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专业人士赏析这几幅名画
《拿烟斗的男孩》赏析
名 称:《拿烟斗的男孩》
类 别:布面油彩,100 x 81厘米
作 者:毕加索
拍 卖 价:1.04168亿美元
售价排名:世界第一
创作时间:1905年
拍卖时间:2004年5月5日
这是毕加索24岁时画的一幅画,画中年轻的巴黎男孩被毕加帆漏索称为“小路易”,他常到毕加索的画室消磨时光,毕加索以他为模特创作了这幅《拿烟斗的男孩》。画中的“小路易”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左手拿着烟斗,头戴花环,背景是两大束花,看上去颇有几分中国画的味道。“小路易”头上戴着个花环,专家们认为这是画作将完成时,毕加索临时决定加上去的,不过看起来也挺和谐增色。
《拿烟斗的男孩》是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有评论家说这小孩兼有“达•芬奇《蒙娜丽莎》的神秘”与“凡高《加歇医生》的忧郁”,这话说得真像评论家。
2004年5月5日,一位叫贝蒂•惠特尼的女士委托英国伦敦索斯比拍卖行拍卖《拿烟斗的男孩》,拍卖底价5500万美元。拍卖前,索斯比拍卖行估计这幅油画最高价可能在7000万美元上下,没想到拍卖当天价格一路猛涨,最终以令人震惊的1.04168亿美元被一位神秘的富商买走,创下了单幅画拍卖价格的世界最高纪录。
虽说艺术品是无价的,可画卖到这份儿上,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变态!这个形容词同样适用于其他的天价名画。一幅好的作品卖到几十万,甚至过百万都还说得过去,一旦超过这个数,基本上就和艺术或者是审美没多大关系了,完完全全是“商品”了。
在小老百姓们看来,出资亿万美金买《拿烟斗的男孩》,干这事的人如果不是出于投资考虑,那就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是人家钱多得不花难受,二是脑子有病!试想脑子正常的谁会拿差不多十几亿人民币买幅画?这么多钱,别说平面的了,就算是买活的“拿烟斗的男孩”,也能买一大堆!
听到这么个叮当作响的天文数字,估计现在还活着的画家们除了羡慕得两眼通红外,也都有点儿懵,不过大家伙儿基本上都憋着不说,怕断了财路,最近我发现在陈丹青先生的《退步集》中《消费不是奢侈•答〈都市消费报〉问》一文谈到了这件事,他说:“买卖艺术品是否属于奢侈?前几天我刚被采访关于毕加索一幅画是否值一亿美元的事。那或许是收藏,或许是投资,或许根本就是疯狂,我不确定,但不能算是消费,消费是大多数人的事,花百万千万买艺术品的人能有几个?”
1990年,凡高的名画《加歇医生的肖像》以8250万美金的记录创造了绘画拍卖画史上的奇迹,14年后,《拿烟斗的男孩》刷新了这个记录,买主立刻成了世界各大媒体关注的热点,然后最终均一无所获。这幅画是由一个匿名的买家拍得,索斯比拍卖行不愿透露买主的任何信息,甚至连暗示一下国籍的要求也予以拒绝。有人分析了拍卖前对于《拿着烟斗的男孩》表示兴趣的名人包括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和艾伦、毕轿态化妆品公司雅诗兰黛(Estee Lauder)的继承人罗纳德•兰黛、金融家沙拉、拉斯维加斯赌场大亨韦恩等,估计买主很手源可能就在这个几个人中。
2004年11月20日,《拿烟斗的男孩》卖出半年后,一位叫斯帝夫•格奥尔格的德国富商的去世,让人们确知了这幅画的主人,并且意外了解到了这幅画背后竟然有着一个长达半个世纪的凄美爱情故事。斯帝夫•格奥尔格就是那位出价亿元的神秘的买主,他没有疯狂,而是为爱痴狂!
