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影史

01 早期電影發展(1895-1919)

發展起源

德國電影的産生和歐洲是同步的,但早期電影發展一直處于比較平緩的狀态。以政府爲首,電影在德國普遍被當成是不道德的低凳空拍級娛樂。

“作者電影”

1912年底,電影制作人開始拍攝由文學作品改編的“作者電影”,此處的“作者電影”并非是50年代相對于導演而言的作者導演,而是指電影劇本由作家寫作。奠基之作 1913年麥克斯·麥克拍攝的《另一個人》,改編自著名劇作家保羅·林道的舞台劇。“作者電影”的出現雖然逐步擺脫棗羨觀衆對于電影是低俗文化的負面認知,但卻因爲精英文化沒有收獲多少票房,1914年之後,這種和文學戲劇結親的電影很快衰落。

表現主義室内

02 晚期默片(1919-1929)

“一戰”的影響

戰争期間,政府認爲外國進口電影有反德内容,于1916年頒布法令禁止外國電影進口。這反而刺激了德國本土電影的發展,使德國在一戰期間成爲重要的電影國之一。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20世紀20年代出現了世界電影史中重要的表現主義電影–德國表現主義電影。作爲一戰戰敗國,德國政治動蕩、經濟蕭條,人們生活困苦。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面對殘酷現實,許多藝術家創造了表達對現實不滿的電影 即德國表現主義電影。

主要特征:以恐怖、幻想和犯罪題材爲主

                帶有風格強烈的打光              —  呈現戰争的殘酷

                戲劇化的表演

20年代中期,德國戰後危機結束,政治環境變得相對穩定,表現主義作爲一個風行一時的流派,逐漸走向尾聲。但它在漫長的德國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德國室内劇

室内劇電影是20年代出現在德國的一種與表現主義電影相對立的電影。室内劇電影促進了德國電影叙事方法和攝影技術的革新。

主要特征:狹小的拍攝環境

                  “三一律”的原則(地點、時間、情節被嚴格限定住)

                  注重對人物的心理刻畫

                  悲劇爲主,避免誇張,嚴肅平緩

03 有聲電影初期(1929-1945)

戰後低迷

30年代進入了有聲電影時期,整個世界處于經濟危機之中,德國電影也陷入困境。面對殘酷的社會現實,此時大多數電影創作者陷入了某種程度上的逃避之中,出現了大量的淺薄娛樂片。戰後逃避心理還導緻一些美化德國曆史、描繪一戰中德國的英雄表現等試圖重塑民族信心的電影。再加上政府的幹涉,這種題材逐步僵化,演變成了“電影一律”。這種創作的轉向預示着納粹電影的到來。

1933年,nacui占領德國。德國電影創作者遭到了法西施的迫害,優秀的電影被禁,造成了大量的電影創作者外流。在nacui政府的專制控制下,德國電影變得單調無生機,前景黯淡。此時占據電影市場的是喜劇片和逃避現實的“問題片”。

04 二戰後電影發展(1945-1989)

東西德冷戰格局的影響

1945年,二戰結束形成東西德冷戰格局。東西德兩個不同的社會體制下的電影也開始朝着不同的方向發展,直至1989年柏林牆被推倒。

西德電影

原電影資源大多集中在東德。因此西德電影發展初期比較困難,電影的創作主要集中對戰争的回憶。

1948年,西德進行了貨币改革,爲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電影行業開始出新的發展契機。政府爲了刺激電影發展,配給電影導演資金支持,并于1951年設立聯邦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

這一時期,西德電影從戰後初期對于戰争沒有深度表現的“廢墟電影”轉向“鄉土電影”、戰争片、英雄史詩片、喜劇電影等。

50年代,西德電影發展迅速,但從内容的角度上看,缺乏藝術性,大量的文學、曆史和民間傳說改編的影片。雖有大量的戰争題材的電影,但是充滿了逃避現實、感傷主義,并沒有對于戰争深刻的反思。内容的空洞造成了大量觀衆的流失。

60年代,西德電影陷入了危機。1962年奧伯豪森國際短片節期間,以亞曆山大·克魯格虧升爲首的一批青年導演發表了《奧伯豪森宣言》,表明要和過去的電影劃清界限,創立“新德國電影”。新德國電影的運動也是世界電影新浪潮下的産物,這批青年導演受到了法國新浪潮、英國“自由電影”、意大利的“新現實主義”等電影運動的影響。新電影宣言是西德電影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新德國電影”給德國帶來了新的創作生命。

