展,對馬奈作品很有興趣。1872年春,卡薩特向巴黎沙龍送的第一件作品《狂歡節日之前》被接受,其後兩年她都送作品參加沙龍的展覽。1874年,她的一幅中年婦女肖像畫在沙龍展出,受到德加的高度評價。1879年,應德加的邀請,卡薩特參加了印象派畫展,直到1886年這段時間,她始終是印渣搏象派的活躍成員。1879年展出的《藍色扶手椅中的小女孩》和作于1883年的《穿黑衣的婦女》是她的代表作品。前者用筆豪放,傳達出的卻是一片甯靜、安逸的氣氛;後者則表現出東方藝術對她的影響,尤其是背景上的扇子,具有濃郁的東方風味。1886年以後她的作品進入新的風格階段,開始追求簡潔、穩定的構圖,注意力多放在母親和孩子的題材上。她的《埃米和她的孩子》(1899)用筆流暢,但避免了過分闊大的筆觸,認爲那是印象派的标簽,可見她這時在内容和手法上都體現出與印象派不同的風格。1890年在日本版畫的影響下,她創作了一套十色凹版畫,包括《洗澡》、《梳洗》、《書信》等。1900年後,卡薩特的創作進入後期,這也是她多産的時期,作爲母于題材畫家的聲望日益提高,在歐洲局勢動蕩不安的情況下,人們能從她的畫中感受到一種親切的懷舊之情。
約翰·辛格·薩金特(John Singer Sangent,1856—1925)生于意大利的佛羅倫薩。童年随母親漫遊歐洲各地,1870年到1874年在佛羅倫薩美術學院接受系統的教育,1874年定居于巴黎,考人卡羅勒斯一杜朗(Carolus—Duran)的畫室學習。卡羅勒斯是一位肖像畫家,運用着嚴格的現實主義手法,薩金特很快成了他最得意的學生,同時也将自己的才能集中到肖像畫上。1877年薩金特的一幅畫被沙龍接受。1878年他根據海景及漁民生活的速寫創作的油畫《坎卡爾的拾牡朗者》爲他赢得名聲,标志着他在職業藝術界的第一次成功。1879年,薩金特到西班牙旅行,臨摹了許多大師的作品,其中受委拉斯貴支的影響很大,并完成第二幅大畫《埃爾·傑莉奧》。此後他作爲一名肖像畫家名重一時,《卡羅勒斯一杜朗肖像》、《波依特的四個女兒》等都是這時期的代表作。在英國皇家協會展出的《維克三姐妹》、《少女和玫瑰》和《亨利·懷特夫人》體現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及卓越的技巧,畫面富麗典雅。到了80年代,薩金特的作品越來越精彩,他特别喜歡用光的效果來突出質感和面料的感覺。1884年在沙龍展出了《高特魯夫人》肖像。1885年移居英國後,他對外光景色發生了興趣,畫了不少速寫,并創作了《康乃馨、百合花及玫瑰》。整個90年代是薩金特事業的頂峰,1897年他被選人紐約全國美術設計學院、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和法國勳級會。他後期的肖像畫代表作有《河格紐夫人》及《溫德姆三姐妹》。1899年,他接受美國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的建築裝飾設計及壁畫設計的任務,此間還畫了《埃及少女》。風景畫是薩金特的另一主要成就,1905年以後水彩成爲他旅行寫生的工具,創作了許多優秀作品,如《修帆》(1905)、《阿拉伯馬廄》。晚期他還創作過兩幅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爲題材的壁畫。20世紀以來,現代派潮流沖擊歐洲畫壇的時候,他始終堅持了現實主義藝術道路。
艾伯特·賓漢姆·賴德(Albent Pinkham Ryder,1847—1917)是美國19世紀最重要的浪漫主義畫家。他出生于馬薩諸塞州的新貝德福德。雖然他一直住在紐約的貧民區,但他的繪畫題材大都是海景和其他風景。他的繪畫充滿了怪誕與夢幻,色彩奇麗,用筆厚重。雖然他訪問過歐洲,但沒有受歐洲繪畫的影響,而是始終在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賴德留下的重要作品有《阿登的森林》(1888—1900)《海上月光》和《白馬上的死神》(約1910)等。
薩金特的畫是古典油畫麽?如何定位?介紹下他的技法
薩金特畫的技巧吸收了當時印象派的“印象化”,即不再拘泥于細緻完整的形體刻劃。這樣,他的舉拆肆筆觸就“放松”多了,這種放松的筆觸給人非常活潑靈動潇灑的
感覺。同時,他又不象印象派那樣走得太遠:如讓形體的邊線完全松弛正轎,甚至被光分解,禦亮化解。這些特點,使得他的畫很“讨好”,人都愛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