斯帝夫•格奥尔格与贝蒂•惠特尼的父辈是世交,斯帝夫是德国籍的犹太人,贝蒂家是美国籍,小时侯他们两家都住在柏林的斯冈艾弗德大街,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长大。
1905年,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创作完成,几经转手,最后被斯帝夫•格奥尔格的父亲收藏。斯帝夫•格奥尔格长得与毕加索画中的“小路易”颇有几分相似,贝蒂很喜欢这幅画,两个孩子慢慢的喜欢上了一个游戏,每当贝蒂有什么要求,就写个纸条帖在《拿烟斗的男孩》背后,斯帝夫看到后总会尽力去满足她。有一次,为了满足贝蒂去维也纳欣赏音乐会的愿望,13岁的斯帝夫竟带着她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偷偷去了维也纳。结果一下火车就被斯帝夫父亲派来的人带回了柏林,为此斯帝夫还受到了他父亲严厉的惩罚。
1935年,战争爆发了,无数家庭流离失所,也拆散了这对恋人,贝蒂一家平安回了美国,而斯帝夫一家却在战乱中挣扎流亡。战争过后,心急如焚的贝蒂马上从美国返回德国,寻找她的心上人,然而几经周折她最后得到的消息是,斯帝夫家族除了少数几个人逃到了非洲,其他人都在战争中死去。贝蒂伤心欲绝,很快离开了德国。
1949年,贝蒂嫁给了一位美国驻英国的大使,第二年跟着丈夫到了伦敦。在索斯比的拍卖会上,贝蒂意外而激动万分的又见到了《拿烟斗的男孩》!这是盟军从德国缴获的战利品,因为无法知道原有者是谁,于是被拍卖,所得款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
《拿烟斗的男孩》的起拍价是一万美金,贝蒂最终以28000美金拍得了这幅从小就无比熟悉的绘画。当颤抖着手指轻轻抚摸着画面,贝蒂泪眼朦胧,儿时那幸福的记忆再次浮现,依然是那么的清晰。经过多年纷乱的战争,《拿烟斗的男孩》很幸运的完好无损,而斯帝夫也像这幅画一样,在贝蒂心中,永远是分手前那个年青英俊的模样。
斯帝夫和《拿烟斗的男孩》一样幸运,不但在战乱中死里逃生,而且在分别28年后,又与贝蒂再次相逢。历经生死磨难之后还能共同面对《拿烟斗的男孩》,这是斯蒂夫和贝蒂多少年的梦想,也是从没想到有一天能够梦想成真的奢望,惊喜过后,二人均是百感交集。
贝蒂要将本属于斯帝夫的《拿烟斗的男孩》归还给他,而斯帝夫没有接受,他希望还是由她继续保存。
此时的斯帝夫还是独身,他成了贝蒂夫妇的好朋友,50岁那年,斯帝夫终于娶妻生子。
2001年,贝蒂去世了,在此之前她再一次提出把《拿烟斗的男孩》还给斯帝夫,但他还是没要。于是贝蒂留下遗言,如果在她死后,斯帝夫依旧拒绝接受这幅画,那么她的孩子可以将这幅画拍卖,拍卖所得平均分为三份,她的孩子们、世界残疾儿童基金会及以斯帝夫•格奥尔格命名的慈善机构各得其一。
2003年底,贝蒂去世一年半后,根据她的遗嘱,《拿烟斗的男孩》被拍卖,斯帝夫秘密买到了手,这幅画一直陪伴他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据说临终前斯帝夫一直凝视着画中那个男孩,从中他一定看到了自己和贝蒂当年的影子。
听完上面这个故事,再来看《拿烟斗的男孩》,金光闪烁之中,终于又看到些它本来的“粉红”,这正是艺术品应该提供的价值,这故事,胜过任何的“艺术评论”。
大多数艺术家们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所谓“商人——评论家”体系。
名 称:《殴打婴儿》
作 者:鲁本斯
拍 卖 价:7350万欧元
售价排名:世界第三
拍卖时间:2002年
鲁本斯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想像力,表达出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美好的理想,通过艺术形象肯定人的力量和人生的欢乐,他善于运用健康丰满、生机勃勃的形象,洋溢着乐观与激情的性格,去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与趣味。这幅《殴打婴儿》于2002年以7350万欧元出售。
鲁本斯出生于德国的茨根小城,后随父母移居佛兰德斯,定居安特卫普。鲁本斯一生过着王子般的生活,49岁时爱妻去逝,53岁时又与一位16岁的妙龄少女海伦•富尔曼结婚,仍然过着幸福生活。在他63岁时走完了自己艺术的一生,为人类艺术宝库贡献了三千余幅艺术珍品。 法国美术史家丹纳说:佛兰德斯只有一个鲁本斯,正如英国只有一个莎士比亚,其余的画家无论如何伟大,总缺少一部分天才。
