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
佩特眼中的文艺复兴
波提切利是一个在艺术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根总占罗些煤并且似乎一直如此。
实际上,他也曾位居下流,是有慧眼的批评家,把他从湮没无闻的危险中拯救出来。因为这个过程发生在很久以前,我指造实们对此已经忘怀,所以在今天读沃尔特·佩特的《文艺复兴:诗与艺术的研究》,还均行级全转验是很有好处的。
佩特告诉我们,在十八世纪,波提切利的名字还鲜为人知。他在《文艺复兴》一书中,专门辟了一章来讨论波提切利。在这一章的最后,佩特写道:“有人可能会问,像波提切利这样的一个二流画家,是一般批评的合适对象吗?”在这里,我们对波提切利被称为“二流画家”可能会感到震惊。但并不是佩特本人认为波提切利是二流画家,而是当时的公众普遍这样认为,所以佩特为自己在书中辟专章讨论波提切利,务章统新还要作一些辩护。佩特是英国作家和艺术批评家里面最早撰文介绍和评价波提切利的人,比另一位著名的英国艺术批评家罗斯金“发现”波提切利要层院游技农万广贵吃听树早两年。正是因为佩特的努力,波提切利才在艺术史中被提升到一流画家的行列。
佩特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流促价石含树剧告入传的这样一则神话,最能解释波提切利的宗教人物的特绝候术点:在天使路西弗(撒旦的前身)叛乱的时候,有一批天使既不支持耶和华,也不支持斯圆罪答握千护践变终表路西弗,而人类就是这批天使的化身。他认为,波提切利画的宗教和神话人物就像这些天使,他们对宗教无动刘套续任重点久欢管服于衷,同时又带有被放逐者的无法言说的忧郁。波提切利所画的圣母玛丽亚就是那样的。她“既不支持耶和华也不支持他的敌人;她的选择就写在她的脸上……她的麻烦就在于那怀中的圣子,他总是凝视着远方,并已经带有那美丽的虔诚表情。人类从来未弱欢能全心全意地爱上这种虔诚。”就这样,佩特剥去了波提切利的宗教题材画中的宗之教内涵,而赋予它一种新的世俗性。
佩特熟悉波德莱尔和爱伦·坡的作品,并从中感染到了对死亡和腐败的兴趣。在波提切利的画中,他就看到了这两位作家的作品中的境界:波提切利画的维纳斯,“在那灰色的肌肤和苍白的花朵中,总是带着死亡的阴影”;在这幅画中,他又看到了操关粉味损略济认汉波德莱尔描写的快感中的忧郁显:“光线确实是冰冷的——那是太阳尚未升起的清晨……人们早出晚归地劳作,但维纳斯比他们醒得更早。她脸上的忧伤,也许是因为想到了将要来临的充满爱情的漫长白昼……在这位快感的女神身上,波提切利毫无疑问态只头承殖提依权地想象到了悲哀。”正是佩特的这些关于《维纳斯的诞生》的文字,使它成了波提切利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底他没吸市所束场,也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画作之一。
读到爱伦·坡和波德莱尔最却对佩特对波提切利的看法位李业施面强当站混曾亚的影响,有的人可能会发出几声大笑,因为这两位作者生活的年代要比波提切利晚得多。但是,不仅仅是较早的艺术家会对较晚的艺术家发生影响,较晚的也可能对较早的发生影响,这种影响就发生在我们对较早的艺术家的作品的理解上面,实际上也就是改变了这些艺术品。
佩特的唯美主义眼光,不仅影响到他对波提切利,还影响到他对整个文艺复兴的看法。佩特所理解的文艺复兴,和通常我们所说的那个健康向上、崇尚理性、反对迷信的文艺复兴不同。他看到了文艺复兴的两面性,看到了它对美也对肉体快感的追求,对知识也对罪恶的探索,看到了这个时期的快乐还有忧郁。这并不是说他看出来的文艺复兴就不对。我们看任何东西,都是戴上了我们自己的有色眼镜的。
他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看法就是另一个例子。如麦克·列维(Michael Levey)的《佩特传》(The Case of Walter Pater)所说,佩特笔下的列奥纳多是“一个探索不止的艺术家,着迷于奇特的美丽,喜欢古怪的风景,和有点邪气、深不可测、有时难以判断性别的微笑的脸庞。”佩特笔下的列奥纳多,在米兰“荒唐、多变、如梦的人群”中间,过着充满“机智的罪孽和精致的娱乐”的生活。
