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描绘的是怎样一副情景?
贝多芬田园交响曲赏析
— 一个『人』与『自然』的观点 —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价值观;在东方思想价值体系中,人与自然往往是一种『人企图溶入自然』的关系;最明显的就是华人文化中的『逍遥』倾向。另一方面,在西方思想价值体系中,『自然』往往意谓著一个有位格的上帝 —— 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容许人与之进氏氏行对话与争辩的上帝;於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往往带出一种『人与自然对话』的特色。
从这样的一个观点,我尝试分享欣赏贝多芬著名的第六号交响曲『田园』。我个人认为,这首交响曲『并没有具体用音符描述各种田园对象』,我们是透过音乐得到如此的感觉,无以名之,恰好很类似田园风光,故名之为田园。
贝多芬『有标题』的音乐作品往往只能勉强说是从『一种与标题有关的情绪』出发,而不能说是真正标题音乐。以钢琴奏鸣曲『悲怆』而论,虽然是贝多芬自订标题,但是以第二乐章优美的慢板而言,就不像在白描『悲怆』了。同样的,田园交响曲固然可以如动画名片『幻想曲』那样把整个田园风光完全白描出来,然而,以第五乐章后半部那种指向后期风格的第一小提琴十六分之一音符绵延不断并且与一个富节奏性的对位主题同时进行,这里就绝对不可能与田园风光有任何白描意含了。
使用『人与自然』的角度来赏析这首音乐,是基於对贝多芬全部作品的巨观角度。贝多芬中期作品的确远比不上后期作品有那麼强的冲突性,一个只有强烈情感却没有强烈心灵冲突的贝多芬,中期作品对大自然的观点必然是『溶入』、『乐以忘忧』的心情,这刚好是田园交响曲的主要情感表达,也是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都能听出来的乐曲意含,无怪动画『幻想曲』以田野精灵来诠释这首乐曲。但是,基於西方文化价值系统的深层特性,仍然可以在这首音乐中时时找到『人与自然对话』的可能。
田园交响曲第一乐章之美,美在木管的生动运用。我们以第一乐章前1分06秒为例:乐章一开始以第一小提琴演奏出第一主题,34.0秒后竖笛开始承接这个主题,35.1秒接著双簧管承接主题后,完整呈现第一主题,乐团逐渐加强音量到达一个高峰,於是从50.0开始,长笛以一个装饰音断断续续如鸟啭般的面对乐团的合奏。这样子的乐曲风格,会想成田肆竖园风光是很自然的事。
第四乐章被称为狂风暴雨,但是它不止有音乐上简单的激烈音符而己。一开始就使用旋律性很强的连续断弓之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当成对位旋律,与第一小提琴的简单旋律成对比。前者旋律在乐曲中段发展成木管与第一小提琴的对话,后者旋律成为乐团强烈合奏时的基础音型。参考第四乐章 的音乐范例:从第 4秒开始,就是连续断弓之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对位旋律,而第 7秒开始,就是第一小提琴的旋律。
这是田园交响曲『很不田园』的部份,也说明了田园交响曲并不是一首白描田园风光的标题音乐。贝多芬固然以优美的第二乐章与轻快的第三乐章充分表达田园式的心境,但是复杂的和声与对位结构,使第四乐章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因为风暴而产生的对立,充分显示隐藏在贝多芬田园风格下的心灵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而非人与自然的融合。
或者应该这样说,以贝多芬音乐的特质,即使他想表现闲适的田园风光心情,仍然会加上个人强烈的心灵呼唤。而这种强烈的贝多芬特质,正是表现在田园交响曲偶尔产生的复杂对位法结构与和声结构。
第五乐章重新回到温和的曲风,在这里,贝多芬一开始呈现出极为单纯的愉悦乐念,在第五乐章音乐范例这一乐段刚好正是这个单纯的乐念。此乐段一开始就是本乐章的第一主题,这个主题在本乐章的后半段采用十六分之一音符切细主题旋律的作曲技巧,然后带出一个全新的对位副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奏出。这样复杂的对位作曲法,至少就表现出一种『温和曲风下隐藏的对立与疑惑』。
上述所举音乐范例之演奏版本是DG的贝姆版。贝姆的贝多芬交响曲往往力求情感的独特性。例如以田园交响曲而论,他绝对不会演奏成白描田园风光,但是也不会演奏到像托斯卡尼尼那样完全的纯粹音乐。可以说,他演奏出田园交响曲的情感,却不滥情。不过,田园交响曲的诠释仍以华尔特的演奏为上选,贝姆比起华尔特来说实在缺乏了一些『诗意』。例如我上述『这个主题在本乐章的后半段采用十六分之一音符切细主题旋律的作曲技巧,然后带出一个全新的对位副主题由第一小提琴奏出。』那一段文字所指的乐段,华尔特的第一小提琴在富节奏性的对位主题使用的音色,明显要比贝姆更轻柔更连续,相对裂核大的贝姆就演奏的比较欢欣雀跃,使用了刻划比较锐利的断弓来演奏。比较起来,应以华尔特的诠释更能掌握贝多芬期待与自然融合的心境。
於是,透过整首田园交响曲从第一乐章到第五乐章之整体结构,我们主观性的认为这是潜藏在温和的曲风下,一种『人』与『自然』的对立,一种『与自然融合』或『与自然对话』的张力。
作文与大自然中的___对话谁帮帮我写写
作为大自然的生灵——人,能想到用心与大自然对话的,未必会有许多吧?其实经常与大自然进行对话,面对大自然所有的生命释放出的多情信息,会让你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风韵,使你愉悦而心情激荡,为你的生命带来更多的启示与鼓舞。
“人与自然的对话自人类诞生之日起即已开始,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的历史也就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对话史及对对话的认识史”。我常将自己溶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各种环境下倾情与大自然进行对话,生命的极端会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交融碰撞,使我真切感受到生命持续未来的价值,爱惜生命的决心便会油然而生。