鲁本斯笔下的人体壮硕、肉感,据闻,在佛兰德斯–画家的故乡,人们极好食用肉类,造就了脂肪过多的丰腴体形和画家笔下令人眩目的肉体。有的艺术家嘲讽鲁本斯是在"开人肉铺子",可是他的画中洋溢着的充沛生命力和对激烈运动场面的表现又是那么卓越,不能不承认他是一位艺术大师。
他特别注重带有旋转的运动感的结构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面,他善于运用对比的色调,强烈的明暗和流动的线条来加强这种画面的运动感。这种巴洛克式的艺术风格主宰着他几乎一生的创作活动。大师不但具有非凡的绘画才能,而且知识渊博,精通7国语言,善于办理外交事务。1621-1630年间,被执政当局聘为外交顾问,1624年被封为贵族头衔。多次以大使资格及谈判代表身份出使各国,以寻求独立与民族自治的道路。
他在40多年的艺术活动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技巧,改变画风,把国外前辈的技法加以融化,结合自己民族的特点大胆创造。他的作品以戏剧性的构图、饱满的色彩和有力的造型为其特色,并着力歌颂人的力量和美。
鲁本斯一生创作极为丰盛,作品多具有宏大的场面,强烈的运动感,雄健的造型,富有想象力和戏剧性情节;对比鲜明、响亮饱满的色彩;流动的线条、激动人心的画面艺术效果,给人以一种富丽堂皇、华美火热、欢腾鼓舞的艺术感受。
名 称:《红磨坊的舞会》
作 者:雷诺阿
拍 卖 价:7810万美元
售价排名:世界第四
拍卖时间:1990年
夜色轻轻降临,包围了蒙马特。这是一个酒吧、咖啡馆、夜总会聚集的地方。后印象派画家劳特累克(HerryDeToulouse-Lautrec1864-1901)很喜欢这种下层的社交场所。这里的人没有伪装的外表,没有阶级与贫富的区别。只要意气相投,就可以尽情地谈天、享乐。身处这样的环境,劳特累克由于身体残疾所造成的自卑也暂时离开了他,他感到身心放松,思维活跃,艺术灵感也更多。
在蒙马特,那个屋上顶着鲜红色风车的就是著名的欢乐场——红磨坊。红磨坊1889年才开业,每晚都举行舞会。红磨坊的乐队是以管乐器为主的马戏团乐队,每天晚上,妖娆的舞女随着响亮的喇叭声,拎起飘曳的长裙,踢动着裸露的玉腿,强烈而刺激的舞姿颇具挑逗性,舞蹈之后还有歌唱和杂技表演。舞女在节目的空档中,对客人们频送秋波,与客人们畅快地饮酒谈笑。严肃的世俗观被灯红酒绿的狂欢所淹没。红磨坊开业不久就成为巴黎的娱乐与社交中心。劳特累克也是座上客,他天天到这里画速写。
劳特累克的《红磨坊的舞会》作于1890年。由于画面淋漓尽致地描绘了红磨坊的欢乐引人,又突出了走红的舞星,因此店主非常欣赏这幅作品,立刻把它购买下来,挂在红磨坊大门的通道上以招徕顾客。
画中舞蹈着的是当时的蒙马特女王——拉.姑柳与男舞伴华兰丹。她是一个充满野性、缺乏教养的舞女。人们围着舞池,注视着这激烈的表演,谁也不在乎自己是谁,在这个地方就是尽情地享乐。
天越来越黑,像许多人期盼的那样,闪烁的灯光中,人影如鬼魅一般,这里隐隐约约呈现出一种沦落的美。人们沉湎在夜的世界里。这里是多么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于是有人纵情声色。夜晚的人声喧哗还是藏不住白天的寂寞伤悲,于是有人醉了,也有人看起来很颓废。总之这里的放纵与白天的严谨是那样的截然不同,舞步、歌声和酒精把白天的一切都烧成了灰。也许夜晚给了人们很多的快乐或是安慰,因此让人们这样的迷恋,这样的放肆。不会有人去想放纵之后会不会有后悔,酒醒之后会不会更伤悲,身在夜晚的人,谁也不会理会白天的世界。可事实上夜色掩盖了人们不欲人知的心情,纵情欢乐也藏不住角落里的悲伤,夜晚的恣意欢乐里总会或多或少地有着隐隐的伤痛。阳光下的世界有一种美,那是明朗的、愉快的;在昏暗的夜色里,在寻欢作乐的声色场中,也有一种深刻的、让人不能忘怀的东西,那是一种沉沦的美。
《双臂抱胸的女人》,出自毕加索,2000年售出5560 万美元。风格独创且缤纷多变的现代艺术魔术师毕加索,以他绚烂的彩笔,创作出一幅幅影响深远的巨作。近百年来的西方艺术,举其重要者,恐恰除了野兽主义之外,没有一支不是肇始于他,或被他吸收而善加利用的。他的创作是多元化的,熔古今于一炉。