在佩特对《美杜莎的头》的阐释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他对死亡的迷恋:“只有他(指列奥纳多)才意识到这是一具尸首的头……一种腐败的魅力渗透了那精致绝顶的美的每一笔触……细长的蛇在争先恐后地逃离美杜莎的首级的时候,似乎在不折不扣地相互绞杀;首级的五官带着凶死特有的色泽。”这幅收藏在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的《美杜莎的头》,当时被认为是列奥纳多的作品,现在已被鉴定为出自卡拉瓦乔的手笔。书中最脍炙人口的,当然就是他关于《蒙娜丽莎》的那段文字了。这也是关于这幅画的最著名的一段文字。因为对佩特的理解的不同,对这段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译法。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这个在水面冉冉升起的如此奇妙的幽魂,表达了千百年来男人所向往的一切。她的面容倾倒了众生,但她的眼睑对此已透出厌倦。这是一种从肉体内部,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用奇思异想和美妙的激情,塑造出来的美。让她和那些莹白的希腊女神和古代美女共处片刻,她们会对经历过心灵的所有疾患的这种美,感到多么不安哪!能够用外在的形式提炼和表现出来的人世的所有思想和体验,希腊的肉欲、罗马的淫荡、充满精神上的野心和想象中的爱情的中世纪狂想、异教世界的卷土重来、波尔基亚家族的罪孽,都铭刻和熔铸在这张脸上。她比她身坐其中的岩石还要古老;和吸血鬼一样,她已死过多次,熟知死亡的秘密。”《蒙娜丽莎》在佩特写这段话时已相当出名,但佩特的这段文字使它更为出名。王尔德曾说,每当他来到卢浮宫里的《蒙娜丽莎》画像前,就会情不自禁地背诵这些词句。这段话,已经变成了这幅画的一部分。他还说,“在《蒙娜丽莎》的画像中,佩特先生放进了一些列奥纳多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东西,可是谁在乎呢?”是的,艺术批评家的任务,不正是丰富一件作品的内涵吗?
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佛罗伦萨是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中心,当时的政治观念和艺术观念大都在此孕育、产生和发展,一大批文艺复兴巨匠的诞生更使它增添光辉。尤其是在绘画上,尽管14世纪佛罗雀猜伦萨画坛自巨匠乔托以后沉寂了将近一百年,但重新复兴这种光辉业绩的艺术家并没有出现在威尼斯和罗马,仍然出现在充满光荣和骄傲的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画派继承了乔托的传统,将现实主义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佛罗伦萨当时在美帝奇家族的统治之下,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工商业城市,人文主义的学术和艺术也得到高度的发展。以反映世俗生活为己任的艺术家为了要正确表现人体,对解剖学产生了兴趣,而正确的空间表现则需要有严格的透视画法。在佛罗伦萨首先体现出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
《出乐园》马萨乔意大利约在1420年左右,佛罗伦萨画坛出现了自乔托之后第一个在才能上与他不相上下的伟大画家马萨乔(1401年—1426年),他的出现标志着早期文艺复兴绘画的来临。
马萨乔于1401年12月21日出生在热诺河的一个公证人家里。他的父亲于1406年病逝,同年他的母亲又与一个德国药剂师结婚,1417年他的继父去世,这年马萨乔来到了佛罗伦萨,从师于当时的名画家马索里诺学习绘画。1422年他参加了医生和药剂师组成的同业工会,并在这里创作了他的处女作《宝座上的圣母子和二天使》,在这幅作品中他的革新精神初露锋芒,他的人物较之乔托的更加真实有力,画中的背景具有一种亲切的真实感。同时还证明了他是文艺复兴画家中第一个掌握透视法的人,第一个注重人体结构和第一个广泛运用对比手法的人。
