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梵高

壹 30几年前,那时我大学毕业工作已经一年了。正好进来了一批86级的新大学生。因为同住一栋寝室,又一起踢球,所以经常相互串门聊天。认识了一位G君,来自城市规划专业。已经熟悉了,就经常在他的寝室书架上找书看:如日本建筑,后现代建筑,美国著名现代建筑等等。有一次,在他的枕头旁边,看见了一本红色的书,显得特别的显眼。我就怀着好奇心去拿来看看,到底什么样的书需要用鲜艳夺目的红色作为封面和封底?原来是梵高与其弟提奥的书信集!“此书不要随便动,这是我的圣经啊”,突然后面传了一句略带严肃的声音。我看了看目录,当时也没有多大兴趣,就还给他了。他很虔诚的样子,把书藏到他的枕头下!是的,好书我也是这样保存的,生怕别人不爱惜。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关于梵高的书,尽管也听说过梵高的向日葵非常值钱。那时候,我在杂志上也看见过梵高的向日葵,也不知道好在哪里?为什么与真实的向日葵差异性这么大?这是以后在1998 我才解开了谜底。

贰 记得几个月后,毕毁一次在邮局寄信的时候,看见一本杂志封面是一幅精美的油画。明亮的蓝色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天空显得非常深远。一位优雅的妇人撑着伞,正在吊桥上款款而行,一辆马车已经驶过了桥面而远去。河水也是明亮的蓝色,波光粼粼,白色的水波纹表现出很强的立体感。河岸边上有橘黄色和绿色的植物,看上去鲜艳亮丽,但是不庸俗。整个画面蓝色为基调,显得安静平和。"这么漂亮的画,会不会是梵高的作品?"我在心里自言自语。我就要求服务员将杂志拿过来看一看。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果然是梵高先生画的。就毫不犹豫的掏钱买下,是一本过期的读者文摘。

叁 我吃好晚饭,拿着这本杂志去找G君,想一起分享这幅杰作,同时也考一考他。他正在与Y君在寝室里走围棋,旁边有几个好事者指指点点。我拿着杂志,故意把梵高的字蒙住,在他面前晃了一晃,“你知道这幅画是谁画的吗?”我以考官的语气问他。“这是梵高阿尔的吊桥,有几个版本,你这个版本目前最贵,目前在科隆一家博物馆收藏,还有一个版本有妇女在河边浣纱”。他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看来,他视梵高传为“圣经”不假。那时候,没有互联网,书也不多,信息交流非常困难,只能人与人交流。我对梵高的认识和喜爱,就是从那一天开始的。梦想有一天可以看见一幅他的作品。

肆 在杭州工作7年后,我到了德国开始第二次学习。发现德国的大小商店都卖明信片,它们都整齐的展示在架子上,放在店门口或者收款机旁边。它们风格各异,有些是当地的风景,有些是世界名画。名画印刷非常精美,画笔的纹路都清晰看见。我上街路过明信片展示架,总要留步看一看。通过这样的方式,我认识了很多绘画大师的作品,如莫奈、毕沙罗、毕加索、高更、塞尚、米罗、修拉、蒙克、西涅克、雷阿诺、克里姆特、马蒂斯等等。我对绘画艺术的喜爱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启蒙。看见喜欢的,就会收藏几张。但是,大多数购买的还是梵高的明信片画。在大学的食堂,有时候也有商人来推销印刷品名画。尺寸大小不一,有些要卷起来保存。我看见喜欢的梵高画也买过一些,记得第一幅是《鸢尾花》。后来陆续手中备收集了黄色的房子,咖啡馆,蓝色背景向日葵等等。我也是在收集过程中,慢慢开始理解他的画,喜欢他的颜色、笔触、意境。他的画给我的感觉是有血液在流淌。但是遗憾的是,斯图加特美术馆,没有收藏梵高的画。有莫奈、高更、毕沙罗和毕加索等等的画。哪里去看看他的画呢?后来发现,在明信片上有收藏地的信息。原来,蓝色背景的向日葵被慕尼黑美术馆收藏。

