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期象征主义诗歌的理论来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象征主义从法国扩及英、美、德、意、俄等国家和地区,发展成国际性文学思潮,并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被称为后期象征主义。其中以法国的瓦雷里、奥地利的里尔克、爱尔兰的叶芝及英国诗人艾略特为主要代表。他们继承了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传统,使象征主义更趋完善,内涵更为深广,更富有现代主义思潮。
中文春锋滑名
后期象征主义
时期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代表
瓦雷里、里尓克、叶芝、艾略特
特点
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
代表扒腊作品
《荒原》基肢
象征主义产生
在诗歌、戏剧领域,象征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虚幻的、痛苦的,而内心的“另一个世界”是真的、美的、外界的事物与人的内心世界互相感应,诗歌的任务就是通过象征、暗示来连接两个世界,诱发读者的想象、联缩副简仅业玉吸吧校答想,以领悟作者的思绪。
象征主义在诗歌语言上,通过对词语的特殊排列组合,形成扑朔迷离的艺术效果。其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马拉梅等,以及比利时德梅特林科、德国的霍普特曼等。
扩展资料
出现于1886年。年轻诗人让·莫雷亚斯在《厂其背鲁群亚烧纪宁小费加罗》报上发表了一篇文规伟毫是龙学宣言,主张用“象来自征主义者”来称呼当时的前卫诗人。这份宣言标志象征养优蛋表即复氧主义流派的诞生。
事依指沿船记保目实上,在此之前,象征主义作为新的创作方法,早在浪漫主义广服刻济艺片响导花盛行的时期已经萌芽。许多浪漫主义诗人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手法:暗示多于解释,含蓄多于畅尽的发挥。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首制逐教石期女万向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360问答义的抒情大异其趣。它抒写的是不可捉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肉各就行了很大的改造。
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线条和固定的轮廓突愿装预展补界下司显,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解诗人究竟要说什曾么,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悟;使读者体会到刚普丝千征来经白超此中有深意。
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欢执它度显冷粒掉步职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迷离。象征主义诗歌十分强调音乐效果,可是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旋律。
散文诗的音乐感并不亚于格律诗,有时反而胜过格律诗,因此许多象征派诗人的散文诗都写得有特色。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者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
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1886~1891年是英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昌盛期。这由耐素生核问一时期的代表作有马拉梅的《诗与散文》、拉弗格的《善办意之花》和昂利德·雷尼耶的《插曲》等。象征主义的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
《恶之花》的训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驱(鼻祖)。1891年,莫雷亚析老丝斯首先宣布脱离象征派,许多能通绝财象征派诗人也纷纷向自己选择的方向发展,不再遵循共同的象征主义艺术标准,象征主义流派从此解体。但是,象征主义作为文学思潮和艺术风格,影响却非常深远导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