马萨乔继承和发展了乔托的艺术传统,以科学的探究精神,将解剖学、透视学的知识运用于绘画,在短短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美术史上经常提到的两幅名作是《出乐园》和《纳税钱》。这两幅作品都是在1428年为佛罗伦萨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奇礼拜室而创作的壁画。在《出乐园》一画中,马萨乔画出准确的解剖结构,并利用斜射的光线。以明暗法描绘出裸体的男女,人物色调分明,通过悲哀的动态及痛苦的表情,烘托了画面悲剧性的气氛。马萨乔的艺术原则不仅成为15世纪意大利艺术家遵循的典范,也对欧洲美术史上的现实主义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萨乔的艺术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繁荣期的到来,而佛罗伦萨画派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15世纪上半期佛罗伦萨画派的代表画家还有乌切洛、安基里科、戈佐利、利皮、卡斯坦诺等。乌切洛(1397年—1475年)对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大贡献是对透视法的研究和运用。他的代表作品《圣罗马诺之战》曾是美帝奇宫的室内装饰壁画,现被分藏伦敦、佛罗伦萨和巴黎的博物馆里。这实际上是一幅透视画法的图解,画面上倒伏的战马、死去的士兵和折断的武器等等,一味地追求透视法的应用。而无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动态的处理,以及物体的固有色调,完全沉浸在超越现实的幻想当中。
《维纳斯的诞生》波提切利意大利佛罗伦萨画派主要是以人文精神来画宗教题材,但不同的画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僧侣画家安基里科善于用细腻恬静的笔调和轻快透明的色彩来表现人物和环境。他的学生利皮(1406年—i469年)则善于刻画人物的肖像和生活的细节。安基里科的另一位学生戈佐利(1420年—1497年)是以装饰性的手法来表现喜剧性的场面,卡顷瞎型斯坦诺则早于达·芬奇半个世纪画了一幅动人的《最后的晚餐》。
佛罗伦萨画派的最后一位大师是波提切利(1444年—1510年),他的代表作品有《维纳斯的诞生》和《春》等。《维纳斯的诞生》是根据波里西安的诗而作的,用以装饰劳伦佐的别墅之用。画面表现的是:在平静而微有碧波的海面上,涌现出一位纯洁而优美的女神维纳斯,两个张着翊膀飞来的春风女神带来了纷飞的鲜花,并向她吹送来灵魂,右边海岸上来神厅了穿着花衣的天后赫拉在向她加衣。这是一幅描写沉醉于美与爱的世界的图画,然而在这个具有纯洁与羞涩的美神的面容上。却显示出一种内怀隐忧的表情,这种深沉的情调在他的另一幅作品《春》中也有所表露。
《春》是根据当时的诗人波里西安的寓言诗而画的,画面呈现的是在一个密密果树林间,小爱神丘比特从空中飞来,野花盛开的草地上,中间站着爱与美女神维纳斯。爱神的右边三个赤裸的美女围着薄纱,在携手而舞,一边又有披风衣、带佩刀的麦丘利,用剑拨着天上的乌云,爱神之左前方是女妖欧莱底亚把头戴花环、胸贯花环、身穿花衣的春神推将出来,但她终于免不了要被北风之神从背后劫去。这是一幅富于诗意,形象优美的寓言性作品。一方面显示了春天的欢乐;另一方面又隐喻了不可避免的秋冬的悲哀,这种深沉的情调和《维纳斯的诞生》一样反映了画家的精神世界。
总之,波提切利作为15世纪佛罗伦萨画派最后一位大师,他的作品充满了诗的柔情,尽情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洋溢着人文主义的乐观精神。
与波提切利同时的佛罗伦萨画家还有安东尼奥·波拉约奥洛(1429年—1498年)和吉兰达约(1449年—1494年)、委罗基奥(1435年—1488年)。
佛罗伦萨画派在15世纪意大利绘画艺术中处于中心地位。它的发展决定了这个时期意大利艺术发展的主流,同时也影响了这一时期的其他画派,如翁布里亚画派和帕都亚画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