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涅盘浪漫主义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凤凰涅槃》浪漫主义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诗作中表现出来的火山爆发式的激情。狂风暴雨般的气势与表现破旧立新的理想构成了和谐统一。诗人曾说:“诗非抒情之作,根本不是诗。”在“五四”时期,诗人的感情是兴奋激越的。他把这种感情,充盈在诗里,诉诸于诗的形象中,因而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例如,在“凤歌”里,凤对着宇宙大声呼号,一口气问了十七句,句句尖锐有力,愤慨的激情,有摇撼山岳的气势。由质问而诅咒,火山爆发式的激情达到了定点。及至凤凰更生后,唱出的欢快歌声,又似春雷顿发,催人振奋。凤凰翱翔、欢唱,勇迈绝伦。诗情倾泻,犹如奔腾咆哮的江水。

其次,大胆绮丽的想象,并采用神话题材的象征手法来表达旨意。大胆绮丽的想象,又造成了博大、激扬的诗境,从而使凤凰的形象具有诱人的艺术魅力。凤凰的形象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其暗示、象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凤凰的自焚,象征着旧中国和绝腔手旧我的毁灭,凤凰的更生象征着新中国和新我的诞生,它“充满了辩证的哲理,热烈的幻想,对自己祖国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世界的光明理想。”

凤凰涅盘采用了象征主义手法

第三,《凤凰涅槃》的浪漫主义的又一个表现,是它彻底摆脱了旧诗的声调格律,开拓了自由诗的新天地,从而真正实现了“诗体解放”。在诗歌形式上,彻底打破旧诗格律的镣铐,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在语言和音节上,大胆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获得酣畅的表达,又做到节奏谐美、适于讽诵。例如,写丹穴山上岁末的景象,连用了五个排比的句子,这种结构相似,形式整齐的排比句,大大增强了气氛渲染的艺术效果。尾节为了充分表达欣喜之情,一连重叠了十七个“欢唱”。章节随着情绪的消涨,有长有短,短的四句、五句、六句,长的圆冲竟至十几句,顿挫有力,激扬奔放,给人以巨大的振奋力量。

《凤凰涅槃》选自郭沫若的诗集《女神》。它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古老传说,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激情和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诗人笔下的凤凰形象壮美而崇高。她大胆否定旧现实的一切,扬起因袭的旧我,严厉斥责浅薄猥琐的群丑,热烈向往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的新世界,体现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精神和战斗的乐观主义气概,充分表达了作者彻底破坏旧事物创造现世光明的进步社会理想。这凤凰不仅是青年诗人的化身,也是民族和祖国的象征。可以说,《凤凰涅槃》是民族觉醒的诗的宣言。
诗作想象瑰丽,色彩明丽,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同时,诗作把宇宙万物和自我融汇在一起,造成并嫌一种万物同源、和谐一致的境界,既表现诗人与祖国人民溶合为一的愿望,也具有浓厚的泛神论色彩。在诗歌形式上,它彻底打破旧诗格律的镣铐,大胆借鉴西方近代自由体诗,做到形式自由奔放,实现了诗体的大解放。此外还大量采用设问、排比、反复、重奏的手法,使诗情获得酣畅的表达,又做到节奏谐美,适于讽诵。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四川省乐山人,著名文学家、剧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学者、社会活动家。著述颇丰,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中国新诗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公认的文化领袖。 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恢复》等,历史剧《屈原》、《虎符》、《蔡文姬》等。

22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