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抽象艺术的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风格派”艺术家和设计家的活动促使察伍西方抽象艺术的兴起和发展。1925年巴黎举行的“今日美术大展”是当时西方抽象艺术运动的一次大规模展示。1920年蒙德里安来到巴黎,不久“达达”艺术家让·阿尔普和扎拉也从瑞士来到巴黎。同年,由勒·科布西埃创办的刊物《新精神》出版。年底的12月,蒙德里安举办了一次“风格派画展”。以此为契机,巴黎的抽象主义艺术家聚集在一起讨论现代艺术问题。1923年佩夫斯纳从俄国来到巴黎,带来了俄国抽象艺术的经验。1925年的“今日美术大展”正是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展览展出了“立体主义”、“光辐射主义”、“达纳羡达”、“风格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包浩斯”的作品。从展览可以看出,直到20年代后期,巴黎的抽象艺术的来源一是“立体主义”的演变,一是从德国“表现洞没拍主义”、俄国“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和瑞士的“达达”运动而来。到了30年代,二者相互影响、揉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一代西方抽象艺术家的作品,大多已经脱去了早期遗留的痕迹,而有了成熟的风貌。
抽象绘画始于二
毕加索代表的立体主360问答义和马蒂斯的野兽派都对抽象画产生重要的影响,早期的两位康定斯基和蒙德里安。康定斯基代表作在白色的上面,蒙德里安代表作红黄蓝。蒙德里安属于冷抽象。
画磁婷变煤白完括家
康定斯基(***.kandins绝村再何省实蒸氧ky,1866~94),抒情抽象派代表画家,曾是德国表现主义团体「蓝骑士」的领导者。主要作品:《即兴》,《构成第七测官液绿京识案号》
蒙德里安(***.mondrian,1872子~1944),几何抽象派代表画家。主要作品:《灰色的树》
马列维奇(k.*身百建到货广罗题常掉拉**.malevi***h,1878~1935),俄国构成主义倡导者,也是几何抽象派画家。主要作品:《手足病医生在浴室》《玩纸牌的人》《无物象刻座句的世界》
库波卡(***.kupka1871~1957),捷克画家
克利(***.klee,1879~1940),瑞士画家
毕加索(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消高预必律宪冷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Clito Blasco y Picasso López,(18劳财素样座候司渐81年~1973年)西班牙画家。主要作品:《拿烟斗的男孩》《亚威农板谓假少女》《格尔尼卡》《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
朱明(A吧只宽降罗章llen,1967~),原名朱装溶血十分哲,中国流艺术第一人、中国抽象国画艺术家、艺术思想家。主要作品画集:《朱明中国流艺术展作品集》
扩展资料
抽象画在西方的再次崛起已经是20世纪的事了。一枝独秀的西方写实绘画光鲜了500年后渐渐露出了疲态,个别有想法的画家开始尝试新的探索。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高要书免失金怀振齐品史货更说:“艺术是抽象的,用你梦想中的东西取代自然吧线临装价这气运打条际!”
认知科学告诉我们,人在观察世界的时候并不只是用眼睛看,而是用视觉来感介晶管地界香音发兴次受。而视觉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所选择,它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关注:删去次要信息,抓住主要环节——这就是一个抽象过程。
从20世纪荷兰抽象画家凡·杜斯堡的作审西周品《奶牛》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美妙的抽象过程的记录。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头完全可松完酒哥营以辨认的奶牛,在经过抽象过阶重背市裂材书防程的两个阶段,牛渐渐变成了几何模块,与此同时画中模块的明、暗对比增强了,亮处更亮,暗处更暗,最后呈现的就是牛的抽象画。
当了解了这个抽象的过程,也许会很快知道画的是一头牛。但是,如果对这一抽象过程还不知情,那么可能会把这幅画看成是烟囱、房顶,或者其他什么的。
抽象画代表人物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可谓亦师亦友,他的艺术实践也展示了抽象的过程。《红树》是他的一幅早期作品,使用了野兽派的色彩,观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树的生命力。
几年后他画的《灰树》突出了树干和分支间的结构垂燃善协和关系,抹杀了树的环境和地点的特征走向了抽象。尔后,他又画的《开花苹果树》已不再表达真实的东西,以免引起情感而遮蔽纯净的自然。画中只见几何的曲线和弧线。
蒙德里安定型后的作品严格地只用红、黄、蓝三色(当时以红、黄、蓝为原色)以及黑色、白色,图形的边缘也都是直线,有人称之为“格子画”。《红、蓝、黄构图》是一幅极具活力的作品,色彩的张力使这些绝妙的图形显得紧密,粗细不等的黑色边界线包含着完美的平衡。
许多人都对他孜孜不倦地重复画同一类作品感到不解,事实上这与他的宗教信仰有关系。他相信自己看到的山水、树木、房舍都有潜在的本体,画家的任务就是要把隐藏在其中的结构及和谐画出来。
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等画友组织了“风格画派”,也称“新造型主义”,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也影响到建筑和装饰领域。
蒙德里安与画家凡·高是同乡,两人的处世风格也有点像,都是“一根筋”。凡·高曾经邀请高更一起生活,可是住在一起不到两个月就发生激烈争执,最后凡·高一怒之下用刀割下自己的耳朵。而蒙德里安与凡·杜斯堡也是志同道合的画友,一起创办了《风格》杂志,组织了学术社团。
不过,后来分道扬镳了,分手的原因居然是蒙德里安坚持画中只能出现竖线和横线,而凡·杜斯堡却坚持斜线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