每天早起,在各类小鸟清啭歌儿的伴奏声中晨炼,深吸一口大自然馈赠的新鲜凉气,一股清馨的气息会直沁心脾。一边小跑一边凝视天空和四周,万物笼罩在薄薄的晨雾中,显出异常的神秘来。当天空露出鱼肚白时,涌动的云儿便随之起了变化,有如唐朝诗人李白所云:“白云见我去,亦为我飞翻”,起先混混沌沌,朦朦胧胧,随之又像亘古长存的大海,波涛翻涌,转眼间又变幻为山势逶迤宛转的野径,奇特玄妙,有如一幅幅气势磅礴的大写意山水画,仿佛是某位丹青高手随意一笔涂成。我细心观赏和品读着云絮滚动变幻组合的一幅幅画及大自然瞬间拼写出的奇异无比的文字,陡然间各种思绪纷至沓来,片刻的神秘意念顷刻间转为兴奋和快乐,我不得不在心里赞叹大自然的神秘伟力,庆幸自己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内心得到平衡与调节,领悟到人与自然和谐的玄妙理念,我用胸怀把整个碧空抱在怀里,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意念更加浓烈。
干燥了半个多月的天空终于下雨了,此时我独自伫立于阳台,细心品味因十多天前炽热阳光的爆晒而积垫在地上的热浪此时被雨水追赶后蒸发出的泥土味,闭目聆听空灵鲜活如飞珠、似溅玉的雨滴从天上滑下来,打在窗上、花叶上和地上而发出的“滴哒、叭叭、噗噗”的清亮声,清脆悠扬,有如仙乐悠悠,如真似幻,十分的奇妙、空灵和深幽。雨水奏出的旋律有着销魂夺魄的神韵,这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让我感到如痴如醉。一阵微风吹过,漂落几滴在手上、脸上、睫毛上,像是与我亲近,与我嬉戏,使我觉得凉丝丝、甜密密的,这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往日的蓝天、流云、明月、繁星,原来还有一种神秘而深邃的美。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我的心静如水,灵魂获得瞬间的澹泊和恬静,我庆幸自己在聆听天籁之音中感悟了大自然的玄妙,深深仰慕大自然无限的永恒,这时我的思维穿越了一切虚幻,仿佛翻开了一本识天机者用大自然语言书写的智慧经书,书中内容深深打动了我的心,使我笃信,刚想静思捕捉,随之旋即消泯。这就是在与自然对话中所获取到的一种情调,十分甘美和清醇。
对大自然的情怀我感到尤为亲切,我与大自然的对话是“建立在人对自然和生命体悟的基础上的,表现出的是对自然的一种诗意的观照”,这也是我对“审美情感的倾注,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态度的择取”,更缘于“对更高的自由精神之广阔开展的要求”,我选择与大自然对话这条人生之路,可以说是一条“提升生命质量的灿烂之路”。
在与大自然的对话中我深深体验到“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的内涵,在我深深“探寻和感悟到时空意识、生命意识以及时代意识”的同时,也让我产生出无比苍凉的悲哀来,这是因为与天地并称“三才”的万物之灵的人类,如今正无止境地对地球母亲肆意索取。人类在发展高科技过程中所造成的空气污染、河流污染、土壤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和细菌污染等,使蔚蓝天空的悠悠白云正在被漫天滚滚黑烟所取代,为地球遮风挡雨的臭氧层逐渐被无情的氟里昂所破坏,大自然在哭泣、在哀叹、在悲伤,地球生态正在逐渐失横,人类的生命安全正在受到大自然的威胁,为此科学界的众多科学家们也开始大声疾呼:“人类破坏了自然,自然将给人类以报复”。
为了人类的文明,自然生态的平衡,让我们“爱护自然,绿化环境”,用实际行动来感动大自然吧!不要无故屠杀地球上的一切生灵,更不要无故践踏草木,让我们都来尊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吧!努力求得人与自然的和偕统一。
《从混沌到有序人与自然的新对话OrderOurofChaos》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从混沌到有序》((比)普里戈金)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pan.bai/1VozyU88SYrAb8e0pbUL1lg 密码:ql7垂破诗介妒值另陈青b
书名:从混沌到有序
作者:(比)普里戈金
译者:曾庆宏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7-8
页数:37才造上杀文次电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际著名科学家、诺贝尔获得者普来自里戈金教授与斯唐热博士合写的一本关于当代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重要著作。本书作者根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特别是耗散结构等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的新进展,冲汉顾致既市粉讨论了自然界的可逆性和不可逆性、决定性和随机性、简单和复杂、进化和退化360问答、有序和无序等一系创怕古笔列重要问题,对热力学第二定律作了新的解释,论述了“时间之矢”的意义,总结了近三百年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提出应把自然科学各个门类,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中国和西方的文化传统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科学观和自然观。
作者简介:
伊针体施范里亚・普里戈金(Ilya Prigogine)教授是比利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索尔维国际物理学和化学研究所所长兼美国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统计力食纪矛树拿否士防里任学和热力学研究中心主任。由于他在建立耗散结构理论方面的贡献,荣获香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