伍 95年圣诞节假期,就特意去了一趟慕尼黑美术馆。当我进入美术馆的时候,觉得有一种培罩特别的感觉:有一个久远的愿望就在不远处,这个愿望肯定可以被实现,这个愿望随着我的脚步正在慢慢接近。。。这就是幸福感吧!我这样想。当我看完印象大师高更的陈列馆,穿过那个门,就到了梵高的画室,感觉光线突然明亮了。我看见你了,梵高先生,我来自遥远的东方。蓝色背景的向日葵挂在陈列馆正中间,绚丽的光泽,肆意的线条,坚实的笔触,每一个花朵像是正在燃烧的火焰,释放出梵高那喷薄而出的热情。。。。近距离仔细观看画面,已经有一些裂纹,到底有100多年的年份了。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在临摹。在欧洲学画真是一种幸福,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喜欢的大师面前临摹他的作品。画馆出奇的安静,没有人窃窃私语,都是自己在尽尽欣赏,生怕吵醒了沉睡中的梵高先生。。。。

陆 98年法国世界杯期间,没有机会去奥赛博物馆,看看印象派大师的画作。后来去了荷兰的梵高博物馆,专门看看他的画作。他的画散落在各国美术馆 ,我也不可能去一一见证真品,毕竟我没有这样的实力。后来卖了套梵高的书,他的画在书里面都可以找到,印刷精美,也是心满意足了。梵高是以绚烂的色彩、奔放的笔触来表达狂热的感情。绘画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无疑当属油画。现在很少去旅游了,无论现实中的风景,或者电脑处理过的摄影,都无法与梵高的画相提评论。他的后期风景画写生于法国的南部农村,那里本来就漂亮,但是他又给了它们血液,注入了灵魂,比自然更加漂亮且独一无二。

柒 自从我有了这套画册,让我的生活无时无刻都充满快乐。空闲的时候,就安静的看看这些画。每一次打开画册,即使是同一幅画,也有不一样的感觉。现在我真正的体会到吴冠中大师说的那句话的感受:“每当我向不知梵高其人其画的人们介绍梵高时,往往自己先激动,却找不到确切的语言来表达我的感受”。

