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摄影史上,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摄影师及其摄影作品
知乎日报原文,想看图片去知乎
最近常看摄影史和艺术史,简单介绍一下现代摄影时期(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中期这段时间)的大师们。
时代背景:在二十世纪初期,摄影分离派的诞生和发展标志着画意摄影向现代摄影的转型,追求即时拍摄、现场目击和真实档前感的照片已经渐渐取代浓重的绘画意味和印象派主义画意风格。
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
一句话介绍:从早期追求画意摄影到确立以即时为主要审美对象这一过程做出了艰辛探索。
终点站
保罗·斯特兰德
一句话介绍:注重形式美感,对现实生活本身进行直接拍摄,如实摄影的代表人物。
白色栅栏
爱德华·韦斯顿
一句话介绍:关注于被拍摄对象的本质和结构,纯粹化的表达产生某种视觉游移,极具美感的观察方式对现代摄影的审美观产生重大影响。
人体
艾瑞克·萨洛蒙
一句话介绍:在事件中适时抓拍的代表人物,为决定性瞬间理论行雀清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德法部长会谈
玛格丽特·伯克-怀特
一句话介绍:《生活》杂志创始人之一,用专题摄影的方式记录了二十世纪的许多重大事件。
等待救济
罗伯特·弗兰克
一句话介绍:记录了二十世纪中期美国的真实生活状况,用摄影的方式见证了“垮掉的一代”思潮,并且提出了“非决定性瞬间”这一概念。
美国人
================================================================
第二次更新,这次以人像摄影为主。
爱德华·斯泰肯
一句话介绍:催生了商业摄影新时代,是二十世纪最有价值的商业摄影师之一,并且推动摄影走向严肃艺术的殿堂,对摄影的发展有着极大贡献。
克萝丽娅·丝昂森
贝伦妮斯·阿博特
一句话介绍:最初在巴黎是一位名人摄影师,拍摄了当时巴黎文艺界不少精英,之后拍摄了“大萧条”时期美国纽约的都市生活,也是早期关注同志生活的摄影师之一。
尤金·阿杰
奥古斯特·桑德
一句话介绍:她的肖像作品既具有十九世纪“古典”肖像的庄严肃穆,也具有二十世纪现代肖像的灵活多变,其早期肖像收录在《时代的面孔》一书,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肖像摄影师。
时代的面孔
阿诺德·纽曼
一句话介绍:他的拍摄风格是将人物与其生活的环境相结合,素有“环境人像”之称。
萨尔瓦多·达利
优素福·卡什
一句话介绍:典型的现代人像风格,作品的形式风格服从人物气质,对当代人像摄影有着极大影响。
奥黛丽·赫本
现代摄影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话题,在摄影史中随便截取一段都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课题,以上只是简单介绍一下,各位随便岁枝看看就好。
菲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Halsman,1906~1979)出生于欧洲的拉脱维亚,1933年开始从事摄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哈尔斯曼在裂起们州者相云宪立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帮助下,与妻子和孩子一起来自,带着一只箱子和一架照360问答相机,逃难到了美国,此后一直定居纽约。
在纽约,哈尔斯曼的摄影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作为一名人像摄影大师,他拍摄的肖像,以构思精巧的超现实手法和诙谐幽默的抓拍见长。他的作品是被《生活》杂志用做封面最多的,共有101幅作品入选。
(一)心理肖像
哈尔斯曼督养妒微造水精通心理学,擅长拍员摄别具一格的“心理肖像”。他认为一幅好的肖像照片,不仅要求摄影师对基本的摄影技术有所了解,而且要对他的拍摄对象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照片中抓住人物的特征,使其成为一幅与众不同的肖像照片。哈尔斯曼认为:
一张肖像照片,如果没有表现出人物内心深客条指严何排意列处的精神世界,它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肖像,而只是一个虚有其表的外壳。
然而,要充分表现人物性格,挖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实践起来并不史令第升命块赵土容易。被摄者在镜头前,通常无视级会感到紧张与不安。哈逐克场认罗岁卷精句换尔斯曼总是事先了解被摄者的经历和性格,然后针对不同人物的性格,通过谈话进行启发和诱导。有时,他请被摄者听音乐,喝咖啡,使他们感到轻松自在,从而流露出真实自然的神态单村财派。有时,他还请被摄者跳起来,然后在他们跳跃的瞬间进行抓拍。在他的摄影室中,有一套电子闪光灯装置,可以用1/1000充水建秒以上的高速,拍下各种瞬间的动作。
在哈尔斯曼看来,不同的跳跃动作,可以反映出不同的人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因为,人在以欢吃超边若跳跃的时刻,才能消除心理上的障碍和社会性的表象,而显露出本人的真实性格。哈尔斯曼曾有过这样一段论述:
在跳跃的一瞬间斤非项绝微继办及界六,人的力量突然爆发,克服心括显了地球的吸引力。这时,他无法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和四肢运动。
因此,在这一瞬间,人的假面具被去掉了,真正的自我暴露无遗。
人们只需要利用相机便可抓住这—切。
哈尔斯曼在1959年出版了参慢吧儿往《跳跃》作品集。这本书,收录了他用6年时间拍摄的176位名人的跳跃瞬间。这些名人,包括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神学家、法学家、政治家等。哈尔斯曼广泛研究了他们的跳跃心理,如玛丽莲·梦露在跳跃时流露出天真活泼杂味但画测立保吗胶肥的本性,而爱德华·斯泰肯宜全在跳跃时做的起跳动作,表现了他喜欢研究、善于学习的性格。
(二)《原子的达利》
哈尔挥降是输全友逐压施河斯曼的超现实主义风反层均没格,典型地反映在他为画家容观封查久队计密又达利所拍摄的系列照片中。
西班牙画家达利,是哈尔斯曼的好友。达利的作品荒诞怪异,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哈尔斯曼又是摄影家中极不安分的一位,不满足摄影作为记录现实的镜子,而一心想踏着这面镜子,走进幻想的奇境。因此,他们一见如故,一连合作了30年。哈尔斯曼经常请达利当自己的摄影模特,因为达利的形象和他的绘画一样古怪,特别是眼睛和胡子,都有令人过目不忘的特点。哈尔斯曼的许多作品如《原子的达利》、《红粉骷髅》等,都是与达利合作完成的。其中,《原子的达利》是他的代表作。
《原子的达利》摄于1948年。这幅照片的构思,最初源于达利的一幅画。达利曾经画过一幅画,名为《原子的列达》(列达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画中的一切,都悬浮在空中。于是,哈尔斯曼萌发了拍摄“原子的达利”的念头。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达利,两人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拍摄这幅超现实主义的作品。哈尔斯曼记述了这次拍摄的经过:
我借了三只猫。最初用一只做了试验,觉得还是三只一块儿用的效果要好,于是改变了主意。
我喊“一、二、三”。数到“三”,我的三位助手一齐把猫抛出去,第四位助手负责泼水。在猫和水还在空中的时候,我喊出“四”的同时,达利跳起来,我把这些拍摄下来……
就这样,在六个小时当中,经过28次抛出、跳起、泼水的结果,终于拍到了满意的画面。
这幅照片,《生活》杂志用了两个整页刊登,后来被许多国家的出版物转载。