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渡黄河油画赏析
作品鉴赏:梵·高通过这幅画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来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令来自人类生出畏惧之心,而是传达出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天空中飞卷360问答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鲜花一样怒放,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见粉科斗微薄,却无畏地抽向天空。而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以长夫地奋力伸展着枝叶。传达出作者内心是量论看本就燃灯完础的苦闷和忧郁。也表现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 这幅画的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也有星星发光的黄色,深蓝色的 基调,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加强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树用了深绿和棕色,意味着黑夜的笼罩。明亮的白色和黄色来画星星及周围的光晕,又给人一种温暖光明的感觉。 梵·高运用浓厚并且短促的笔触,交织成弯曲的旋
宋代婉约派词人晏殊作品赏析(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十四岁时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官至右谏议大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兵部尚书,最高至宰相。晏殊词风承袭五代,受南唐冯延已影响较深,多为聚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有浓厚的雍容华贵之气派,尤擅小令,风格含蓄、清雅婉丽,音韵和谐,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并称为“大晏”、“小晏”,与欧阳修并称为“晏欧”,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把他的词比作牡丹花。现存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类要》残本。晏殊与柳永、晏几道、周邦彦、李清照、秦观、姜夔、吴文英、李煜、欧阳修、史达祖等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婉约派词的特点是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沉细腻,缜密而又重视音律和谐,语言圆润,清新绮丽,有一种柔婉之美。词是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是伴随着宴乐而兴起的,宴乐是举办宴会时用于助兴的音乐,因此,可以说婉约才是“词之正宗”的观念。词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全盛于宋朝,宋朝涌现出了很多伟大的词人,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更是穿越千古时空流传至今。浣溪沙一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填一曲新词,斟一杯美酒,依旧是往年的天气,依旧是那个亭台楼榭,夕阳西下几时才能再放光辉?无可奈何春花凋落,似曾相识的燕子又回归了,我独自徘徊在充满花香的小路上。赏析:此篇为晏殊名篇之一,表达了作者对花落春去的无可奈何,虽然花儿落了,但是似曾相识的燕子回来了,正可谓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同时又为你打开一扇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晏殊一生仕途得意,聚会宴饮是常态,作者有感于人生短暂,借歌筵之乐来消磨时光。浣溪沙二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宴歌席莫辞频。满眼山河空念远,落花春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片刻的时光,有限的人生,即便是平常的离别,也令人销魂。还是尽情的去欢歌畅饮吧,不要嫌这样的场合太多太频繁。满目山河空怀想念远方亲人之心,风雨来时花落遍地更令人感伤春天的短暂,不如珍惜眼前的人们吧。赏析:现实中“活在当下”的说法就是对本词最好的注释。清平乐一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红色信笺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尽情述说平生的爱意。鸿雁在云端飞翔,鱼儿在水里畅游,独有我惆怅此份情意难以寄出。斜阳下独自倚在西楼,远出群山恰好对着窗口。人面不知在何处,只有绿水依旧向东流。赏析:晏殊的词之所以小令居多,大半是因为作者官身不由己,公务繁忙,忙了偷闲信手拈来的表达心绪之作,此篇尤其明显,思念旧人情人,无人可以传送书信,只好看着一江春水向东流。清平乐二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金风即秋风,古代用阴阳五行中解释季节演变,秋天属金。秋风细细,吹得梧桐叶轻轻飘落,新酿出的酒,初次品尝便让人陶醉,小窗前一枕酣眠。紫薇花儿和朱瑾花儿都落了,斜阳照在栏杆上,双飞的燕子到了南归的时节,昨夜银色的屏风透着微寒。赏析:本词从景物的变换写到人物的倦怠,早秋的微风中品尝新酿的美酒,燕子又要飞走去过冬了,侧面表达作者感叹时光流逝,光阴如梭的心境。踏莎行一祖席离歌,长亭别宴,香尘已隔犹回面。居人匹马映林嘶,行人去棹依波转。画阁魂消,高楼目断,斜阳只送平波远。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祖席指饯行的宴席。告别的宴席上,唱着离别的歌曲,长亭中,依依惜别,带有花香的尘土把我们阻隔,你还难分难舍,不断回首。我骑的马儿也在林边留恋的嘶鸣着,你乘着一叶小舟随波涛离去,越来越远。画阁里我失魂落魄,登高远望,斜阳余晖下波光粼粼一直连到天边。总是无穷无尽的离愁,尽管你走到天涯海角,我的心也要把你陪伴。赏析:送别友人词,抒发的是因友人远行而触动的离别感伤之情。踏莎行二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时至暮春,小路上残花稀疏,郊野上小草遍绿,高大的楼台被浓浓的树阴遮掩的隐约可见。春风不懂禁止杨树飞花,杨柳飞絮纷纷胡乱的扑向行人面庞。翠绿的树叶中隐藏着啼叫的黄莺,隔着珠帘,燕子在飞来飞去,香炉中,袅袅青烟宛如游丝般静静地追逐旋转。一场醉梦愁思难解,梦醒时分正看见斜阳照着深深的庭院。赏析:这首词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晚春的图画,一个春日的午后,绿肥红瘦,飞絮扑面,楼阁中一场午宴过后,主人不胜酒力昏昏欲睡,半梦半醒间日头已经西斜。蝶恋花一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曲折的栏杆靠着绿树,轻风吹拂杨柳,展开新发柳丝,就像一缕缕金丝线。是谁在拨弄装饰了罗钿的筝弦,透过窗帘一对燕子双双飞去。满眼望去是漂浮着如游丝的柳絮,红色杏花开放的时候,忽而又下起了清明雨。浓睡醒来,只听见黄莺胡乱在啼叫,惊残了我的好梦,温馨的梦境便再也无法寻觅了。赏析:晏殊仕途得意,因此闲暇时经常做些小令来消遣,用晏殊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余每吟咏富贵,不含金玉锦绣,而惟说其气象”。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随手拈来之笔,却尽是千古佳句。蝶恋花二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又名“凤栖桐”、“鹊踏枝”等,唐教坊曲,后来用作词牌。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雾,兰花上的露珠像是哭泣的眼泪,罗幕间透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走了。明月不知离愁别恨苦,斜斜的银光直到破晓还穿透红色的窗户。昨夜的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独自登上西楼,遥望着消失在天边的小路。想给远方的亲人寄一封家书,山高水远又不知道亲人在何处。赏析:伤春悲秋似乎是文人墨客千年不变的主题,但是能写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的千古名句的也只有晏殊一人。总论,本篇赏析共录入晏殊词八篇,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开篇,到“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收篇,婉约派的精彩就此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