写于北仑

胡益男2020.10

6

什么事画家

画家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包括油画、国画、水粉画、油彩画、壁画以及民间绘画等画种创作者.例如:我国古代代的吴道子、宋徽宗、赵孟頫、唐寅、八大山人;近现代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徐悲鸿、黄宾虹、李可染;当代吴冠中、范曾、田黎明、朱新建、徐乐乐、边平山、析把破已粮居任压训乡顺康文、胡应康、李孝萱、方向、汪为新。西方如:达-芬奇、梵高、雷诺阿、达利、毕加索等等。
编辑本段画家分类:
以国别分类,地组如国画家、西洋画家。 赵新建《荷塘忆事》
[1] 以作画材料分类,如水墨画家、油画家、素描画家。 以题材分类,如山水画家、花鸟画家、风景未施利画家、肖像画家。 以画家派别分类,如古典派画家、印象派画家、抽象派画家。
辑本段西方画家
时期分布及代表人物
公元前:西方艺术的童年 原始艺术 古埃及艺术 古希腊艺术 古罗马艺术 受基督教深刻影响的中世纪艺术 14-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佛罗伦萨画派: 乔托 波提切利 达·芬奇 米开红预字朗基罗 拉斐尔 威尼望践板河编介反可来怀语斯画派: 提香 乔尔乔内 丁托雷托 17-18世纪的古典主义 巴洛克艺术: 鲁本斯 卡拉瓦乔 委拉斯贵兹 洛可可艺术:华铎、 布雪、法兰哥那 样式主义: 十九世纪的欧洲艺术 新古典主义 威廉·布格飞皇若罗、大卫、安格尔 欧洲浪漫主义美术 席里柯、欧仁·德拉克洛瓦 法国现实主义美术 科罗、米勒 、库尔贝、杜米埃 19世纪俄罗斯绘画: 沃罗比约训沿传夫、萨符拉索夫、希施金、觉要想础仍语库因芝、列维坦 19世纪英国绘画: 透纳、康斯太勃尔 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艺术 印象主义 布丹、毕沙罗、马奈、德加、西斯莱、莫柰、雷诺阿、 莫里索、巴齐耶、卡耶博特、惠斯勒、卡萨特、 罗宾逊、 路易斯·里特、萨金特、哈萨姆、弗里萨克、里特曼、 赞多希曼、 博尔迪尼、利耐范云图拿谓贝曼、 科林特、马萨尔、 巴斯蒂达、亨利.博、马克尼可尔、克拉普、 克多耶、 克劳斯、容金德、麦卡宾、 斯特里顿、 格鲁纳 每新印象主义 克罗斯兰落太、吕斯、修拉、西涅坏封办味冷克 后印象主义 塞尚、高更、凡·高、劳特累克 十九世纪末的现代艺术趋势 象征主义 夏凡纳、莫罗、勃克林、雷东、霍德勒、 斯泰因勒、施瓦布 纳比派 塞吕西耶、瓦洛通、博纳尔、维亚尔、德尼 维也纳分离派 克里姆特、科柯施卡、席勒、 二十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 野兽主义 马蒂斯、鲁奥、否九呼预功向各虽汽芒更、马尔凯、弗拉芒克、 凡.东根、弗里茨、德朗、杜菲 立体主义 莱热、毕加索、布拉克、佛雷内、 格里斯、罗伯特·德洛奈 巴黎派 基斯林、苏丁、莫迪利总维其穿简烟相亚尼、夏加尔 表现主义 蒙克、苏珊娜.瓦拉东真春景计球含钟啊克旧、郁特里罗、 奥古斯特·马克、黑克尔、诺尔德、凯尔希其振一英植配里犯纳 、 佩希施泰因、贝克曼、莫兰迪、格罗兹、 古图索、培根 抽象主义 银皇诗必康定斯基、克利、库普卡、马列维奇 达达主义 杜桑、恩斯特 超现实主义 米罗、马松、卢梭、德尔沃、马格里特、 唐吉、达利、基里科、迪克斯、巴尔蒂斯 新造型主义 蒙德里安 未来主义 卡拉、巴拉 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 抽象表现主义 霍夫曼、德库宁、阿伯斯、马瑟韦尔 克兰、蒂尔本库伦 行动派绘画 波洛克 光效应艺术 赖利、瓦萨里 波普艺术 利希滕施泰因、劳申贝格、沃霍尔 新写实主义 弗洛伊德、珀尔斯坦、霍珀、本顿、伍德、 怀斯、贝洛斯 超级现实主义 克洛斯
梵高
介绍 荷兰人,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 梵高画像
的理性。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他视天地万物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用全部身心,拥抱一切。 梵高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而崭露头角,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梵高几乎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而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精神上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即使不是他后来罹病的直接原因,也给他的生活悲剧埋下了种子。