毕加索是一位真正的天才。20世纪正是属于毕加索的世纪。他在这个多变的世纪之始从西班牙来到当时的世界艺术之都巴黎,开始他一生辉煌艺术的发现之旅。在20世纪,没有一位艺术家能像毕加索一样,画风多变而人尽皆知。毕加索的盛名,不仅因他成名甚早和《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等传世杰作,更因他丰沛的创造力和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留下了大量多层面的艺术作品。毕加索完成的作品统计约多达六万到八万件,在绘画、素描之外,也包括雕刻、陶器、版画、舞台服装等造型表现。在毕加索1973年过世之后,世界各大美术馆不断推出有关他的各类不同性质的回顾展,有关毕加索的话题不断,而且常常带有新的论点,仿佛他还活在人间。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鸢尾花》是梵高于1889年5月完成的一幅作品,鸢尾花同向日葵一样。1892年,唐基(梵高的朋友)以300法郎的价格,将这幅画卖给了评论家奥克塔夫·米尔博。他是梵高作品最早的赏识者之一,这幅画像和许多其他的梵高的画一样,在他死后不断地买卖,1988年在拍卖会上,有人叫出了5300万美元的天价。
我们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及衡量。梵高就是梵高,他的画也对经济规律的解释作了贡献。
《鸢尾花》,画上的花虽然模样怪异,但那浓烈的气氛,那一大群蓝紫色的蝴蝶,好似在你的画盘上、你的心上翩跹飞舞着。宛如我们心灵中,那蓝紫色的浅浅回忆。也及像我们将要绽放的青春一样,像火焰、像精灵,燃烧在火红的岁月里殆尽。那美丽、那光芒、那生机,就在那注视的瞬间鲜活的绽放中。欣赏的人们似乎早已遗忘了寂寞的衣角、寂寞的阁楼、寂寞的世界。而用赞叹的目光,感受梵高,感受他寂寞的世界。仿佛这一幅画的定格已经抛弃了梵高蓝紫色的忧郁和悲伤,也抛弃了人们对自己心痛的灵魂,一次又一次,一天又一天,永永远远 ……
《鸢尾花》,插在花瓶里,孤单的怒放。充满热情的,很是精巧的夺人眼目的色彩,诱惑人心。尽管花的局部,是沉埋在水底,不见真灼、不见了水。 …… 像人?像心灵?像生命?
在画前,你可以尽情想象:五月,那美丽诱惑的春末夏初,是鸢尾花开的理想季节。你,就可以看见一只只蓝色的蝴蝶,翩翩飞舞于绿叶与蓝花之间,这一切预示:仿佛她要将春的消息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欣赏《鸢尾花》,就是在欣赏梵高,连同他的一切 ……
在画前,你可以呼唤岁月中那旖旎的想象:五月,那春困迷惑的春末夏初,正是鸢尾花开的灿烂季节。你,就可以看见一群群蓝色的小精灵,幽幽穿越于绿叶与蓝花之间,这一切预示:仿佛她要将你的孤独感染千年、千年后的世界。
在画前,你可以凭借想象,驰骋在湛蓝的记忆里:可以编出许许多多的故事,故事可以是忧伤的、难忘的;也可以是童话般的离奇,也可以是缠绵般的温醇,还可以是恶毒般的仇恨 …… 人世间有什么,你都可以写,可以画。像梵高,像《鸢尾花》,因为上帝送给了你笔与纸,还有千百年来的历史与思想。看,凡高的画,就是例子。《鸢尾花》真正的美,在于它是凡高的心。
名 称: 《静物》
时 期: 1945年
创作者: 保罗·塞尚(1839-1906)法国
拍出时间:1999年以6050万美元拍出
类别:画布+油彩
流派:印象派
馆藏:美国宾夕法尼亚洲费城林肯大学巴恩斯基金会
作品鉴赏:《静物》出自塞尚之手, 1999年售出6050万美元。塞尚在静物、风景等画作上的表现,所获得的成功基至超过了巴尔扎克的言语描述。对于塞尚来说,如同其他的前辈和后辈艺术家一样,静物的魅力显然在于,它所涉及的主题,也像风景或被画者那样是可以刻画和能够掌握的。塞尚会仔细地安排那些倾斜的苹果篮子和酒瓶,把另外一些苹果随便地散落在桌布形成的山峰之间,将盛有糕点的盘子放在桌子后部,垂直地看也是桌子的一个顶点,在做完这些之后,他只是看个不停,一直看到所有这些要素相互之间开始形成某种关系为止,这些关系就是最后的绘画基础。
如何赏
世上最贵的画-能倍—毕加索《手拿烟斗的男孩》
2004年5月5日,
在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毕加索粉红时期的代表作《手拿烟斗的男孩》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这个价位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纪录,收藏界一片哗然,这幅名画的神秘收藏者立即成了世界媒体追踪的目标。面对新闻媒介,苏富比拍卖行没有透露这位买主的任何个人信息,连其国籍也不肯有丝毫暗示。直到这时,人们才惊奇地发现那幅名画背后有一个凄美无比的爱情传奇……