70年代以後,“新德國電影”進入了繁榮時期,成爲了德國電影史中繼表現主義之後的又一次黃金時期。

新德國電影

題材、叙事結構、風格等有很大創新

重視對曆史和現實的關注與思考        — 達到了理性思辨與現實形象、電

貼合電影的大衆性文化特征                  影審美與大衆觀賞性的融合統一

新德國電影徹徹底底打破了“德國是一個沒有電影的國家”的諷刺,并使德國電影在20世紀世界影壇上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

東德電影

戰後東德擁有原德國的大部分電影工業資源。在蘇聯的統治下,東德當時隻有一家電影壟斷企業(德發公司),其他制片廠都是不合法的。最初德發公司拍攝的影片是關于曆史的反思,主要是對納粹的控訴,但是随着國家政治的逐步收緊,1950年,影片強制被要求表達對新國家的擁護。電影的任務是教育觀衆,呼籲大家一起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在這樣的環境中,電影的創作備受限制。

6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是一些批判現實主義的影片。

70年代,出現了大量反映個人日常生活問題的影片。

1989年,柏林牆被推倒,兩德統一。德發公司開始私有化。

05 走向獨立創作時代(1989至今)

90年代初期美國電影占領了歐洲電影市場,德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都被美國控制着,德國的電影發展較爲低迷。

90年代後期,德國電影展現出了新的潛力。德國新生代導演們逐漸成爲德國電影的主要創作力量。他們的作品更有創造性和敏銳的洞察力,同時他們的作品裏包含大量的新技術應用。

進入21世紀後,曆史題材成爲創作的主要題材,代表作《再見列甯》、《帝國的毀滅》、《何處是我家》、《竊聽風暴》、《伯納德行動》等。德國電影在新世紀以來多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進入了一個“複興”的發展階段。