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梵高把他的作品列为同印象主义画家的作品不同的另一类,他说:“为了更有力地表现自我,我在色彩的运用上更为随心所欲。”其实,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与世界之间的一种极度痛苦但又非常真实的关系。而这一鲜明特征在后来成了印象派区别于其他画派而独立存在的根本。 梵高是一位具有真正使命感的艺术家,梵高在谈到他的创作时,对这种感情是这样总结的:“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梵高从来没有放弃他的信念:艺术应当关心现实的问题,探索如何唤醒良知,改造世界。 在他完成了他举世瞩目的七幅向日葵后,他选择了自杀。 梵高自杀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梵高死后不出几年,一些画家就开始模仿他的画法,为了表现强烈的感情,可以不对现实作如实的反映,这种创造性的态度被称作表现主义,并且证明是现代绘画中一种历久不衰的倾向。即为了主观意识而对物体进行再塑造。 尽管高更和梵高的名字双双成为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锋,成为极端个性化的艺术家的典型,但要设想他们的个人特点有多在不同则是很难的。高更是个攻击传统观念的人,语言刻薄、玩世不恭、冷漠无情,有时蛮横无礼。而梵高对于共事的艺术家,则充满了一种天真的热情的深沉的爱。在他有了一段生活经历之后,这种爱使他成为一个美术商人,并产生了进行理论研究的愿望,进而成为比利时煤矿区的一名传教士。1880年他开始学画,后来他在布鲁塞尔、海牙和安特卫普进修。于1886年来到巴黎,他在这里见到了劳特累克、修拉、西涅克和高更以及原先的印象主义小组的成员。 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这从来都是如此的。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作品 1.《夜晚的咖啡馆》 梵高的激情,来自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世界,来自他所认识的人们所做的按捺不住的强烈反应。这绝不是一个原始人或小孩子所做的那种简单的反应。他写信给弟弟提奥的信,是一个艺术家写出来的最动人的故事。信中表明了他高度敏感的知觉力,这种知觉力完全符合他他那感情的反应。他敏锐地意识到,自己正在获得效果,这种效果是通过黄色或蓝色来取得的。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星夜》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 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 3.《乌鸦群飞的麦田》 在这幅画上仍然有着人们熟悉的他那特有的金黄色,但它却充满不安和阴郁感,乌云密布的沉沉蓝天,死死压住金黄色的麦田,沉重得叫人透不过气来,空气似乎也凝固了,一群凌乱低飞的乌鸦、波动起伏的地平线和狂暴跳动的激荡笔触更增加了压迫感、反抗感和不安感。画面极度骚动,绿色的小路在黄色麦田中深入远方,这更增添了不安和激奋情绪,这种画面处处流露出紧张和不详的预兆,好像是一幅色彩和线条组成的无言绝命书。就在第二天,他又来到这块麦田对着自己的心开了一枪。
编辑本段中国画家
黄派
又称“黄筌画派”、“黄家富贵”。在中国花鸟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黄筌,光大于宋初的黄居寀。黄筌才高技巧,善于取熔前人轻勾浓色的技法,独标高 格,是深得统治阶层喜爱的御用画家。其子居寀、居宝承其家风,成为两宋时占统治地位的花鸟派别。黄派代表了晚唐、五代、宋初时西蜀和中原的画风,成为院体花鸟画的典型风格。
徐派
又称“徐家野逸”,简称“徐派”。中国著名的画派之一,也是五代花鸟画两大流派之一。代表画家为南唐的徐熙。他的作品注重墨骨勾勒,淡施色彩,流露潇洒的风格,故后人以徐熙野逸称之。徐氏的笔墨技巧,对于后世影响很大,至徐熙之孙徐崇嗣出,徐熙画派名声渐振。后经张仲、王若水,到明代沈周、陈道复、文征明、徐渭等人加以发展,成定型的水墨写意花鸟画,从而与黄筌的花鸟画派,两者互相竞争,影响了宋、元、明、清千余年的花鸟画坛。
