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简介:达芬奇的代表作品该如何赏析?-趣历史网

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一个博学者:在绘画、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生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地理学、物理学、光学、力学、发明、土木工程等领域都有显著的成就。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他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画家,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1516年侨居法国,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现代学者称他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作品,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达芬奇代表作品赏析

一、《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

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蒙娜丽莎》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方向;该作品折射出来的女性的深邃与高尚的思想品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追求。

二、《最后的晚餐》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跟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

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三、《抱银鼠的女子》

这幅精美肖像画,描绘了气质高贵沉静的切奇利娅·加莱拉尼,她是米兰公爵卢多维科·斯福尔扎的情妇,备受宠幸。 后来,这幅作品经一位无名氏重新敷色,这种不够亲切的气氛就更加强烈了。

无论如何,切奇莉亚美丽的面孔和双手,显然出于大师笔下。而且,达芬奇为毛色光润、咄咄逼人的银鼠注入了生气。

明暗的处理,是这幅肖像画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光线和阴影衬托出切奇利娅优雅的头颅和柔美的面孔。达芬奇频频从理论上阐述照亮室内人脸的光线来源问题,且一反光亮和阴影强烈对比法,他使用明暗法﹝光亮和阴形的均衡﹞创造间接照明的幻觉。

四、《圣母子与圣安妮》

在这里,画家让圣母马利亚坐在她母亲的膝上,外祖母圣安妮虽然也很年轻,但仍感到圣母的身躯太大些,她难以承受如此重量。

可是圣安妮脸上展现的笑容,是对着眼前那个顽皮的小外孙–耶稣(耶稣正从母亲的手中挣脱下来,想要骑在羔羊身上)而发出的,马利亚倒象坐在安乐椅上那样,毫不介意地伸手要去抱耶稣。这种情绪传递是不很协调的,人物尽管处理得紧凑,却并不显得自然生动。

圣家族这一类圣经题材,在宗教壁画中是最常用的,因人而异,画家们各有自己的表现特色。达·芬奇在这一幅油画上的重点是放在圣安妮这一形象上,尤其是精心刻绘她的脸部表情。

尽管这里再一次暴露出他的女性的微笑公式,为达·芬奇的现实主义的美学最高理想,他几核磨乎象对待自然界一切未知之谜一样地去追求它。

达芬奇绘画风格

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能像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核隐的改氏斗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在达·芬奇看来,人类对艺术与科学的认识过程同样“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而且是以最高贵的感觉——视觉为基础”,“我们的一切知识来源于知觉”,“绘画的确是一门科学,并且是自然的合法的女儿”。

由此可见,达·芬奇对美的认识不仅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之上,且带有先于笛卡尔“经验主义”认识论的某些性状,而这种美学思维,也使他在理性与经验中间作了准确的定位。

达芬奇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6000多页手稿和未完稿的《绘画论》中,这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求一篇艺术作品的鉴赏文章?

中国书法、绘画都讲究神韵、意境和情趣。这些艺术作品表现出的艺术语言高远、典雅,远非一般想象那么简单。历代书法名家辈出,篆、隶、真、草各具风格,不断有所创新。绘画更是如此。
书画的效果和诗歌相似,能激发人们的思索和联想。文化素养较高的观赏,能看到字面上、画面上未曾显示的许多东西。一幅好的作品,必然是继承传统并体现时代风格和个人的风格,只有这样的作品才有生命力,鉴赏应本着这个标准鉴别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几千年来,由于汉字形体、结构的变迁,时代风格、书画家风格的不同,书法艺术可谓丰富多彩。在绘画方面,包括各民族、各时期的画派、艺术形式、表现技法等,可谓洋洋大观。从题材上说,有人物画、山水画、花鸟草虫画等;从表现形式上说,有工笔画、写意画,工笔又有白描、重彩、淡彩之分,写意又有大写意和小写意之分。
对书画的鉴赏,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经历及创作背景,通过对作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系列的相互联系,达到认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效果。一件好的作品,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都有提高人们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如何鉴定书画的真品(俗称开门)和赝品(俗称不开门)呢?一件真迹会表明它具有年代、个性、规范性、灵魂性,赝品的年代、个性、规范性、灵魂性相互矛盾、不统一,与真迹不同。
书画鉴定最关键的依据,尤其是对近代书画来说,主要靠对每一个画家个人风格的把握。个人风格的差别主要在于笔法,每位书画家的执笔方式和下笔轻重缓急等,都有各自的习惯,显示出中锋、侧锋、逆锋、圆转、方折、虚笔、实笔等。不同的人还有自己的具体特色,同一作者从早期到晚年也有变化,但没离开属于自己的笔法一线贯通之处。仿造的人,最难仿像的就是被仿人的笔法特点。其常年形成的特定用笔特征,仿造人在短时间内是学不到的。尤其是放纵一路,最能体现作者个性的笔法,可以临摹,但行笔呆滞,不畅而板;取其大意,又会离开原作者的笔法,反而暴露出作伪者个人的笔法特点。
近年艺术品市场的空前火爆,中国画价位的不断攀升,是特定时期出现的一种偶然现象,万万不可盲目追高附庸风雅。此外,近年由于艺术品市场的假画、赝品泛滥成灾,也需要在竞拍时擦亮眼睛,慎之又慎。正如拍卖市场上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书画是挂在墙上的股票,买对是一桶金,买错是一张纸。

30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