“手拿烟斗的男孩”相恋邻家女
这幅画是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找动师评周反系城,当时他只有24岁,刚补图诗目科刚在巴黎著名的蒙玛特高地——青年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安顿下来。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专家评价说,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是毕府鱼益加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经典的作品之一。
毕加索一生中有无数杰出的作品问世,其中《拿烟斗的男孩》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红时期的代表作。这个作品,被评论家誉为 “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凡-高《加歇医生》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随着毕加索声名鹊起苏术落田班责染伤自简木,这幅画在巴黎几经转手,最后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先铁终无生收藏。
格奥尔格家族以案销经营瓷器、钟表起家,19世纪初又涉及金融、股票和运输业,沉同时在莱茵河沿岸又拥有大量肥沃的土地。小斯帝夫-格奥尔格是这个家族的第房诉升台四代单传,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精心栽培利经源洋减庆奏,才华过人。格奥尔格先生有一世交好友,名叫里查-霍夫曼,是一位来自美国的瓷器贸易商。他们两家植宜杆尔附吸故晶以在柏林斯冈艾弗德大街的住所紧挨在一起,霍夫曼先生的爱力顾术兵效往宪兵视女贝蒂比斯帝夫小一岁,两人从误晶陈速育握环课烟哪叫小青梅竹马。
那时,斯帝夫一直把美丽又有些怯弱的美丽女孩当做亲妹妹看待。从懂事以来,贝蒂一直以为她的兄长斯帝夫就是这幅《手拿烟斗的男孩》的模特,因为画中的少先革刻片分胞原电矛备粒年与斯帝夫无论是相貌还是神态气质上太像了。直到贝蒂长到12岁才从父亲的口中失望地得知,这画中少年与斯帝夫没有丝毫的关系。每当贝蒂有难言的请求时,她总会写一个留给哥哥的小纸条,把它贴在那幅《手拿烟斗的男孩》的背后。
贝蒂所画的第一幅素描就是手拿父亲的伯扬误际划烟斗站在这幅画前的斯帝夫。18岁时,贝蒂把自己的素描稿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斯帝夫,斯帝夫毛啊层十掉门待系各第一次吻了他心仪的女孩。1935年初,战争的乌云已经笼罩着德国上空,格奥尔格先生开始把家族的大量艺术藏品和财产转移到瑞士,同时他力劝好友早日带家属到美国避难。但由于斯帝夫的母亲不愿离开故土而错过了逃离德国的机会。
大使夫人泪沾传奇名画
战后,霍夫曼与女儿马上奔赴德国,开始了寻找格奥尔格一家的艰难旅程。父女俩几乎走遍了德国境内所有犹太人安置点,最后,他们在德国政府的公文中正式获知,格奥尔格家族中除了少数几个逃到非洲的零散成员外,其他成员无一逃脱魔掌。为了抚平心灵上的创痛,贝蒂于1949年嫁给了长她6岁的约克-格鲁尼,一个来自波士顿的优秀青年。
1950年,贝蒂跟随新婚的丈夫,以美国驻英国大使夫人的身份来到了伦敦。再次回到欧洲,贝蒂感慨万千,她无法忘记自己曾经在伦敦火车站为了等待斯帝夫的到来,不吃不喝地站了几天几夜。而今,自己与初恋情人已是阴阳相隔。深知妻子心事的丈夫告诉她一个消息,最近苏富比拍卖行正在举行拍卖,有许多犹太人为了筹备战后重整旗鼓的资金,正把家族祖传的艺术藏品奉出拍卖。格奥尔格家族艺术藏品甚丰,贝蒂也许能在那里碰上格奥尔格家族的成员呢。
得知这个消息后,贝蒂马上到了拍卖会现场。可是她并没有得到任何斯帝夫的消息。正当贝蒂准备离开的时候,她忽然惊异地听到了一幅画的名字:“毕加索《手拿烟斗的男孩》,曾经的所属人不详,是盟军从德国缴获的战利品,一万美金起价,所筹款额将交给‘世界犹太人基金会’。”