淺析現代

古典風格(豪華富裕) 在裝修剛興起的年代,裝修大多追求的是較爲豪華富裕的風格。尤其是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室内裝修往往是炫耀自己身份的一種特殊形式。業主們會要求把各種象征豪華的設計嵌入裝修之中,例如彩繪玻璃吊頂、壁爐、裝飾面闆、裝飾木角線等等,而且基本上以值态魚率東問下食都切類似于巴洛克風格結合國内360問答存在的材料爲主要裝飾方式。 樸素風格(随心所欲) 20世紀90年代,在一些地區出現一股家裝輸銷回好例熱。由于受技術和材料所限裝據持快三老角,那時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設計師來進行家裝指導,因此随心所欲就是當時的最大寫照。業主們開始追求一種整潔明亮的室内效果。時至今日,這種風格仍然是大多數初次置業者裝修的首選。 精緻風格(高貴莊重) 在經過近10年的摸索,随着國内居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外開放的增多,己夠通款人們開始向往和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大車止減千之約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人們逐漸在裝修中使用精緻的裝飾材料和家具,技臨口讓氣業笑王求親尤其是在這個時候,國内的設計師步入家裝設計行列,從而帶來了一種新的裝飾理念。 自然風格(藝術化) 20世紀90年代烈左本次并未勝廠書洲開始的裝飾熱潮,帶給相主人們衆多的裝飾觀該燒準掉藝适停不據落念。市面上大量出現的台灣、香港的裝飾雜志讓人們大寫幾手油規而封林增引開眼界,以前大家所不敢想像的哪諸如小花園、文化石裝飾牆和雨花架沒激探出石等裝飾手法紛紛出現在現實的設計之中。尤其是大家看慣了紅榉大量使用所造成的“全國裝修一片黃”的裝飾現象之後,親近自然也就成爲了人們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輕快風格(豪爽大方) 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家居的設計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人們開始追求各種各樣的設計方式指守且她減望兒液,其中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等一系列較爲完整的設計體系在室内設計中形成。人們在談及裝修時,這些“主義”頻繁地出現喜期商測基川美在嘴邊。這種風格基本上以櫻桃木作爲主要的木工飾面。 柔和風格(平穩獨立) 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一種追求平穩中帶點豪華的仿會所式的設計開始在各式房地産樓盤的樣闆房和寫字樓中出現,繼而大量出現在普弦複責保紙載玉意控通的家居裝飾之中。這種風格比較強調一種較爲簡單但又不失内容的裝飾形式,逐步形成了以黑胡桃爲主要木工裝飾面闆的風格。其中,簡約主義和極簡主義開實令裂糧辦電所這占始浮出水面。 優雅風格(恬靜看敵宗溫柔) 這是出現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一種設計風格,它基本上基于以牆紙爲主要裝飾面材、結合混油的木工做法。這種風格強調比例和色彩的和諧。人們開始會把一堵牆的上部分與天花同色,而牆面使用一種帶有淡淡紋理的牆紙。整個風格顯得十分優雅和恬靜,不帶有一絲的浮躁。 都市風格(獨立個性) 進入21世紀,房改的進行,衆多年輕的初次置業者的出現,爲這種風格的産生注入了動力。年輕人剛剛買了房子,很多都囊中羞澀,而這個時候的房地産基本上又都是以毛坯房(一種不帶基本裝修的風格)爲主,這些年輕人被迫進行了裝修的革命。受财力所限,人們開始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來強調已經“裝修”的觀感,其中大量使用明快的色彩就是一種典型的例子。人們會在家居中大量使用各種各樣的色彩,有時候甚至在同一個空間中,使用三種或三種以上的色彩。 清新風格(輕淡寫意) 這是一種在簡約主義影響下衍生出來的一種帶有“小資”味道的室内設計風格。尤其是随着衆多的單身貴族的出現,這種小資風格大量地出現在各式的公寓裝修之中。由于很多時候,他們的居住者沒有諸如老人和小孩之類的成員,所以在裝修中不必考慮衆多的功能問題。他們往往強調一種随意性和平淡性。輕飄的白色紗簾配着一張柔軟的布藝沙發,再堆放着一堆各種顔色的抱枕,就形成了一個充滿懶洋洋氛圍的室内空間。 中式風格(複古) 随着衆多現代派主義的出現,國内又興起了一股複古風,那就是中式裝飾風格的複興。國畫、書畫及明清家具構成了中式設計的最主要元素。但這些複古家私價格不菲,成爲愛好者的一大障礙。 現代簡約風格 現代簡約風格在處理空間方面一般強調室内空間寬敞、内外通透,在空間平面設計中追求不受承重牆限制的自由。牆面、地面、頂棚以及家具陳設乃至燈具器皿等均以簡潔的造型、純潔的質地、精細的工藝爲其特征。并且盡可能不用裝飾和取消多餘的東西,認爲任何複雜的設計,沒有實用價值的特殊部件及任何裝飾都會增加建築造價,強調形式應更多地服務于功能。 歐式古典風格 歐式古典風格在空間上追求連續性,追求形體的變化和層次感。室内外色彩鮮豔,光影變化豐富。 室内多用帶有圖案的壁紙、地毯、窗簾、床罩、及帳幔以及古典式裝飾畫或物件;爲體現華麗的風格,家具、門、窗多漆成白色,家具、畫框的線條部位飾以金線、金邊。古典風格是一種追求華麗、高雅的歐洲古典主義,典雅中透着高貴,深沉裏顯露豪華,具有很強的文化感受和曆史内涵。 地中海風格地中海風格具有着獨特的美學特點。一般選擇自然的柔和色彩,在組合設計上注意空間搭配,充分利用每一寸空間,集裝飾與應用于一體,在組合搭配上避免瑣碎,顯得大方、自然,散發出的古老尊貴的田園氣息和文化品位;其特有的羅馬柱般的裝飾線簡潔明快,流露出古老的文明氣息。在色彩運用上,常選擇柔和高雅的淺色調,映射出它田園風格的本義。地中海風格多用有着古老曆史的拱形狀玻璃,采用柔和的光線,加之原木的家具,用現代工藝呈現出别有情趣的鄉土格調。 田園風格如今的現代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所以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龍其是在一個生活忙碌、緊張的城市中,那麽“家”無凝必然成了下班後的最佳經常休息、放松的場所。所以家的裝飾設計風格也是不可忽視的。 田園風格的裝飾可以讓一個人在休息時無形進入一個安靜、自然、清新、内心大腦舒暢的幻覺環境。這樣可以讓人一天的緊張、疲憊完全的得到放松。而且在就餐時也會讓人的胃口食欲大增,或在看書時也可以使人大腦醒明亮。

24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