北方山水画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亦称“北宗山水画派”。 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又说 :“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李、关、范的画风,风靡齐、鲁,影响关、陕,实为北方山水画派之宗师。
南方山水画派
南方山水画派亦称“江南山水画派”或“南宗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说:“董源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气;建业僧巨然祖述董法,皆臻妙理。”米芾《画史》也 说 :“董源平淡天真多,唐无此品。”此派以董源和巨然为一代宗师,世称 :“董巨”。惠崇和赵令穰的小景,为此派支流。米芾父子的“米派云山”,画京口一带景色,显出此派新貌 。南宋末法常(牧溪)和若芬(玉涧)等,属南画体系,至元代而大盛。
湖州竹派
中国画流派之一。此派以竹为表现对象,以宋文同、苏试为代表,尤以文同画竹最著称。明莲儒曾作《湖州竹派》,述自北宋至明代画家共有25人之多。因文同曾于湖州(今浙江吴兴)任太守,故称。元代张退之认为墨竹始于唐玄宗李隆基,吴道子、王维、李昂、萧悦等也善画竹。白居易曾作《画竹歇》赞萧。而至文同竹艺大进,文氏毕生画竹。
吴门画派
简称“吴门派”。中国画流派之一。明代沈周与学生文徵明,画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与取法南宋的浙派风格不同,盛行于明代中期,从学者甚众,著名的有文伯仁、文嘉、陈道复、陆治等,他们均为苏州府人,苏州别名“吴门”,因称。在当时画坛占有重要地位。 自元朝以后,江南苏州一带,成为文人荟萃之地。许多著名画家云集苏州,史料记载,当时苏州有150余人,占明代画家总数的五分之一。他们形成一个强大的画派。苏州史称“吴门”,作为有共同地区特征的画家群形成了吴门画派。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同他的学生文征明、唐寅,再加上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湖南长沙人。他出身出书香门第,家境优裕。他为人宽厚,长于诗文而富于学养。四十岁前多画小幅,画面充满、细密,以后喜画大幅,长林巨壑,一气呵成,如《泸州趣园》,《庐山高图》,他还长于花鸟,是继林良之后向写意花鸟的过渡,如《枯木鹳鹆图》 。他融汇宋元传统,形成雄伟清新、粗放雅逸的风格。 文征明(1470—1559),原名璧,征明为其字,长沙人。他是沈周的弟子,传统功力深厚,笔墨精到。他一生过着舒适的士大夫生活,创作视野较窄。他的作品有两类:一类是苍郁茂盛,氤氲淋漓的小墨山水,风格粗放,如《山雨图》、《古木寒泉图》等;另一类是秀丽工整,典雅细密的青绿山水,章法严谨、疏密有致,颇具书卷气,如《万壑争流图》、《兵赏斋图》等。他活到九十多岁,老年时,求画的每天车马盈门。有不少人靠造他的假画为生。 唐寅(1470—1523),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吴县人。唐寅也是沈周的学生。他多才多艺,疏狂放任,一生坎坷多舛,晚年生活潦倒,五十多岁就去世了。他游历过许多名山大川,师承南宋画风,但不墨守陈规,山水、花鸟、人物皆精,工笔写意俱佳。他画的民俗题材作品有一定生活气息。他的作品笔墨灵逸,畅快淋漓,劲健繁茂、沉郁秀雅,既延续了传统,又开创了新意。他留下的作品较多,如《山路松声》、《抱琴归去》、《孟蜀宫妓图》、《桐阴清梦图》等。 仇英(约1493—1560),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他的山水画以青绿山水见长,笔墨细润,风骨劲峭,色彩浓丽,如《剑阁图》。他的工笔人物造型准确,形神兼备,色彩明艳绚烂,并且,还工于界画。他比较熟悉民间生活,吸收了灯画、扇画、版画等民间美术中的营养。同时,他还是一个临摹古画的能手。 明代隆庆、万历及崇祯(1567—1644)时期,是吴门画派最盛的时期。吴门画派虽然因受生活范围的限制,题材面狭窄,立意比较单调,作品的重复性较大,但是,他们重视继承前人的笔墨传统,关注作品中的气韵神采,把对风格的追求作为艺术的重要目的。而且,由于他们具有深厚的文化修养,有各自的美学追求,从而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他们的笔墨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及对意境的创造,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210
标签
显示验证码
没有账号?注册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