贝蒂想都不想就举起了牌子。竞拍的最后,价位被提到了2万8千美元,就当时的世界名画拍卖来说,这个价位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高价了。第三声询问过后,木槌落下,这幅画终于落到了贝蒂的手中。从此,这幅画一直被珍藏在格鲁尼家族的私人书房,直到5年后,格鲁尼先生结束了任期回到波士顿老家时,这幅画才跟随着格鲁尼夫妇回到了美国。
1965年10月里的一天,正在花园中修剪花草的贝蒂看见仆人带着一位陌生客人到了自己的面前。贝蒂一下子就被他忧郁的气质和深邃的棕色眼睛吸引了。客人穿了一套考究的黑色西服,稳健又优雅。贝蒂眯起了眼睛,极力在自己的记忆中搜寻着对方似曾相识的影子。他用大海一样深情的眼睛看着贝蒂,然后缓缓地摘下了帽子,微微地向贝蒂鞠了一个躬。他轻声地对贝蒂说道:“你好吗?我的小贝蒂。”
听到他说的德语,贝蒂的脸失去了血色,手中的花剪掉到了地上。那声音虽然已经不是她熟悉的少年的嗓音,但是那种称呼她的方式,只属于一个人的!只有斯蒂夫才会这样叫,这是只属于他们两人之间的秘密。他还活着!
新闻报道:
2004年05月08日 02:33 深圳晚报
索思比天价拍出毕加索名画创全球画作拍卖新纪录
《拿烟斗的男孩》1.04亿美元
世界绘画大师毕加索的作品《拿烟斗的男孩》5日拍出了1.04亿美元的天价,大大打破名画拍卖价的纪录,成为全球艺术品拍卖史上价格最高的一幅画作。
据美国媒体5月6日报道,世界著名的索思比拍卖行5日拍卖了多幅油画名品,几乎都是世界绘画大师的经典之作,毕加索的名画《拿烟斗的男孩》(GarconalaPipe)则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
此次成交价一举打破了梵高的《嘉谢医生的画像》(TheProtraitofDoctorGachet)此前创下的名画拍卖价纪录。当时,一位日本的亿万富翁在克里斯蒂拍卖行以8250万美元的高价购得这幅名画。
《拿烟斗的男孩》的这个拍卖价同时也超越了毕加索另一幅作品创下的纪录。2000年11月,毕加索的名画《双手抱胸的女人》拍出了5500万美元的高价。
不过,本次拍卖之前,索思比拍卖行负责人比尔就曾坦言:“这是毕加索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也是迄今为止私人拥有的价值最高的一幅世界名画,它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挂在世界任何一家博物馆的展厅里。”
拍卖结束后,拍卖师托拜厄斯·迈尔也表示,能主持历史上最昂贵的艺术品拍卖,他真是激动得快要发抖了。(张春燕)
〉〉〉背景资料
毕加索和
《拿烟斗的男孩》
这幅画是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当时他只有24岁,刚刚在巴黎著名的蒙玛特高地———青年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安顿下来。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活泼的花。
有关专家评价说,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是毕加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经典的作品之一。
〉〉〉相关链接
神秘买主
1950年,慈善家贝特希·惠特尼女士以3万美元购得此画。现在为了筹集一笔慈善基金,她将这幅画交由索思比拍卖行进行拍卖。
5月5日拍卖当天,《拿烟斗的男孩》先以5500万美元的底价开拍,十多位竞买者争相将价格抬升到7900万美元。这时,拍卖大厅突然变得十分安静,经验丰富的拍卖师托拜厄斯·迈尔马上表示:“我们结束了吗?我很愿意再等等。”
这话果然有用,随后,两位主要的出价人很快将价格一下提升到9300万美元,当时全场响起了掌声。但是,人们没有想到,一位神秘的买主紧接着将价格推到了1亿美元之上。
最终,拍卖槌敲定了最后的价格———1.04亿美元。不过,索思比拍卖行没有透露这位买主的任何个人信息,连其国籍也不肯有丝毫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