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作品如何賞析?

賞析雕塑作品應從三個方面把握:即體積意識、環境意識、象征意識。

雕塑作爲三維空間的實體,給予人的感受首先來自它的形體,要通過形體展示形象的動勢、情緒與生命力。遠看雕塑首先觸目的是“影像”效果,“影像”就是作品形體大的起伏呈現的總體輪廓,各種雕塑通過自身形體的“影像”給予欣賞者不同的感受。

雕塑作品大多是爲某一特定環境制作的,置于室外就要與環境(日影、天光、地景、建築等)發生關系,這就必需注重環境意識。優秀的雕塑作品與周圍的環境協調,能作用于環境,并使環境成爲作品的組成部分,共生出新的景觀。

譬如說城市雕塑,就是指長期置放在城市廣場、園林、街頭或建築群前、橋頭堡處等固定位置上的雕塑,是對于城市面貌相關的雕塑的總稱。優秀的城市雕塑悔配往往成爲城市文化的标志,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

雕塑作品形象單純,不可能作複雜精細的描繪,所以通常賦予形體以象征性來表達主題,這就是象征意識。中國雕塑多用裝飾性較強的人物、動物形象賦予象征性和寓意性。

現代許多抽象雕塑,以其形體的簡明和空間意向強而具有很強的與環境餘前明的融合性和奪目性,不以描繪具體物象爲目标的抽象藝術通過線條、塊面、形體、材質等來傳達各種情緒,激發人們的想象,啓迪人們的思維。

發展

雕塑的産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産活動緊密相關,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态的直接影響。在人類還處于舊石器時代時,就出現了原始石雕、骨雕等。雕塑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傳統的觀念認爲雕塑是靜态的、可視的、可觸的三維物體,通過雕塑訴諸視覺的空間形象來反映現實,因豎告而被認爲是最典型的造型藝術、靜态藝術和空間藝術。

随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雕塑、五維雕塑、聲光雕塑、動态雕塑和軟雕塑等。這是由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出現,沖破了由牛頓學說建立的世界觀,改變着人們的時空觀,使雕塑藝術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和表現世界,突破三維的、視覺的、靜态的形式,向多維的時空心态方面探索。

300
标簽
顯示驗證碼
沒有賬号?注冊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